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82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



背景技术:

今年来,我国建筑节能墙体保温市场发展迅速,保温系统产品层出不穷,但在突发的火灾事故面前,很多保温材料显得十分脆弱,如何确保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在突发遇火时能够防得住火,成为衡量建筑是否合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目前一般墙体保温材料采用有机或无机保温板材,有机保温板材主要使用聚苯乙烯为原料制成,聚苯乙烯是极佳的保温材料,再辅以挤塑而成,形成紧密的蜂窝结构,从而非常有效的阻止热传导,此种板材具有质量轻,价格低廉,化学结构稳定等诸多优点,无机保温板材主要有发泡陶瓷保温板、复合水泥发泡保温板、加气混凝土板、岩棉板等,组成材料基本都为无机材料,具有耐高温、不易燃、防火、耐久长、不老化、无需维护等优点,但是普通的邮寄材料阻燃性能很弱,一遇火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无机材料保温性能差,热胀系数低。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有效地保温性能优异、轻质的、耐高温和阻燃效果好的保温复合板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该轻质保温复合板可以有效地解决轻质保温复合板,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含有填充纤维酚醛树脂20-30份、聚氨基甲酸酯30-50份、高岭土10-15份、硅酸钙5-10份、增塑剂1-5份、分散剂0.5-1.5份和稳定剂0.1-1.5份,所述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30%-40%的三盐基硫酸铅、5%-10%的NaOH与水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铝板或彩钢板;所述的填充纤维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羧酸盐型分散剂。

优选的,稳定剂为稳定剂。

根据上述的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酚醛树脂20-30份、聚氨基甲酸酯30-50份、高岭土10-15份、硅酸钙5-10份、增塑剂1-5份、分散剂0.5-1.5份和稳定剂0.1-1.5份高速搅拌均匀得到共混树脂液,所述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30%-40%的三盐基硫酸铅、5%-10%的NaOH与水混合而成;

S2:将填充纤维加入上述共混树脂液,搅拌均匀制得共混物;

S3:将面层材料铺设于平板模具中,倒入共混物,待共混物流淌均匀后,上面铺设面层材料,并在模具中于70℃发泡固化,最后得到轻质保温复合板。

优选的,在于轻质保温复合板的上、下表面附着有防腐漆层。

优选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漆层总厚度为0.5mm-5.0mm。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的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其中,所述的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保温层中含有纤维酚醛树脂、聚氨基甲酸酯、高岭土、硅酸钙、增塑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组成的物质,可有效的解决了耐高温、不易燃、质量轻等问题,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30%-40%的三盐基硫酸铅、5%-10%的NaOH与水混合而成,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保温层不会被在日晒雨淋过程中风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上层板、2、保温层、3、下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以有效提升保温性能优异、轻质的、耐高温和阻燃效果好的保温复合板。该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含有填充纤维酚醛树脂20-30份、聚氨基甲酸酯30-50份、高岭土10-15份、硅酸钙5-10份、增塑剂1-5份、分散剂0.5-1.5份和稳定剂0.1-1.5份,所述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30%-40%的三盐基硫酸铅、5%-10%的NaOH与水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铝板或彩钢板;所述的填充纤维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的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由填充纤维酚醛树脂、聚氨基甲酸酯、酚醛树脂、高岭土、硅酸钙、增塑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组成。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铝板或彩钢板;所述的填充纤维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中的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20份、聚氨酯甲酸酯50份,高岭土12份、硅酸钙5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1份,羧酸盐型分散剂0.5份、稳定剂0.1份组成,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30%的三盐基硫酸铅、10%的NaOH,剩余与水,共同混合而成。

将上述原料高速搅拌均匀得到共混树脂液;

然后将填充纤维加入上述共混树脂液,搅拌均匀制得共混物;

将面层材料铺设于平板模具中,倒入共混物,待共混物流淌均匀后,上面铺设面层材料,并在模具中于70℃发泡固化,最后得到轻质保温复合板。

同时在在上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上、下表面附着有防腐漆层,其中,所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漆层总厚度为0.5mm-5.0mm。

实施例2:

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由填充纤维酚醛树脂、聚氨基甲酸酯、酚醛树脂、高岭土、硅酸钙、增塑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组成。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铝板或彩钢板;所述的填充纤维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中的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25份、聚氨酯甲酸酯40份,高岭土12份、硅酸钙8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3份,羧酸盐型分散剂1份、稳定剂0.3份组成,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40%的三盐基硫酸铅、5%的NaOH,剩余与水,共同混合而成。。

将上述原料高速搅拌均匀得到共混树脂液;

然后将填充纤维加入上述共混树脂液,搅拌均匀制得共混物;

将面层材料铺设于平板模具中,倒入共混物,待共混物流淌均匀后,上面铺设面层材料,并在模具中于70℃发泡固化,最后得到轻质保温复合板。

同时在在上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上、下表面附着有防腐漆层,其中,所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漆层总厚度为0.5mm-5.0mm。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可有效的解决了耐高温、不易燃,提高了防火效果,同时节约了能源,而且该轻质复合板强度高,保证了工程质量以及生命与财产安全。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的一种轻质保温复合板,包括包括上下两层及中间层,上下两层面层为金属材料或者阻燃型纤维增强材料,中间层为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由填充纤维酚醛树脂、聚氨基甲酸酯、酚醛树脂、高岭土、硅酸钙、增塑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组成。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铝板或彩钢板;所述的填充纤维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保温层中的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酚醛树脂30份、聚氨酯甲酸酯30份,高岭土15份、硅酸钙10份、领苯二甲酸二丁酯5份,羧酸盐型分散剂1.5份、稳定剂0.5份组成,稳定剂按照其质量比例含有25%的三盐基硫酸铅、7%的NaOH,剩余与水,共同混合而成。

将上述原料高速搅拌均匀得到共混树脂液;

然后将填充纤维加入上述共混树脂液,搅拌均匀制得共混物;

将面层材料铺设于平板模具中,倒入共混物,待共混物流淌均匀后,上面铺设面层材料,并在模具中于70℃发泡固化,最后得到轻质保温复合板。

同时在在上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上、下表面附着有防腐漆层,其中,所述的轻质保温复合板的漆层总厚度为0.5mm-5.0mm。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