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2912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油缸、油箱和过渡板,所述油箱通过过渡板上的供油油路与顶升油缸相连,还包括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所述气动助力器包括缸筒、连接于缸筒一端的柱塞套以及滑设于柱塞套中的柱塞,所述过渡板的供油油路上设有与柱塞套相连的气泵接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泵油效率高、工作噪音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汽修工具领域,特指一种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2]液压千斤顶是通过液压油缸驱动进行升降的千斤顶,其主要包括提供液压油的油箱、设有供油油路的过渡板、以及作为动力顶升件的顶升油缸,油箱通过过渡板上的供油油路与顶升油缸相连。过渡板的供油油路一般需要连接泵油机构,才能将油箱中的液压油泵入顶升油缸中,而泵油结构的泵油效率也是影响千斤顶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泵油机构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泵油效率高、工作噪音低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油缸、油箱和过渡板,所述油箱通过过渡板上的供油油路与顶升油缸相连,还包括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所述气动助力器包括缸筒、连接于缸筒一端的柱塞套以及滑设于柱塞套中的柱塞,所述过渡板的供油油路上设有与柱塞套相连的气泵接口。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柱塞与柱塞套为一对硬密封配合的偶件。
[0008]所述柱塞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沟槽。
[0009]所述缸筒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通过回油管与油箱相连。
[0010]所述缸筒包括筒形缸体和连接于筒形缸体两端的端盖,所述回油孔设于缸筒有杆腔一端的端盖或缸体上。
[0011]所述回油孔设于缸筒有杆腔的最低位置处。
[0012]所述缸筒上设有卸压排气孔,所述卸压排气孔处安装有消声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采用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作为泵油机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泵油效率高、工作噪音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另一种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9]图例说明:
[0020]1、顶升油缸;2、车架;3、车轮;4、操作杆;5、过渡板;6、气动助力器;52、供油油路;521、进油管接口 ;522、气泵接口 ;53、卸压油路;54、卸压单向阀;541、阀体通道;542、安装孔;543、卸压孔;544、压缩弹簧;545、钢球;551、卸压顶杆;552、卸压活塞;553、活塞孔;554、活塞盖;555、入气孔;556、卸压弹簧;58、第一单向阀;59、第二单向阀;61、缸筒;611、缸体;612、端盖;613、无杆腔;614、有杆腔;615、进气孔;616、卸压排气孔;618、回油孔;62、气压活塞;63、柱塞套;64、柱塞;641、环形沟槽;65、消声器;6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千斤顶,包括车架2以及安装于车架2上的油箱(图未不)、顶升油缸1、车轮3、操作杆4、过渡板5和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6,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6与过渡板5上的供油油路52相连。操作杆4主要用于供人推动千斤顶行走,操作杆4上设有用于控制千斤顶启停、升降的开关及把手。油箱通过过渡板5上的供油油路52与顶升油缸I相连、并通过气动助力器6将液压油泵入顶升油缸I。供油油路52上设有第一单向阀58、第二单向阀59以及用于连接油箱的进油管接口 521。供油油路52连接一回流至油箱的卸压油路53,卸压油路53上设有只能沿油箱至顶升油缸I方向单向打开的卸压单向阀54。气动助力器6工作时,油箱中的液压油依次经第一单向阀58和第二单向阀59进入顶升油缸I,千斤顶上升;千斤顶上升一段距离静止时,卸压单向阀54和第二单向阀59共同对顶升油缸I起密封保压作用;卸压时,卸压单向阀54打开,顶升油缸I中的液压油经卸压单向阀54流回油箱,千斤顶下降。
[0023]如图3所不,气动助力器6包括缸筒61、气压活塞62、柱塞套63以及滑设于柱塞套63中的柱塞64。柱塞64连接于气压活塞62上,柱塞套63连接于缸筒61的一端,供油油路52上设有与柱塞套63相连的气泵接口 522。气压活塞62滑设于缸筒61内并将缸筒61内部分隔为无杆腔613和有杆腔614,无杆腔613的腔壁上设有进气孔615,有杆腔614的腔壁上设有卸压排气孔616。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6为现有技术,其内循环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24]如图3、图4所示,气动助力器6工作时,压缩空气由进气孔615进入无杆腔613,推动气压活塞62向有杆腔614运动,运动到一定位置后,无杆腔613内的压缩空气向有杆腔614卸压,卸压后的压缩空气由卸压排气孔616排向外界大气中,气压活塞62在复位弹簧66的作用下向无杆腔613运动,从而使气压活塞62在缸筒61内往复运动,带动柱塞64往复运动进行泵油。
[0025]本实施例中,柱塞64与柱塞套63为一对硬密封配合的偶件,可提高柱塞64和柱塞套63的密封性和使用寿命。
[0026]本实施例中,柱塞64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沟槽641,在柱塞64的往复运动过程中,环形沟槽641可从过渡板5的供油油路52带出少量液压油,作为柱塞64与柱塞套63之间的自润滑剂。
[0027]本实施例中,缸筒61上设有回油孔618,回油孔618通过回油管(图未示)与油箱相连,当柱塞64带出的液压油过多时,可以通过回油孔618回到油箱。[0028]本实施例中,缸筒61包括筒形缸体611和连接于筒形缸体611两端的端盖612,回油孔618设于缸体6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回油孔618设于有杆腔614 —端的端盖612上。具体地,回油孔618应设于缸筒61有杆腔614的最低位置处,保证液压油能够顺利回流至油箱。
[0029]本实施例中,卸压排气孔616处安装有消声器65,可降低压缩空气排向外界大气时的噪音。
[0030]本实施例中,卸压单向阀54包括设于卸压油路53上的阀体通道541,阀体通道541包括安装孔542以及位于安装孔542靠近油箱一端的卸压孔543,卸压孔543的直径小于安装孔542的直径,安装孔542中装设有压缩弹簧544和钢球545,钢球545位于压缩弹簧544与卸压孔543之间,钢球545通过压缩弹簧544的压紧力与卸压孔543的底部开口密封配合。
[0031]过渡板5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卸压单向阀54启闭的卸压控制组件,卸压控制组件包括用于穿过卸压孔543顶推钢球545的卸压顶杆551、与卸压顶杆551相连的卸压活塞552。卸压顶杆551上套设有用于带动卸压顶杆551回位的卸压弹簧556,卸压活塞552滑设于过渡板5上开设的活塞孔553中,活塞孔553通过活塞盖554封闭,活塞盖554上设有用于向活塞孔553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入气孔555。千斤顶在负荷状态卸压时,通过从入气孔555通入压缩空气,卸压活塞552便在压缩空气作用下推动卸压顶杆551将钢球545向下顶离卸压孔543,使卸压单向阀54打开,顶升油缸I内的液压油便经卸压油路53回流至油箱,使千斤顶下降。停止向入气孔555通压缩空气后,卸压顶杆551在卸压弹簧556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卸压单向阀54重新关闭。
[00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包括顶升油缸(I)、油箱和过渡板(5),所述油箱通过过渡板(5)上的供油油路(52)与顶升油缸(I)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6),所述气动助力器(6)包括缸筒(61)、连接于缸筒(61)—端的柱塞套(63)以及滑设于柱塞套(63)中的柱塞(64),所述过渡板(5)的供油油路(52)上设有与柱塞套(63)相连的气泵接口(5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64)与柱塞套(63)为一对硬密封配合的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64)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沟槽(6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61)上设有回油孔(618),所述回油孔(618)通过回油管与油箱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61)包括筒形缸体(611)和连接于筒形缸体(611)两端的端盖(612),所述回油孔(618)设于缸筒(61)有杆腔(614) —端的端盖(612)或缸体(6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618)设于缸筒(61)有杆腔(614)的最低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内循环式气动助力器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61)上设有卸压排气孔(616),所述卸压排气孔(616)处安装有消声器(65)。
【文档编号】B66F3/24GK203497998SQ20132061084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彭双喜 申请人:衡阳市锦泰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