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葫芦框架、电动葫芦和起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347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电动葫芦框架、电动葫芦和起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葫芦框架、电动葫芦和起重机。其中,所述电动葫芦框架包括:方管、端板和连接杆,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分别具有多个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螺孔;和位于所述多个螺孔内用于连接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电动葫芦框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专利说明】电动萌芦框架、电动萌芦和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葫芦框架、电动葫芦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葫芦作为一种起重设备,通常安装于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可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
[0003]电动葫芦包括框架、减速箱和卷筒,减速箱作为低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其把电动机或其他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较少的齿轮啮合至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减速箱的输出轴与卷筒连接,带动卷筒转动,卷筒再通过钢丝吊起重物。减速箱与卷筒安装在电动葫芦框架上,由于卷筒在吊起重物过程中的转动作用,电动葫芦框架不仅承受向下的重力作用,还承受卷动转动带来的剪切力作用,其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至关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电动葫芦框架为了承受足够的剪切力,往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电动葫芦框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框架,所述电动葫芦框架包括:方管、端板和连接杆,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分别具有多个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螺孔;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螺孔内用于连接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
[0007]可选地,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的多个螺孔呈直线排列。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螺栓位于相距最远的两个螺孔内。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端板和所述方管侧壁的厚度和。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栓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尺寸大于第二螺栓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尺寸。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栓与对应螺孔的公差小于所述第二螺栓与对应螺孔的公差。
[0013]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包括了上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安装所述端板上的卷筒和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滑轮组。
[0014]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了上述的电动葫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葫芦框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将方管、端板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由于螺栓头的直径大于螺柱的直径,因此,当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时,螺栓头能够承受比螺柱更大的剪切力。也就是说,对于特定尺寸的螺栓,采用将螺栓头置于螺孔内的连接方式,可以承受更大的剪切力,无需选用更大的螺栓,降低了电动葫芦框架结构的复杂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00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电动葫芦框架的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的多个螺孔呈直线排列,第一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位于所述呈直线排列的第一个螺孔和最后一个螺孔内。由于螺栓抗剪切能力与两个螺栓之间距离成正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螺栓的排列方式,可以使得第一螺栓能够提供更高的抗剪切能力。
[0018]对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葫芦和起重机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方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葫芦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所示的电动葫芦框架在连接杆、端板和方管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的电动葫芦框架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002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研究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葫芦框架,发现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电动葫芦框架能够承受卷筒的剪切力,通常采用较大尺寸的螺栓来连接方管、端板和连接杆,导致电动葫芦框架的结构负责,制造成本高。此外,发明人还发现螺栓能够提供的抗剪切能力与螺栓与方管、端板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有关。
[0026]基于以上研究,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葫芦框架,所述电动葫芦框架的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分别具有多个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螺孔,所述多个螺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由于螺栓头的直径大于螺柱的直径,因此,当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时,螺栓头能够承受比螺柱更大的剪切力,提高了第一螺栓的抗剪切能力。
[00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8]需要说明的是,提供这些附图的目的是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的限制。为了更清楚起见,图中所示尺寸并未按比例绘制,可能会做放大、缩小或其他改变。
[0029]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杆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所述连接杆100的材料为铸钢、合金钢或者其他具有适宜强度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00包括两个立柱110和一个横梁120。所述横梁120的长度为70cm?140cm,所述立柱110的高度为50cm?100cm。所述横梁120上具有吊绳负载结构121,用于与吊绳连接承载重物。所述连接杆110上具有多个螺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螺孔位于两个立柱110上,且每个立柱110上螺孔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螺孔111,第二螺孔112,第三螺孔113和第四螺孔114。本实施例中,每个立柱110上的四个螺孔均呈直线排列。
[0031]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端板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所述端板200的材料可以为铸钢、合金钢或者其他具有适宜强度的材料。所述端板200的高度为20cm?40cm,宽度为30cm?60cm。所述端板200上具有与所述连接杆100的立柱110上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第一螺孔211,第二螺孔212,第三螺孔213和第四螺孔214。所述端板200后续可以用于安装卷筒和减速箱。
[0033]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方管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所述方管300的材料也可以为铸钢、合金钢或者其他具有适宜强度的材料。所述方管300的高度40cm?80cm,管径可以为8cmX 16cm的矩形。所述方管300上具有贯穿管体的与所述连接杆100和端板200的上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第一螺孔311,第二螺孔312、第三螺孔313和第四螺孔314。因为方管与同等质量或尺寸的板材相比,具有更高的竖向承载力,因此所述方管300后续可用于承载整个电动葫芦。
[003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的材料和尺寸,所述多个螺孔的数量和位置仅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能会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如当所述电动葫芦框架用于更大或更小吨位的起重机时,所述连杆、端板和方管的尺寸会相应变大或变小,再例如所述连接杆、端板和方管上的多个螺孔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五个或者更多。
[0036]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葫芦框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所述电动葫芦框架10包括所述连接杆100,所述端板200和所述方管300,通过将两个端板200安装在连接杆100的两侧,以及将两个方管300安装在两个端板200的外侧形成。
[0038]参考图5,图5为图4所示的电动葫芦框架10在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所述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通过第一螺栓411和第二螺栓412连接。所述第一螺栓411和第二螺栓412位于所述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上对应的螺孔内,其中,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位于螺孔内,第二螺栓412的螺柱位于螺孔内。
[0040]所述第一螺栓411和第二螺栓412为附有螺纹的圆柱杆状带头部件,一端带有螺纹的圆柱部分称为螺柱,用于与螺母或者螺孔配合,另一端为螺栓头,螺栓头的直径大于螺柱的直径。所述第一螺栓411和第二螺栓412的材料为钢。
[0041 ]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411和第二螺栓412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螺栓411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的尺寸大于第二螺栓412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能够进入端板和方管的螺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端板和所述方管侧壁的厚度的和,使得所述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能够填充满所述端板和方管侧壁上的螺孔。
[0042]后续在所述端板200上回安装卷筒和减速箱,在卷筒运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端板200会受到较大的剪切力。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位于螺孔内,由于螺栓头的直径大于螺柱的直径,螺栓头能够承受比螺柱更大的剪切力。对于需要承受同样大小剪切力的电动葫芦框架来说,采用本实施例的将螺栓头置于螺孔内的连接方式,就可以采用更小尺寸的螺栓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特定尺寸的螺栓,该连接方式可以承受更大的剪切力,无需选用更大的螺栓,降低了电动葫芦框架结构的复杂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0043]所述第一螺栓4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螺栓411位于相距最远的两个螺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4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上的多个螺孔呈直线排列,所述两个第一螺栓411位于所述呈直线排列的第一螺孔和第四螺孔内(同时参考图1-3)。由于螺栓抗剪切能力与两个螺栓之间距离的成正比,本实施例中将两个第一螺栓411排列在第一和最后一个螺孔内,增大了两个第一螺栓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整个电动葫芦框架的抗剪切能力。
[0044]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栓412的数量也为两个,位于两个第一螺栓411之间。所述两个第二螺栓412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用于夹紧所述连接杆100、端板200和方管300,增大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用于提供纵向的支撑力。
[0045]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螺栓411主要用于承受剪切力,所述第一螺栓411与对应螺孔的公差小于所述第二螺栓412与对应螺孔的公差。具体地,所述第一螺栓411与对应螺孔的公差可以为20?40丝。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411为抗剪螺栓,第二螺栓412为高强螺栓,当电动葫芦框架第一受重载时,框架连接面之间会产生一次性的轻微滑移,从而使得第一螺栓411的螺栓头更贴紧端板200和方管300的螺孔,补偿加工公差,可以有效减少框架结构再次受载时的动载冲击。
[0046]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例如可以为3个或4个等,且多个第一螺栓中的至少两个位于呈直线排列的第一个螺孔和最后一个螺孔内,以提供更大的抗剪切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也可以为I个、3个或其他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尺寸也可以不同。
[0047]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包括上述的电动葫芦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端板之间的卷筒,以及与所述卷筒连接的减速箱。
[0048]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的电动葫芦;承载主梁,所述电动葫芦安装在所述承载主梁上,且可沿所述承载主梁移动;和高架轨道,所述承载主梁可以载着所述电动葫芦沿所述高架轨道运动。
[0049]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管、端板和连接杆,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分别具有多个数量相同、位置对应的螺孔;以及 位于所述多个螺孔内用于连接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对应的螺孔内,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柱位于对应的螺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端板和连接杆上的多个螺孔呈直线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螺栓位于相距最远的两个螺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端板和所述方管侧壁的厚度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尺寸大于第二螺栓对应的端板和方管上的螺孔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与对应螺孔的公差小于所述第二螺栓与对应螺孔的公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尺寸相同。
9.一种电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葫芦框架,安装在所述端板上的卷筒和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滑轮组。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葫芦。
【文档编号】B66C5/00GK204111226SQ20142049826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夏玉娟, 韩韬, 罗谊 申请人:科尼起重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