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维修用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27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维修技术;具体是一种复合材料维修用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四中: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现在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航空航天等,复合材料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一些地方会出现损坏,如出现裂缝等。当复合材料出现裂缝时,目前通常都是采用浸胶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往往胶不能流入缝隙最深处,从而使得修复并不十分完善,导致修复后存在孔隙,从而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复合材料缝隙浸胶过程中,胶液不能流入缝隙最深处(尖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满足大多数非穿透性损伤的修理工作的复合材料维修用辅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材料维修用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抽气嘴用以抽走透明罩内的空气,并在透明罩内形成真空。然后在透明罩顶部设有注射口,且注射口采用易于注射针穿刺的密封件密封,这样注射器的针头就可以穿过密封件向裂缝内注射胶液。透明罩底部边缘上设有密封圈以确保透明罩与修复件之间完全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将密封件设置为密封球,并将注射口设置成与密封球相应的弧面,这样该密封球就可相对透明罩转动,并保证透明罩内为真空,因此在注射胶液的时候转动密封球就可以调整注射器的注射角度,从而更加方便且准确的进行胶液注射与涂胶。且密封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保证罩盒密封,实现注胶针在一定范围内涂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中,所述透明罩采用聚碳酸酯透明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中,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且能十分完善地修复裂缝,使得修复后的产品没有孔隙,大幅提升修复后的产品质量,节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明罩,2、抽气嘴,3、密封球,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产品主要有一个透明罩1作为主体,该透明罩1可以采用聚碳酸酯透明材料制作。然后在透明罩1的侧面开一个抽气嘴2,抽气嘴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与减少;在抽气嘴2上接上真空泵就可以将透明罩1内抽成真空状态。然后在透明罩1顶部开一个注射口,用密封件密封,密封件采用易于注射针穿刺的材料构成。注射针穿过密封件即可准确地向裂缝中浸胶。为了方便注射针调整注射角度,本实用新型将密封件设置成为密封球3并将注射口设置成为与密封球3的表面相配合的弧形面,这样就可以控制密封球3转动从而实现密封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保证透明罩与修复件之间为密封状态,实现注胶针在一定范围内涂胶。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在透明罩1与修复件的连接面/处设置有密封圈4,以进一步确保透明罩1与修复件之间通过真空泵抽气之后形成完全密封,使得透明罩内保持完全的真空状态。同时该密封圈4采用硅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透明罩1罩住需要修复的局部损伤处,并通过密封圈4使得透明罩1与修复件之间完全密封,然后将真空泵连接抽气嘴2,抽完透明罩内的所有空气,使得透明罩1内为真空状态,然后将注射器的注射针穿过密封球,转动密封球使得注射针对准需要修复的裂纹等,并开始进行浸胶涂胶,当胶液流入需要修复的缝隙内并溢出一部分在修复件表面上,然后取走真空泵,使得空气逐渐流入透明罩,利用压力差使得胶液完全进入缝隙尖端,实现整个修复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