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898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粘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的性能特点使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规模应用。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设计性使其在风电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随着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对叶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风电叶片设计阶段需要对复合材料基本的力学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获得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其中,拉伸剪切试验是风电叶片厂商极为关注的技术性能指标。

拉剪实验其在材料力学上,叫抗剪试验,具体是对试验材料对剪切力的抵抗能力,其值叫抗剪强度,而在进行拉剪实验前需要制作拉剪式样,在具体的FRP(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俗称玻璃钢,制成过程中,标准拉剪试样的制作往往是通过将两块的边缘进行粘接,由于胶黏剂的可流动性,制样过程往往会造成胶层厚度的不准确以及胶接区域长度的偏移,同时在两块玻璃钢板的边边粘接过程也会造成两块FRP无法完全平行,进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控制FRP之间的粘胶厚度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控制粘胶厚度,操作方便对玻璃钢板提供平行固定的粘胶厚度可控的玻璃钢板。

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应用于拉剪标准式样的制作,其中,包括:

第一玻璃钢板,所述第一玻璃钢板设置有多个第一粘胶区以及多个第一非粘胶区;

与所述第一玻璃钢板尺寸相同的第二玻璃钢板,所述第二玻璃钢板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粘胶区位置匹配的第二粘胶区,以及多个与所述第一非粘胶区位置匹配的第二非粘胶区;

所述第一非粘胶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粘接板,所述第二非粘胶区设置有多个第二粘接板且所述第一粘接板与所述第二粘接板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粘接板与所述第二粘接板的厚度相同,均为一预定厚度;

所述第一粘接板与所述第二粘接板配合拼接,并根据所述预定厚度形成位于所述第一粘接板和所述第二粘接板之间的一粘胶空间;

所述粘胶空间用以放置粘胶,使所述第一玻璃钢板以及所述第二玻璃钢板粘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接板与所述第二粘接板为矩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接板与所述第二粘接板尺寸相同。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粘胶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粘胶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钢板的中心位置,其余的所述第一粘胶区设置于所述中心位置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粘胶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预定间隔。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粘胶区均为矩形,且所述矩形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玻璃钢板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定间隔为所述第一非粘胶区。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粘胶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粘胶区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钢板的中心位置,其余的所述第二粘胶区设置于所述中心位置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粘胶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预定间隔。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粘胶区均为矩形,且所述矩形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玻璃钢板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定间隔为所述第二非粘胶区。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粘接板和第二粘接板之间的配合可在第一粘胶区和第二粘胶区之间形成预定距离,进而在预定距 离内放置厚度均匀的粘胶,使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一玻璃钢板之间形成稳定固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粘胶设置不均导致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一玻璃钢板的固定产生偏移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玻璃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实施例中,关于第二玻璃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实施例中,关于粘合好的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二玻璃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实施例中,关于粘合好的第一玻璃钢板和第二玻璃钢板切割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

(1)、第一玻璃钢板;(2)、第二玻璃钢板;(11)、第一粘胶区;(12)、第一非粘胶区;(13)、第一粘接板;(21)、第二粘胶区;(22)、第二非粘胶区;(23)、第二粘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所示,一种粘胶厚度可控的粘接结构的实施例,应用于拉剪标准式样的制作,其中,包括:

第一玻璃钢板1,第一玻璃钢板1设置有多个第一粘胶区11以及多个第一非粘胶区12;

与第一玻璃钢板1尺寸相同的第二玻璃钢板2,第二玻璃钢板2分别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粘胶区11位置匹配的第二粘胶区21,以及多个与第一非粘胶区12位置匹配的第二非粘胶区22;

第一非粘胶区12设置有多个第一粘接板13,第二非粘胶区22设置有多个第二粘接板23且第一粘接板13与第二粘接板23错开设置;

第一粘接板13与第二粘接板23的厚度相同,均为一预定厚度;

第一粘接板13与第二粘接板23配合拼接,并根据预定厚度形成位于第一粘接板13和第二粘接板23之间的一粘胶空间;

粘胶空间用以放置粘胶,使第一玻璃钢板1以及第二玻璃钢板2粘合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在固定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二玻璃钢板2时,首先将第一玻璃钢板1设置有第一粘胶区11的一面朝上放置,再将第二玻璃钢板2设置有第二粘胶区21的一面朝向第一粘胶区11重合放置,使第一玻璃钢板1的第一粘胶区11和第二玻璃钢板2的第二粘胶区21上下位置一一对应;

此时与第一粘胶区11同一面的第一非粘胶区12中设置的第一粘接板13的头部接触第二玻璃钢板2的与第二粘胶区21同一面的第二非粘胶区22,第二非粘胶区22中的多个第二粘接板23的头部与第一非粘胶区12接触,使整个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二玻璃钢板2的第一粘胶区11和第二粘胶区21之间形成粘胶空间,此粘胶空间可放置均匀的粘胶使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二玻璃钢板2形成牢固的固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粘胶设置不均导致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一玻璃钢板1的固定产生偏移的缺陷。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粘接板13与第二粘接板23为矩形状。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板13与第二粘接板23尺寸相同。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粘接板13和第二粘接板23可采用形状规则的矩形状,并且设置为大小尺寸相等,方便在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二玻璃钢板2 在固定时,尺寸相同的粘接板可形成粘胶空间,以此可通过选择不同高度的粘接板,实现不同粘胶厚度的需求,操作简单方便,其中粘接板的设置可通过底部设有粘胶的方式固定于对应的玻璃钢板上。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粘胶区11中的一个第一粘胶区11设置于第一玻璃钢板1的中心位置,其余的第一粘胶区11设置于中心位置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粘胶区11之间设置有第一预定间隔。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粘胶区11均为矩形,且矩形的宽度与第一玻璃钢板1的宽度相等。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定间隔为第一非粘胶区12。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玻璃钢板1通过将第一粘胶区11设置为矩形并且每相邻的第一粘胶区11设置有相等的第一预设间隔,第一预设间隔构成了第一玻璃钢板1的第一非粘胶区12,方便对第一玻璃钢板1的第一粘胶区11提供均匀的粘胶;其中位于中心位置两侧的第一粘胶区11以中心位置的第一粘胶区11为对称轴。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

多个第二粘胶区21中的一个第二粘胶区21设置于第二玻璃钢板2的中心位置,其余的第二粘胶区21设置于中心位置的两侧;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粘胶区11之间设置有第二预定间隔。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粘胶区21均为矩形,且矩形的宽度与第二玻璃钢板2的宽度相等。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预定间隔为第二非粘胶区22。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玻璃钢板2通过将第一粘胶区11设置为矩形并且每相邻的第二粘胶区21设置有相等的第二预设间隔,第二预设间隔构成了第二玻璃钢板2的第二非粘胶区22,方便对第二玻璃钢板2的第一粘胶区11提供均匀的粘胶;其中位于中心位置两侧的第二粘胶区21以中心位置的第二粘胶区21为对称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预设间隔和第二预设间隔相等,在第一玻璃钢板1与第二玻璃钢板2之间通过粘胶固定之后,可沿着固第一玻璃钢板1和第二玻璃钢板2的正反面的位置的进行开槽处理,使位置剩余的粘胶长度为12.5毫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