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用叠层体及发泡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2927发布日期:2018-06-30 07:1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发泡用叠层体及发泡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产性高、且显示良好的隔热性和发泡外观的发泡用叠层体及发泡叠层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隔热性的容器,大多使用的是使合成树脂、特别是聚苯乙烯发泡而成的材料。然而,发泡聚苯乙烯容器存在废弃时对环境的负担高、适印性差等缺点,已研究了向其它材料的替代。这样的材料中,已开发并使用了在纸杯主体部的外周面贴合经轧纹的纸而形成了隔热层的容器、在同样的纸杯的主体部外周面接合纸浆制无纺布与铜版纸的叠层体而成的容器等。

然而,无论是哪种方法均存在不易成形、成本增高这样的缺点。为此,已考察了通过在包含水分的基材的至少一面层压低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并进行加热而利用基材中所含的水分使合成树脂膜发泡成凹凸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3)。然而,这样得到的材料的发泡层的厚度薄、隔热性不充分。

另外,还提出了下述隔热纸容器:其由容器主体构件及底板构件构成,在容器主体构件及底板构件的蜡纸的内壁面层压有高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同时在容器主体构件的蜡纸的外壁面层压有低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其是对该低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膜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发泡而成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然而,在内壁面具有高熔点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隔热纸容器中,虽然隔热性良好,但如果要使层压低熔点的热塑性树脂时的加工速度提高,则会导致发泡外观变差、生产性不良。

另外,作为发泡外观优异的隔热纸容器,已提出了至少在纸的一面具有使具有特定熔体流动速率的低密度聚乙烯发泡而成的发泡层的隔热纸容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6)。

然而,即使使用了仅对熔体流动速率加以控制了的低密度聚乙烯,在使层压成形时的加工速度提高时,仍无法克服发泡外观变差的问题,生产性不良。

另外,作为发泡外观优异的隔热容器,已提出了具有使相对于分子量10万以上的成分总体的比率为30.0%以下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发泡而成的发泡层的隔热容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7)。

然而,即使使用了减少了分子量10万以上成分的低密度聚乙烯,在使层压成形时的加工速度提高时,仍无法克服发泡外观变差的问题,生产性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8-32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7-110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70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58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5197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5-171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196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性高、且显示良好的隔热性和发泡外观的发泡用叠层体及发泡叠层体。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的发泡用叠层体及发泡叠层体的生产性高、且显示出优异的隔热性和发泡外观,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用叠层体,其至少包含(A)层/纸基材层,且(A)层包含满足下述(i)~(iii)的低密度聚乙烯(a)。

(i)利用GPC法测定的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之比Mw/Mn的值为5.00以上且8.50以下;

(ii)在利用GPC法测定的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中,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成分的比例为0.50%以上且1.50%以下;

(iii)130℃下的熔融张力为40mN以上且120mN以下。

另外,涉及一种发泡叠层体,其中,上述发泡用叠层体的(A)层经过了发泡。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A)层的低密度聚乙烯(a)包含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c)、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d)或它们的组合物,优选仅由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c)构成。

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c)可通过现有公知的高压法自由基聚合法得到,可通过改变聚合温度及其分布、聚合压力、改性剂而对上述(i)~(iii)进行控制。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d)可通过利用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菲利普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的高/中/低压离子聚合法使乙烯与α-烯烃共聚而得到。

作为用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d)的α-烯烃,可列举: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可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

由于隔热性及发泡外观优异,因此优选低密度聚乙烯(a)的基于JIS K6922-1(1997年)测定的密度(以下也简称为密度)为910~930kg/m3的范围、更优选为914~925kg/m3、进一步优选为916~920kg/m3的范围。

另外,低密度聚乙烯(a)的基于JIS K6922-1(1997年)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也简称为MFR)优选为7~30g/10分钟的范围,由于隔热性及发泡外观优异,因此更优选为8~24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18g/10分钟、最优选为10~16g/10分钟的范围。

由于发泡性能优异,因此,低密度聚乙烯(a)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以下也简称为GPC法)测定的数均分子量(Mn)与重均分子量(Mw)之比Mw/Mn的值为5.00~8.50的范围、更优选为6.00~8.50的范围。低密度聚乙烯(a)的Mw/Mn在低于5.00的范围时,层压加工性不良,因此不优选,在超过8.50的范围时,发泡外观不良,因此不优选。

另外,由于发泡性能优异,因此在利用GPC法测定的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中,低密度聚乙烯(a)中包含的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成分的比例在0.50~1.50%的范围、更优选在0.70~1.20%的范围。低密度聚乙烯(a)中包含的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成分的比例在低于0.50%或超过1.50%的范围时,发泡外观不良,故不优选。

本发明中的GPC法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称量成为测定对象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然后将其加入至在HPLC用1,2,4-三氯苯(和光纯药工业(株)制)中添加0.1%作为抗氧剂的BHT(和光纯药工业(株)制)而成的溶剂中,于140℃振荡1小时进行溶解、使试样浓度达到1mg/1mL,以此作为试样溶液。

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具备示差折光检测器作为检测器的东曹(株)制HLC-8121GPC/HT,如下所述地进行了测定。作为分离柱,将3根TSKgel GMHHR-H(20)HT(东曹(株)制、内径7.8mm、长度30cm)连结使用。流动相使用了在HPLC用1,2,4-三氯苯(和光纯药工业(株)制)中添加0.05%作为抗氧剂的BHT(和光纯药工业(株)制)而成的溶液,使其在保持于140℃的分离柱中以流速1.0mL/分流动。向其中注入试样溶液0.3mL,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分离出的试样成分进行检测。将使用标准聚苯乙烯(东曹(株)制,就分子量而言,使用Q因子得到了PE换算分子量)作成的5次近似曲线作为校准曲线使用,计算出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微分分子量分布曲线、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

关于这样的GPC法的解析方法,记载于(株)东曹分析中心发行的技术报告No.T1001“GPC法(SEC法)入门讲座”(2013年10月1日制作)。

由于发泡性能优异,因此低密度聚乙烯(a)的于温度130℃、接取速度10m/分下测定的熔融张力(以下也简称为MS)为40~120mN的范围、更优选为50~100mN、最优选为60~90mN的范围。挤出层压用聚乙烯类树脂的MS低于40mN时,层压加工性不良,因此不优选,在超过120mN的范围,发泡外观不良,故不优选。

本发明中的MS是在筒直径9.55mm的毛细管粘度计安装有长度为8mm、直径为2.095mm、流入角为90°的模具、及保温室的条件下,以挤出速度10m/分、接取速度10m/分、设定温度130℃测定的值。

在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A)层的低密度聚乙烯(a)中,也可以配合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其它聚烯烃。

在低密度聚乙烯(a)中混合聚烯烃时,也可以是将低密度聚乙烯(a)的粒料与聚烯烃的粒料以固体状态混合而成的粒料混合物,但利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等进行熔融混炼而成的混合物,由于可得到品质稳定的制品,因此优选。在使用熔融混炼装置的情况下,熔融温度优选为聚烯烃类树脂的熔点~300℃左右。

另外,在低密度聚乙烯(a)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会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抗粘连剂等通常被用于聚烯烃树脂的添加剂,但由于发泡性能优异,因此优选不添加抗氧剂、过氧化物。

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通过使(A)层发泡而成为发泡叠层体。

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A)层的发泡前的厚度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制,但由于发泡外观优异,因此优选为60~15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80~120μm、进一步优选为80~100μm。

由于隔热性优异,因此构成本发明的发泡叠层体的(A)层的厚度优选为800μm以上、更优选为900μm以上、最优选为1000μm以上。

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纸基材没有特殊限定,但由于能够使低密度聚乙烯(a)的发泡倍率提高,因此纸基材的坪量优选为150~400g/m2、进一步优选为250~350g/m2

对于这样的纸基材中包含的水分没有特殊限制,但由于可使低密度聚乙烯(a)的发泡倍率提高,因此优选为15~30g/m2、更优选为20~30g/m2、最优选为20~26g/m2

作为得到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方法,可示例出对低密度聚乙烯(a)进行挤出层压加工的方法。

作为通过挤出层压成形法得到叠层体的方法,可示例出单层层压加工法、串联层压加工法、夹心层压加工法、共挤出层压加工法等各种挤出层压加工法。挤出层压法中的树脂的温度优选为240~350℃的范围,冷却辊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0~50℃的范围。

特别是,由于发泡外观优异,因此对低密度聚乙烯(a)进行挤出层压加工时的T型模正下方的树脂温度优选为240~310℃的范围、更优选为250~300℃、最优选为260~290℃的范围。

另外,由于发泡外观/生产性优异,因此在挤出层压成形法中,形成包含低密度聚乙烯(a)的(A)层时的加工速度优选为50~200m/分的范围、更优选为70~150m/分、最优选为80~130m/分。

在这样的挤出层压加工中,如果采用在刚刚将聚乙烯类树脂以熔融状态形成挤出层之后,将该层的基材粘接面暴露在含氧气体或含臭氧气体中而与基材贴合的方法,则与基材层的粘接性优异,因此优选。在利用含臭氧气体使热塑性树脂与基材的粘接性提高的情况下,作为臭氧气体的处理量,优选相对于由从模头挤出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膜每1m2喷0.5mg以上的臭氧。

在得到本发明的叠层体的方法中,挤出层压加工法可使热塑性树脂层与基材层的粘接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在不会导致聚乙烯类树脂发泡的程度的温度、例如3~60℃的温度下热处理10小时以上。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对纸基材的粘接面实施电晕处理、框架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公知的表面处理。另外,必要时,还可以在纸基材上涂布底涂剂。

作为得到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方法,由于发泡叠层体的隔热性及经济性优异,因此也可以在将低密度聚乙烯(a)叠层于纸基材层之前在纸基材上涂布水。

涂布水分的方法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定,可示例出采用辊涂装置、唇式涂布装置、喷雾装置、模涂装置、凹版涂布装置、滚筒装置等的方法。由于会使水的涂布量变得均一,因此优选采用滚筒装置的方法。

这样的滚筒装置可列举例如:由铃木产业(株)出售的商品名“High Rotor S”、由Nikka(株)出售的商品名“WEKO Rotar Dampening”、由Token Electronics(株)出售的商品名“TSD-3000”。

本发明中的水的涂布量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定,但由于可提高低密度聚乙烯(a)的发泡倍率、并且不会导致纸基材与低密度聚乙烯(a)的粘接强度降低,因此优选为1.5~30g/m2、更优选为3~15g/m2

通过对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进行加热,可以得到(A)层经过了发泡的发泡叠层体。

作为通过加热发泡而得到本发明的发泡叠层体的方法中的加热方法,除了利用暖风、电热、电子束以外,还可以采用将叠层体成形为容器状并使其内填高温的物体而利用填充物的热等任意的方法。加热可通过在烘箱内以分批式进行的方法、利用传送带等连续进行的方法等进行。

作为进行加热的热源,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定,在叠层体及成形得到的容器中,可示例出暖风、电热、电子束等,在将叠层体成形得到的容器中,可示例出使其内填高温的物体而利用填充物的热等。另外,就加热方法而言,可通过在烘箱内以分批式进行的方法、利用传送带等连续进行的方法等进行。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条件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定,一般而言,在以暖风为热源的情况下,加热温度为低密度聚乙烯(a)的熔点以上且150℃以下、风量为0.5~2.0m3/小时、加热时间为10秒~6分钟。

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的特征在于至少包含(A)层/纸基材,也可以不只包含(A)层和纸基材这2种成分而是还包含其它成分,例如(B)层、(C)层。具体可示例出:(A)层/纸基材/(B)层、(A)层/纸基材/(B)层/(A)层、(B)层/纸基材/(A)层/(B)层、(A)层/纸基材/(B)层/(B)层、(A)层/(A)层/纸基材/(B)层、(A)层/纸基材/(B)层/(C)层、(B)层/纸基材/(A)层/(C)层、(C)层/(B)层/纸基材/(A)层/(B)层/(C)层、(A)层/纸基材/(B)层/(C)层/(B)层/(A)层、(B)层/纸基材/(A)层/(C)层/(A)层/(B)层等。需要说明的是,层间的符号/表示为相邻的层。

作为(B)层及(C)层,可列举出由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层、织物、无纺布、金属箔、纸类、赛璐玢等。可列举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类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等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丁烯、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纤维素类树脂等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层等。进而,这些高分子聚合物膜及片也可以进一步经过铝蒸镀、氧化铝蒸镀、二氧化硅蒸镀、丙烯酸处理。另外,这些高分子聚合物膜及片还可以是进一步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油墨等进行了印刷的材料。作为金属箔,可示例出铝箔、铜箔等,另外,作为纸类,可列举:牛皮纸、优质纸、拉伸纸、玻璃纸、纸杯原纸、相纸原纸等纸板等。

这些中,由于隔热性优异,因此(B)层优选为对聚乙烯类树脂(b)、聚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及它们的高分子聚合物膜实施铝蒸镀、氧化铝蒸镀、二氧化硅蒸镀而成的膜、金属箔,更优选为聚乙烯类树脂(b)。

由于隔热性、发泡的稳定性优异,因此这样的聚乙烯类树脂(b)的密度优选为930~970kg/m3的范围、更优选为935~970kg/m3的范围、最优选为945~965kg/m3的范围。

作为聚乙烯类树脂(b),为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物,其支链的形态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具有分支。这样的聚乙烯类树脂(b)并无特殊限定,只要不脱离上述密度范围即可。

作为乙烯均聚物,可示例出中/低压法乙烯均聚物、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中/低压法乙烯均聚物可利用现有公知的中/低压离子聚合法得到。另外,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可利用现有公知的高压自由基聚合法得到。

作为用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可列举: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可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

用于得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示例出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菲利普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的高/中/低压离子聚合法等。这样的共聚物可以从市售品中方便地选择。

这些中,由于层压成形性优异,因此优选为包含密度为930~980kg/m3的中/高密度聚乙烯(e)10~90重量份和MFR为1~20g/10分钟、在235℃下测定的膨胀比(以下也简称为SR)为1.50~2.20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f)90~10重量份的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e)与(f)共计100重量份)。

中/高密度聚乙烯可示例出:可利用现有公知的中/低压离子聚合法得到的乙烯均聚物、可利用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菲利普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的高/中/低压离子聚合法等得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另外,在中/高密度聚乙烯(e)中,由于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层压加工性优异,因此优选MFR为6~100g/1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为8~60g/10分钟的范围。

进一步,由于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层压加工性、生产性优异,因此中/高密度聚乙烯(e)的密度优选为930~980kg/m3、更优选为945~975kg/m3

由于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挤出层压加工性优异,因此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f)的MFR优选为0.1~20g/10分钟、更优选为0.3~10g/10分钟的范围、最优选为1~4g/10分钟的范围。

另外,在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f)中,由于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制膜稳定性优异,因此优选密度为910~935kg/m3的范围。

进一步,由于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制膜稳定性优异,因此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f)的SR优选为1.50~2.20、更优选为1.75~2.20的范围、最优选为1.90~2.20的范围。

该SR可以如下地求出:使用在JIS K6922-1(1997年)中被使用的熔体指数测定仪,在温度235℃、挤出量3g/分的条件下将填充在装置中的树脂从孔口挤出,利用设置在孔口正下方的加入有异丙醇的量筒采集条状的挤出物,用条料的直径(D)除以熔体指数测定仪的孔口直径(D0)而求出该SR。

由于层压成形性优异,因此乙烯类树脂组合物(g)的MFR优选为1~50g/10分钟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20g/10分钟的范围。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聚乙烯类树脂(b)中也可以配合聚丙烯等其它的聚烯烃,从层压成形性和叠层体外观方面出发,这些聚烯烃的配合比优选为1~30重量%。

在这样的聚乙烯类树脂(b)中混合聚烯烃时,也可以是将聚乙烯类树脂(b)的粒料与聚烯烃的粒料以固体状态混合而成的粒料混合物,但利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等进行熔融混炼而成的混合物,由于可得到品质稳定的制品,因此优选。在使用熔融混炼装置的情况下,熔融温度优选为聚乙烯类树脂的熔点~300℃左右。

进一步,也可以在聚乙烯类树脂(b)中根据需要在不会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抗粘连剂等通常被用于聚烯烃树脂的添加剂。

作为形成这样的(B)层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示例出:挤出层压加工法、干式层压加工法、热层压加工法、湿式层压加工法等各种层压加工法。

这样的(B)层的厚度只要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则没有特殊限制,但由于发泡性优异、破损等问题小,因此优选为20~100μm的厚度,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最优选在20~50μm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泡叠层体可被用于至少在主体构件使用其的隔热纸容器。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为生产性高、并且一旦使其发泡则显示出良好的隔热性和发泡外观的发泡叠层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发泡外观良好的发泡单元形状的图。

[图2]示出了发泡外观不良的发泡单元形状的图。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1)密度

密度基于JIS K6922-1(1997年)进行了测定。

(2)熔体流动速率(MFR)

MFR基于JIS K6922-1(1997年)进行了测定。

(3)基于GPC法的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数均分子量(Mn)及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

利用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方法测量了低密度聚乙烯的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Mn、Mw,并计算出了Mw/Mn的值。另外,由利用该方法得到的积分分子量分布曲线计算出了低密度聚乙烯中包含的10万以上的成分的比例及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成分的比例。

(4)熔融张力(MS)

在设定于23℃的恒温室内,在温度设定于130℃、安装有长度为8mm、直径为2.095mm、流入角为90°的模具及保温室的筒直径9.55mm的毛细管粘度计(东洋精机制作所、商品名:Capirograph)中填充聚乙烯类树脂18g,设定活塞下降速度为10mm/分、接取速度为10m/分,测定接取所必要的负载(mN)作为熔融张力(MS)。

(5)加热发泡

将由实施例得到的叠层体切成10cm×20cm并成形为圆筒状的样品在加热至给定温度的齿轮老化试验机(安田精机制作所制No.102-SHF-77)中,在鼓吹暖风的同时静置给定的时间,然后将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6)纸基材的水分量

对于聚乙烯类树脂的叠层前的纸基材,使用卡费法水分测定装置(三菱化学(株)制、商品名CA-05)进行了测定。测定温度为165℃。

(7)发泡层厚度

对由实施例得到的以加工速度80m/分成形而成的发泡体、及作为空白的发泡之前的层压叠层体进行取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了剖面照片。由剖面照片测定发泡层的厚度,在5个部位进行了测定。

(8)发泡表面的状态

对得到的以加工速度80m/分成形而成的发泡体的表面的平滑性进行了目测观察。将表面的平滑性良好的情况记作◎、将稍好的情况记作○、将良好但稍有劣化的情况记作△、将不良的情况记作×。

(9)最高加工速度

从所得发泡体将高密度聚乙烯(B)剥离之后,利用将用甲醇(Kishida Chemical(株)制、等级1级)将亚甲基蓝(Kishida Chemical(株)制、等级1级)稀释至0.1重量%而成的亚甲基蓝溶液对纸基材进行了染色。使用安装于体视显微镜((株)Nikon制SMZ-2T)的数码相机((株)Nikon制COOLPIX995)、以倍率25倍对该经过了染色的试样的发泡层表面进行了观察。将能够观察到图1所示那样的微细且均一的发泡单元的情况记作发泡外观良好,将能够观察到图2所示那样的大且不均的发泡单元的情况记作发泡外观不良,将能够保持良好的发泡外观的加工速度作为最高加工速度(m/分)。最高加工速度为80m/分以上时评价为良好。

实施例1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12g/10分钟、密度为922kg/m3、Mw/Mn为7.43、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0.6%、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1.17%、MS为118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1),作为(B)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7g/10分钟、密度为940kg/m3的高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商品名Petrocene LW04-1)(B1)。

首先,将(A1)供给至具有直径的螺杆的单螺杆挤出层压机(Musashino-kikai(株)制),并以使T型模正下方的树脂温度达到305℃的方式从T型模挤出,在水分量为25.6/m2、坪量为320g/m2的纸基材上以给定的接取速度(60~110m/分、5m/分)、气隙长度130mm进行挤出层压成形,使其达到70μm的厚度。然后,将(B1)供给至具有直径的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Musashino-kikai(株)制),并以320℃的温度、80m/分的接取速度、130mm的气隙长度进行挤出、使得(B1)的厚度达到40μm,得到了由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A1)、纸基材、高密度聚乙烯(B1)依次叠层而成的叠层体。将所得叠层体于120℃加热5分钟以使其发泡,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的厚度、发泡表面的状态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14g/10分钟、密度为918kg/m3、Mw/Mn为7.94、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2.3%、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1.16%、MS为93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2),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14g/10分钟、密度为918kg/m3、Mw/Mn为6.76、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29.9%、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0.81%、MS为82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3),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24g/10分钟、密度为918kg/m3、Mw/Mn为8.13、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3.2%、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0.80%、MS为63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4),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以使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2)达到90重量份、使MFR为12g/10分钟、密度为905kg/m3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东曹(株)制商品名Nipolon-Z HM510R)达到10重量份的方式配合,并利用单螺杆挤出机(Placo(株)制口径50mm)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的聚乙烯类树脂组合物(A5、MFR 14g/10分钟、密度916kg/m3、Mw/Mn为7.98、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0.3%、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1.04%、MS为85mN),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24g/10分钟、密度为918kg/m3、Mw/Mn为8.13、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3.2%、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0.80%、MS为63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6),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例1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14g/10分钟、密度为917kg/m3、Mw/Mn为8.40、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7.6%、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1.92%、MS为94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7),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发泡外观、最高加工速度发生了劣化。

比较例2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23g/10分钟、密度为924kg/m3、Mw/Mn为6.37、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26.1%、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0.30%、MS为40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8),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进行(A)层的成膜时,层压厚度不稳定,未能进行发泡叠层体的评价。

比较例3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8g/10分钟、密度为920kg/m3、Mw/Mn为6.76、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28.9%、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2.00%、MS为160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9),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发泡外观、最高加工速度发生了劣化。

比较例4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MFR为8g/10分钟、密度为922kg/m3、Mw/Mn为6.58、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0.0%、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0.75%、MS为135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10),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发泡外观、最高加工速度发生了劣化。

比较例5

作为(A)层的树脂,使用了以使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A4)达到50重量份、使MFR为14g/10分钟、密度为917kg/m3、MS为117mN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东曹(株)制)达到50重量份的方式配合,并利用单螺杆挤出机(Placo(株)制口径50mm)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的聚乙烯类树脂组合物(A11、MFR 18g/10分钟、密度918kg/m3、Mw/Mn为8.55、分子量10万以上的比例为34.5%、分子量100万以上的比例为1.27%、MS为95mN),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发泡叠层体。针对所得发泡叠层体,评价了发泡层厚度、发泡外观及最高加工速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发泡外观、最高加工速度发生了劣化。

[表2]

※未能成膜、无法评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发泡用叠层体适宜用于咖啡、汤等高温饮品用的纸容器、方便面等即食食品用的容器等要求隔热性的容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