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01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第一托架、及一支撑件。该第二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包括一对第二边墙、及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之间。该第一托架是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一托架包括一对托部,该对托部之间定义一通道。该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该对托部之一,并对应于该第二轨的该对第二边墙之一。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被拉出而位移至该第一托架的通道内与该支撑件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提供该第二轨滑抵支撑。【专利说明】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支撑构造,特别是指一种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关于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已知有见诸于SilvestiX)等人所发明的美国专利US7,188,916号的「Adjustablesiderailsandmethodofattachingsametomountingrailsofcabinetracks」、及Dubon等人所发明的美国专利公开案号US2006/0152115号的「Adjustablereinforcingbracketfortelescopingsliderailassembly」及Liang所发明的美国专利公开案号US2008/0036347号的「Raildeviceforextractingcomputerequipment」,在此并入本文,提供参考之用。[0003]一般而言,滑轨包含有可相对伸缩的数个轨件以及前、后各一的托架分别连接于该滑轨的前、后端,且该后托架通常与滑轨是活动地连接,以利调整其连接长度。当该种包含有托架的滑轨应用在服务器的机架系统(racksystem)时,是藉助该前、后托架安装在一机架(rack),而一服务器(server)是可安装在该滑轨,以及使用一理线架(cablemanagementarm)连接在该滑轨的后端,用以整理该服务器的缆线。[0004]图7是显示一种惯用的滑轨总成,包括一第一轨100、一第二轨102、一第三轨104及一前托架106。其中,该第二轨102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100,该第三轨104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二轨102,该前托架106是固定连接该第一轨100,其中,基于该前托架106中段具有设置机构件的构造,该第一轨100是以前端部固接于该前托架106的后段。图8是显示当该第二轨102自该第一轨100被拉出而经过该前托架106时,该前托架106的中段相对于该第二轨102的上、下轨段部分是悬空未接触的,以致该悬空未接触之处缺乏一相互连接的强度,故其支撑能力不佳。当负载超重时,该种托架与拉伸的滑轨便容易产生变形,而影响支撑稳固性。[0005]因此,便有须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前述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以实现:一种构造简便且能提供托架与滑轨间稳固的支撑。[0007]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所述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一托架、一第二轨及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一端板,且该第一端板是自该第一侧部弯折,其中,该第一侧部包括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该第一连接段是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一延伸段包括一对托部,且该对托部之间定义一通道,该第一端板包含至少一前安装件;所述第二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包括一对第二边墙及一第二侧墙,且该第二侧墙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之间,其中,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以被拉出而沿着该第一托架的通道位移,其特点是: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该对托部之一,并对应于该第二轨的该对第二边墙之一,当该第二轨被拉出位移至该第一托架的通道内与该支撑件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提供该第二轨滑抵支撑。[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一托架、一第二托架、一第二轨、一第三轨及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一端板,其中,该第一侧部是连接该第一轨的前端部分,且该第一侧部包括一对托部,且该对托部之间定义一通道,该第一端板包含至少一前安装件;所述第二托架包括一第二侧部及一第二端板,其中,该第二侧部是连接该第一轨的后端部分,该第二端板包含至少一后安装件;所述第二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包括一对第二边墙及一第二侧墙,且该第二侧墙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之间,其中,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以被拉出而沿着该第一托架的通道位移;所述第三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二轨,该第三轨包含数个定位孔,其特点是: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该对托部之一,并对应于该第二轨的该对第二边墙之一,当该第二轨被拉出位移至该第一托架的通道内与该支撑件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提供该第二轨滑抵支撑。[0009]其中,所述支撑件是包含一对,每一支撑件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每一托部。[0010]其中,所述支撑件是自该第一托架延伸,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0011]其中,所述支撑件与该第一托架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是固接在该第一托架,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0012]其中,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方式是选自于焊接、铆接、或卡合的任一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3]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00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00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1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拉出与托架间的支撑示意图。[0017]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配置示意图。[0018]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构造配置示意图。[0019]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构造配置示意图[0020]图7是惯用滑轨与托架间配置示意图。[0021]图8是惯用滑轨拉出与托架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图1及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10、一第一托架12、一第二托架14、一第二轨16、及一第三轨18。[0023]该第一轨10包括一对第一边墙20及一第一侧墙22,其中,该第一侧墙22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一边墙20之间。[0024]该第一托架12包括一第一侧部24及一第一端板26,且该第一端板26是自该第一侧部24弯折,其中,该第一侧部24包括一第一连接段28及一第一延伸段30,该第一连接段28是连接该第一轨10,该第一延伸段30包括一对托部32,且该对托部32之间定义一通道34,该第一端板26包含至少一前安装件36,用以可安装在一机架(rack,未绘示于图)的前端。[0025]该第二托架14包括一第二侧部38及一第二端板40,且该第二端板40是自该第二侧部38弯折,其中,该第二侧部38是连接该第一轨10的后端部分,该第二端板40包含至少一后安装件42,用以可安装在该机架(rack)的后端。[0026]该第二轨16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10,该第二轨16包括一对第二边墙44及一第二侧墙46,且该第二侧墙46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44之间。[0027]该第三轨18滑动地连接该第二轨16,该第三轨18包含数个定位孔48,用以供一外挂设备例如是机箱(chassis,未绘不于图)挂设。[0028]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包含至少一支撑件50设置在该第一托架12的该对托部32之一,且位于该第一托架12的通道34内,该支撑件50并对应于该第二轨16的该对第二边墙44之一。[0029]图3显示当该第二轨16被拉出位移至该第一托架12的通道34内与该支撑件50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50能提供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44接触并支撑。因此,当应用在例如是一服务器的机架系统(racksystem)时,本发明的滑轨与其承载机箱(chassis)自机架内被拉出至机架外时,藉助该支撑件50,能提供确保前述第一托架12与第二轨16之间保持连接抵触的支撑状态,进而强化了该托架与滑轨间的荷重支撑能力。[003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配合图2所示,该支撑件50是包含一对,每一支撑件50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托架12的每一托部32。[003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配合图2、3所示,该支撑件50是直接自该第一托架12的托部32延伸,且该支撑件50朝向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具有一弧形轮廓的支撑面52,以供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44相嵌合接触。[0032]图4是显示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撑件50a与该第一托架12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50a可以藉助固接方式例如焊接手段,使该支撑件50a固接在该第一托架12,这样的支撑件50a可以是一金属件、或是其它可焊接材料的补强构件。最好是,这样的支撑件50a也具有一弧形轮廓的支撑面52a,以供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44相嵌合接触。[0033]图5是显示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撑件50b与该第一托架12也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50b可以藉助固接方式例如铆合手段,将第一托架12设有数个穿孔54,并藉助对应该穿孔54的定位凸体56将该支撑件50b以铆合手段固接在该第一托架12,这样的支撑件50b可以是一塑料件或是一金属件。最好是,这样的支撑件50b也具有一弧形轮廓的支撑面52b,以供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44相嵌合接触。[0034]图6是显示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撑件50c与该第一托架12也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50c可以藉助固接方式例如卡合手段,将第一托架12亦设有数个穿孔54,该支撑件50c包含有卡榫58以对应该穿孔54,使该支撑件50c能藉助该卡榫58穿过该穿孔54而固定在该第一托架12,这样的支撑件50c以该卡榫构造具有挠性的材质为佳,例如是塑料材质。最好是,这样的支撑件50c也具有一弧形轮廓的支撑面52c,以供该第二轨16的第二边墙44相嵌合接触。[0035]如前所述,本发明能达到一种构造简便且能提供托架与滑轨间稳固的支撑。[0036]虽然本发明已以前述较佳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一托架、一第二轨、及一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一端板,且该第一端板是自该第一侧部弯折,其中,该第一侧部包括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一延伸段,该第一连接段是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一延伸段包括一对托部,且该对托部之间定义一通道,该第一端板包含数个前安装件;所述第二轨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包括一对第二边墙及一第二侧墙,且该第二侧墙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之间,其中,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以被拉出而沿着该第一托架的通道位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该对托部之一,并对应于该第二轨的该对第二边墙之一,当该第二轨被拉出位移至该第一托架的通道内与该支撑件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提供该第二轨滑抵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包含一对,每一支撑件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每一托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自该第一托架延伸,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该第一托架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是固接在该第一托架,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方式是选自于焊接、铆接、或卡合的任一种。6.一种滑轨总成,包括一第一轨、一第一托架、一第二托架、一第二轨、一第三轨、及一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一端板,其中,该第一侧部是连接该第一轨的前端部分,且该第一侧部包括一对托部,该对托部之间定义一通道,该第一端板包含至少一前安装件;所述第二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包括一对第二边墙及一第二侧墙,且该第二侧墙是延伸连接在该对第二边墙之间,其中,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以被拉出而沿着该第一托架的通道位移;所述第三轨是滑动地连接该第二轨,该第三轨包含数个定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该对托部之一,并对应于该第二轨的该对第二边墙之一,当该第二轨被拉出位移至该第一托架的通道内与该支撑件相互接触时,该支撑件提供该第二轨滑抵支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包含一对,每一支撑件是分别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每一托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自该第一托架延伸,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该第一托架是分离的构件,该支撑件是固接在该第一托架,且该支撑件具有弧形轮廓的支撑面,以对应该第二轨的第二边墙。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托架的方式是选自于焊接、铆接、或卡合的任一种。【文档编号】H05K7/18GK104000405SQ201310058000【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优先权日:2013年2月22日【发明者】陈庚金,杨顺和,黄建立,王俊强申请人: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