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3253发布日期:2018-07-13 18: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pet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和pet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pet膜存在功能单一、不除菌、不耐热等问题,pet膜的功能有待完善,其实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新型复合膜,包括衬底,衬底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导电层、第一纳米除菌层、第二导电层、电磁屏蔽层、隔热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衬底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pet离型膜层,第一导电层可从衬底表面剥离,第一导电层设有两层且二者之间设有绝缘层,第一纳米除菌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分别呈菱格状涂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为azo导电薄膜,第二导电层为铝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纳米除菌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的厚度均小于第一导电层的厚度0-2mm,第一纳米除菌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的厚度为2-4.5mm。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屏蔽层为采用紫铜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网,电磁屏蔽层的厚度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隔热层的厚度为2.5-6.5mm。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采用二氧化锡制备而成,绝缘层的厚度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0.2-2.5mm,pet离型膜层的厚度为0.5-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复合膜,包括衬底,衬底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导电层、第一纳米除菌层、第二导电层、电磁屏蔽层、隔热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衬底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pet离型膜层,第一导电层可从衬底表面剥离,第一导电层设有两层且二者之间设有绝缘层,第一纳米除菌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分别呈菱格状涂布。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膜,衬底作为基底并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各膜层实现导电、除菌、电磁波屏蔽、隔热等功能,衬底与第一导电层之间的pet离型膜层便于将二者剥离,结构简单,实用性高,功能较为多样化,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衬底;2-第一导电层;3-第一纳米除菌层;4-第二导电层;5-电磁屏蔽层;6-隔热层;7-第二纳米除菌层;8-pet离型膜层;9-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复合膜,包括衬底1,衬底1采用pet制成,衬底1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导电层2、第一纳米除菌层3、第二导电层4、电磁屏蔽层5、隔热层6和第二纳米除菌层7,衬底1与第一导电层2之间设置pet离型膜层8,第一导电层2可从衬底1表面剥离,第一导电层2设有两层且二者之间设有绝缘层9,第一纳米除菌层3和第二纳米除菌层7分别呈菱格状涂布。

第一导电层2为azo导电薄膜,第二导电层4为铝箔,第二导电层4的厚度为0.2-2.5mm,通过设置两层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增强复合膜的导电效果。

第一纳米除菌层3和第二纳米除菌层7的厚度均小于第一导电层2的厚度0-2mm,第一纳米除菌层3和第二纳米除菌层7的厚度分别为2-4.5mm,第一纳米除菌层3和第二纳米除菌层7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除菌膜,具有较好杀菌效果,提高复合膜的实用价值。

电磁屏蔽层5为采用紫铜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网,电磁屏蔽层5的厚度为1-3.5mm。

隔热层6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隔热层6的厚度为2.5-6.5mm。

pet离型膜层8采用pet制成,pet离型膜层8的厚度为0.5-3mm。

绝缘层9采用二氧化锡制备而成,绝缘层9的厚度为1-3.5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复合膜,包括衬底,衬底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导电层、第一纳米除菌层、第二导电层、电磁屏蔽层、隔热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衬底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PET离型膜层,第一导电层可从衬底表面剥离,第一导电层设有两层且二者之间设有绝缘层,第一纳米除菌层和第二纳米除菌层分别呈菱格状涂布。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复合膜,衬底作为基底并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各膜层实现导电、除菌、电磁波屏蔽、隔热等功能,衬底与第一导电层之间的PET离型膜层便于将二者剥离,结构简单,实用性高,功能较为多样化,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维洛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31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