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背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433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双面背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体外诊断试剂制备用品,尤其涉及一种供免疫印迹膜条生产用的双面背衬。



背景技术:

目前,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重大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标志物、食品安全及优生优育等众多检测领域,在酶联免疫斑点法试验中,底衬是膜条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辅料。目前膜条生产用的双面背衬为双面涂胶的薄层PE,平均厚度50微米。在斩切过程废品率较高,大约会有10%的成品报废,同时还会加速斩切机刀头磨损。另外,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部分膜条漂浮在反应液体的上面,导致反应不够完全,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双面背衬,可以减少斩切废品率,延长斩切机刀头使用寿命,在膜条检测过程中能够使膜条下沉到液面底部,使反应液充分接触膜条,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该本体为片状体,该片状体正反两面分别涂布一层粘胶层,粘胶层上面再覆盖一层粘胶保护膜。

前述的双面背衬,其中,所述本体为透明PVC材质一次压延成型的片状体,该片状体的厚度为480至520微米、长度为24±1cm,宽度为15±1cm;所述粘胶层为GL187胶水层,该胶水层的厚度为50±5μm;所述粘胶保护膜为PE材质膜,粘胶保护膜厚度是100±5μm。

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的有益效果,改善了胶黏剂流动性大容易粘附切刀的现象,切刀粘附胶水多了后会导致切刀打滑,不能完全切断膜条,甚至导致膜条破损,使用该双面背衬可以将斩切废品率降低到1%。另外此背衬的材质为PVC,其比重大于PE材质,不易漂浮在液面以上,基本解决膜条检测过程中的漂浮现象,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制备成长板膜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制备成检测膜条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3底衬、4标识块、11片状体、12保护膜、21为nRNP抗原、22为sm抗原、23为SSA抗原、24为SSB抗原、25为Jo-1抗原、26为Scl-70抗原、27质控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面背衬,其包括本体;该本体为片状体11,该片状体11正反两面分别涂布一层粘胶层,粘胶层上面再覆盖一层粘胶保护膜12。该本体为透明PVC材质一次压延成型的片状体11,该片状体11的厚度为480至520微米、长度为24±1cm,宽度为15±1cm;该粘胶层为GL187胶水层,该胶水层的厚度为50±5μm;所述粘胶保护膜12为PE材质膜,粘胶保护膜12厚度是100±5μm。

实施例1:

制备双面背衬,步骤如下:

1、调配PVC材质原料,通过机器压延成型为片状体11,该片状体11的厚度为500微米;

2、调配GL187胶水,涂布于PVC片状体11的正反两面,再在两层胶水层上分别附着一层保护膜12,该保护膜为PE材质。

3、将制备的PVC双面背衬裁切成长度为24cm、宽度为15cm的片状体,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制备六项抗核抗体谱诊断检测膜条,其检测抗原为nRNP、sm、SSA、SSB、Jo-1和Scl-70,其产品结构如图3所示。

(一)将nRNP(21)、sm(22)、SSA(23)、SSB(24)、Jo-1(25)、Scl-70(26)抗原用划膜仪点样硝酸纤维素膜,取下双面背衬的一面保护膜12,将带有抗原的硝酸纤维素膜黏贴在双面背衬上。

(二)剪裁黏贴有吸附抗原的硝酸纤维素膜的双面背衬、质控带(27)和标识块(4),将上述剪裁好的抗原膜块、质控带和标识块取下保护膜,按照位置要求黏贴到底衬(3)上,黏贴成长板膜条如图2;

(三)将黏贴好的长板膜条斩切成宽度2mm的检测膜条,如图3所示。

检测膜条是在一条底衬上黏贴若干膜块和标识块构成,膜块为含有检测抗原成分的薄膜切块,用于检测;标识块为普通纸膜的切块,位于膜条的一端,印有名称及编号,用于区别不同膜条,这些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中未将进行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