一种吊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148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吊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组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吊装整车的吊具组件。
背景技术
如今,在各行各业中,均会涉及到对物体的吊装和搬运。吊装的安全性及设备使用的方便性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重量较大物体的搬运,吊装过程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中,对于重量较大物体的吊装,通常采用的吊具是梁式或框架式。采用横梁夹持住待吊物,然后通过螺栓将待吊物与框架连成一体,再通过动力系统将框架连同待吊物抬起,并运送至目标地点。该结构框架强度高,安全,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并且吊装设备占地空间大。同时,上述设备对比较精细的物体进行吊装时,其刚性结构极易擦伤物体表面。另外,对于待吊物,其质心位置不确定,在吊装过程中,难以保持水平,也无法对物体进行调整,导致在放下物体过程中,物体无法平稳下降,会产生冲击,对物体产生损伤。同时,现有技术中还使用一种吊具,通过软带一端连接至起吊设备(如起重机)上,然后将软带另一端捆绑于待吊物。该吊具结构简单,占地小,便于储存;但是,该吊具中,均为柔性部件,无法良好的固定待吊物,而待吊物质心不确定,吊起后,极易产生摆动,非常危险。并且,对于起吊过程中,无法保持物体水平。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对上述吊具做了一定的改进,将软带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装置连接至条状固体上,通过该条状固体连接出用于连接待吊物的软带;该条状固体有两个,平行分布。具有该结构的吊具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待吊物位置进行调节,使其保持水平。但是,上述结构的吊具在起吊过程中,仍无法保持待吊物的平稳,不安全。同时,其对待吊物可调节的程度小,无法有效的实现水平吊装。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吊具吊装时无法使待吊物保持水平、不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具组件,可在吊装过程中使待吊物保持水平,并且更安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通过上柔性吊带连接起吊设备,下柔性吊带连接至待吊物。通过调整上柔性吊带的长度,在起吊初期使吊具本体和待吊物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然后通过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使待吊物处于稳定的水平状态。将待吊物移至测试台时,可避免对测试台产生冲击。重要的是,当起吊时,起吊设备通过上柔性吊带将吊具本体提起,然后通过吊具本体将向上的拉力传递给下柔性吊带,进而吊起待吊物。而上柔性吊带与吊具本体连接处的上连接部及下柔性吊带与吊具本体连接处的下连接部在吊具本体上的位置固定,通过框体状的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在吊装过程中,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不在一条直线上,下柔性吊带不会离待吊物太近,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下柔性吊带与待吊物之间的接触和摩擦。并且,将待吊物吊起后,待吊物处于非平衡状态,但由于待吊物被四个下柔性吊带牵引,而四个柔性吊带分布于吊具本体上,结合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在吊起待吊物的瞬间,待吊物的摆动相比于没有吊具本体支撑时要小,即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进行吊装过程更平稳,更安全,同时结合下柔性吊带的调节,使待吊物能尽快回到水平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所述上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上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所述下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下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头;所述四个上柔性吊带中,沿四边形对角线相对的两个上柔性吊带为一体,形成两个一体吊带;所述吊头设置于一体吊带上并可在一体吊带上不同位置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吊头包括边框和固定于边框上,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钩连接部,所述边框内具有至少一个卡梁,卡梁一侧的边框、卡梁、卡梁另一侧的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所述一体吊带两侧。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为上连接轴,所述下连接部为下连接轴;所述上柔性吊带连接至上连接轴,下柔性吊带连接至下连接轴。进一步的,所述吊具本体上具有四个连接轴,以连接轴同时作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四个连接轴成固定的正方形分布;四个上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且四个下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高吊和四个低吊;所述高吊一端与上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所述低吊一端与下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固定于低吊上,并与下柔性吊带端部固定连接,可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柔性吊带远离棘轮机构的一端与环带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柔性吊带和/或下柔性吊带为尼龙扁带。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通过粗调(起吊前,调节上柔性吊带的长度,当采用一体吊带和对应的吊头时,可预估待吊物的重心偏向哪个方向,将吊头朝该方向移动,缩短吊头到该方向上连接部的距离(即可视为缩短上柔性吊带的长度)),使起吊后,待吊物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但通常此时,仍非平衡状态,然后进行精调(起吊后,调节下柔性吊带的长度),将待吊物调整至水平的稳定状态。并且,在调节下柔性吊带的过程中,由于吊具本体的支撑作用,待吊物更稳定,起吊过程更安全。并且,吊具本体上的上连接部和下联接部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结合连接本体的支撑作用,使在精调过程中,仅改变下柔性吊带的长短,不会使下柔性吊带和待吊物产生摩擦,避免了对待吊物产生损伤。另外,该吊具组件占地空间小,便于储存和放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组件的吊装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头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头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组件中吊具本体的俯视图。其中,1、吊头;11、边框;12、卡梁;13、吊钩连接部;2、上柔性吊带;3、吊具本体;31、连接轴;4、下柔性吊带;5、高吊;6、低吊;7、棘轮机构;8、环带;91、吊钩;92、待吊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上柔性吊带具有多个,吊具本体上具有多个上连接部,所述上柔性吊带数量与上连接部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为能构成多边形,即,上连接部和上柔性吊带至少具有3个。进一步的,为使起吊过程更稳定,上连接部在吊具本体上的位置能够使吊装过程中,待吊物的质心位于多个上连接部形成的多边形内。同样的,下柔性吊带具有多个。下柔性吊带数量与下连接部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为能构成多边形,即,下连接部和下柔性吊带至少具有3个。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上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所述下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下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此时,可使起吊过程更稳定。对于上述吊具本体,其形状没有太大限制,优选采用对称的圆形或矩形结构的框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柔性吊带与起吊设备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上柔性吊带端部具有吊带环,通过该吊带环套于起吊设备的吊钩上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没有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头;所述四个上柔性吊带中,沿四边形对角线相对的两个上柔性吊带为一体,形成两个一体吊带;所述吊头设置于一体吊带上并可在一体吊带上不同位置固定。上述结构中,两个上柔性吊带为一体可采用将两个上柔性吊带结合在一起或采用一条柔性吊带,即视为两条结合在一起的上柔性吊带。此时,两个一体吊带均穿过吊头,每条一体吊带被吊头分为两段,从上连接部到吊头间的一体吊带即为上柔性吊带。通过改变吊头在一体吊带上的位置即视为改变上柔性吊带的长度。具体的,所述吊头包括边框和固定于边框上,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钩连接部,所述边框内具有至少一个卡梁,卡梁一侧的边框、卡梁、卡梁另一侧的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所述一体吊带两侧。根据上述结构,边框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圆形、矩形等。边框中间具有卡梁,具体的,卡梁连接边框的两个边,例如,在矩形边框中,卡梁平行于其中相对的两边,即,当具有一个卡梁时,卡梁和边框形成“日字形”结构。当具有多个卡梁时,多个卡梁平行设置。例如,当两个平行的卡梁时,在卡梁和边框形成“目字形”结构。当具有两个以上卡梁时,卡梁和边框的结构依次类推。例如,当具有两个卡梁时,在此记为第一卡梁和第二卡梁,卡梁(如 第一卡梁)一侧的边框、第一卡梁、第二卡梁、卡梁(如第一卡梁)另一侧的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所述一体吊带两侧,即,一体吊带向下从第一卡梁与第一卡梁一侧的边框之间穿过,绕过第一卡梁,从第一卡梁与第二卡梁之间向上穿出,然后绕过第二卡梁,从第二卡梁与第一卡梁另一侧的边框(即远离第一卡梁、临近第二卡梁的边框)之间向上穿出。同时,吊钩连接部固定于边框上,用于连接起吊设备。对于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各种常用的结构实现,例如,吊钩连接部与边框组成环,并且吊钩连接部所在平面与边框所在平面垂直。在前述的各种结构中,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可以采用常用的各种结构,只要能实现将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连接至吊具本体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所述上连接部为上连接轴,所述上柔性吊带连接至上连接轴。例如,上柔性吊带端部为套环,上连接轴位于套环中,上柔性吊带可以围绕上连接轴转动。同样的,所述下连接部为下连接轴,下柔性吊带连接至下连接轴。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柔性吊带为四个时,所述吊具本体上具有四个连接轴,以连接轴同时作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四个上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且四个下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S卩,此时,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重合,以连接轴同时作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均连接至连接轴。为了达到更好的平衡和稳定的吊装效果,更进一步的,四个连接轴成固定的正方形分布。上柔性吊带可以直接和连接轴连接,也可以通过高吊连接至连接轴,S卩,所述高吊一端与上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同样,下柔性吊带也可以直接或采用低吊连接至连接轴。优选情况下,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高吊和四个低吊;所述高吊一端与上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所述低吊一端与下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当高吊和低吊同时连接至连接轴上时,可以在高吊和低吊上设有轴套,连接轴同时穿设与高吊和低吊的轴套中。高吊和低吊均可独立的绕连接轴转动。[0045]下柔性吊带的长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固定于低吊上,并与下柔性吊带端部固定连接,可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具体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棘轮机构可实现棘轮的单向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棘轮的单向转动可控制下柔性吊带长度的变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柔性吊带远离棘轮机构的一端与环带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环带用于连接待吊物。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柔性吊带和/或下柔性吊带为尼龙扁带。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在吊装时的状态。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包括吊头1、上柔性吊带2、高吊5、吊具本体3、低吊6、下柔性吊带4、棘轮机构7、环带8。吊头I具体结构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吊头I包括边框11,边框11为圆形。边框11上固定有卡梁12,卡梁12两端均固定于边框11上,边框11和卡梁12形成“日字型”结构。同时,边框11上还固定有吊钩连接部13,吊钩连接部13两端固定于边框11上,吊钩连接部13与边框11形成环,并且吊钩连接部13所在平面与边框11所在平面垂直。回到图1,吊装时,起吊设备的吊钩91勾住吊头I的吊钩连接部13。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条一体吊带,卡梁12左侧边框、卡梁12、卡梁12右侧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一体吊带两侧,具体的一体吊带在边框11所在平面上方从卡梁12与其左边边框之间穿过并延伸至边框11所在平面下方,然后绕过卡梁12,从卡梁12与其右边边框之间穿过并延伸至边框11所在平面上方。两条一体吊带通过上述结构与吊头I连接,通过一体吊带与吊头I的边框11和卡梁12之间的摩擦力,使吊头I能固定于一体吊带上的任何位置,需要改变吊头I在一体吊带上的位置时,可以在卡梁12位置,沿垂直边框11所在平面方向,拉起一体吊带,移动吊头I即可对吊头I在一体吊带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根据本实用新型,以吊头I为端点,两条一体吊带分为四条上柔性吊带2。上柔性吊带2的长短可通过前述的移动吊头I的位置来实现。四条上柔性吊带2具有四个端头,每个端头固定连接至一个高吊5的一端。高吊5连接至吊具本体3。吊具本体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吊具本体3为圆形,具体包括两个同心的圆环,两个同心的圆环相互固定,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该吊具本体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等。如图5所示,以圆形的吊具本体3的圆心为中心,吊具本体3上对称分布有四个连接轴31。连接轴31两端固定于吊具本体3的两个同心圆环上。并且,连接轴31的轴线穿过吊具本体3圆形的圆心,即,四个连接轴31分为两组共轴的连接轴31,两组共轴的连接轴31所在的轴线相互垂直。四个连接轴31与吊具本体3的外圆环相交形成的四个点形成正方形。回到图1,高吊5与吊具本体3的连接部为上连接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部即为上述连接轴31,四个高吊5 —端与上柔性吊带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连接轴31上,并可绕连接轴31转动。此时,吊起吊头1,即可通过上柔性吊带2吊起吊具本体3。[0058]同样,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可以采用三条独立的上柔性吊带2,一端连接至吊具本体3的上连接部,另一端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装置(例如棘轮或紧绳器)连接至吊钩91上。继续参见图1,吊具本体3上还固定有四个低吊6,低吊6与吊具本体3的连接部为下连接部,同样的,本实施例中,以连接轴31同时作为下连接部。四个低吊6的一端分别于四个连接轴31固定连接,并可绕连接轴31转动。结合图2,四个低吊6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连接轴31,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棘轮机构7固定连接。四个棘轮机构7同时与四条下柔性吊带4连接。下柔性吊带4的一端固定于棘轮机构7内。棘轮机构7的单向转动可控制下柔性吊带4的长度,即转动棘轮,棘轮机构7卷绕收起下柔性吊带4,从而缩短下柔性吊带4的长度。四条下柔性吊带4各自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四个棘轮机构7内,另一端各自可拆卸的连接有环带8。通过该环带8固定连接至待吊物92上。本实施例中,前述上柔性吊带2和下柔性吊带4均采用尼龙扁带,具有柔性,且强度大。下面以整车作为待吊物92,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吊具组件的工作过程将吊头I调整到一体吊带上适当位置(实现调节上柔性吊带2长度的效果)。具体方法可以为预估整车的重心偏向哪个方向(例如一般乘用车,动力总成位于车辆前方,故整车重心通常偏向车辆前方),将吊头I朝靠近车辆前方的方向移动,缩短该方向上的上柔性吊带2的长度。将四个环带8固定于四个下柔性吊带4上,并分别套于整车的四个车轮上。米用起吊设备勾住吊头I,开始起吊。吊钩91勾住吊头I缓缓升起,吊头I带动上柔性吊带2升起,上柔性吊带2带动吊具本体3升起。继而通过固定于吊具本体3上的低吊6、棘轮机构7、下柔性吊带4、环带8,将整车吊起。此时,车辆通常处于不平衡状态,通过棘轮机构7调整下柔性吊带4的长度,使整车慢慢恢复到水平的平衡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上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所述下柔性吊带具有四个,四个下连接部成四边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头;所述四个上柔性吊带中,沿四边形对角线相对的两个上柔性吊带为一体,形成 两个一体吊带;所述吊头设置于一体吊带上并可在一体吊带上不同位置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头包括边框和固定于边框上,用于连接起吊设备的吊钩连接部,所述边框内具有至少一个卡梁,卡梁一侧的边框、卡梁、卡梁另一侧的边框依次交错的位于所述一体吊带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为上连接轴,所述下连接部为下连接轴;所述上柔性吊带连接至上连接轴,下柔性吊带连接至下连接轴。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本体上具有四个连接轴,以连接轴同时作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四个连接轴成固定的正方形分布;四个上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且四个下柔性吊带分别连接至四个连接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高吊和四个低吊;所述高吊一端与上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所述低吊一端与下柔性吊带连接,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四个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固定于低吊上,并与下柔性吊带端部固定连接,可调整下柔性吊带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柔性吊带远离棘轮机构的一端与环带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柔性吊带和/或下柔性吊带为尼龙扁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具组件,包括吊具本体、多个上柔性吊带和多个下柔性吊带;所述吊具本体为框体,吊具本体上具有与上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上连接部和与下柔性吊带数量相同的下连接部,所述多个上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个下连接部成固定的多边形分布;所述上柔性吊带一端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起吊设备;所述下柔性吊带一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待吊物;所述上柔性吊带和下柔性吊带的长度独立可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组件可在吊装过程中使待吊物保持水平,并且更安全。
文档编号B66C1/18GK202829283SQ2012204360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喻惠然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