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7617发布日期:2019-01-19 00:0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转移膜是一中间载体,存在于转移纸基或塑基之上,承载被印刷或打印的图案,用于转印到被印制的物品之上的一层化学弹性膜。广泛应用于广告、装饰、皮革、纺织品等领域。

目前市场上bopp转移膜大多数为光膜型转移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要求呈哑光效果,以降低图案的光泽度。现在主要采用的工艺还是用光膜型转移膜转印后再通过涂布消光剂来达到消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直接通过双向拉伸的工艺制备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其依序由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组成,所述上表层为抗粘黏层,上芯层为聚丙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均为转移层;

所述转移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消光转移母料80~88%,抗静电剂4.0~8.0%,爽滑剂4.0~6.0%,抗粘连剂4.0~6.0%。

进一步方案,所述消光转移母料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为4~6g/10min;所述消光转移母料是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二元共聚物聚丙烯70-80%、消光剂10-20%、抗氧剂0.1-0.3%、增容剂8-12%;所述抗静电剂为硬酯酸甘油酯和油酸酰胺的混合物,爽滑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抗粘连剂为玻璃微珠。

更进一步方案,所述二元共聚物聚丙烯是由丙烯和乙烯共聚而成;所述消光剂为高密度聚乙烯;抗氧剂为1010、168、1098或3114;所述增容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进一步方案,所述聚丙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静电剂0.5~1.0%、爽滑剂0.5~2.0%、薄膜级均聚聚丙烯97~99%。

更进一步方案,所述抗静电剂为硬酯酸甘油酯,爽滑剂为乙撑双硬酯酰胺。

进一步方案,所述抗粘黏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共聚聚丙烯95~97%、抗粘黏母料3~5%;所述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

更进一步方案,所述抗粘黏母料是由载体和无机类抗粘黏微粒组成,其中载体是指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的均聚聚丙烯或三元聚丙烯;所述无机类抗粘黏微粒指二氧化硅微粒,其占抗粘黏母料总质量的4-6%。

进一步方案,所述抗粘黏层的厚度为0.9-1.1μm,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7-20μm,转移层的厚度共2.4-2.5μm。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bopp消光转移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原料用不同的挤出机分开投料并塑化,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35~250℃;

(2)将上表层、上芯层的原料经320目的过滤网过滤,下芯层、下表层的原料经120目的过滤网过滤;然后将各层原料按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的顺序在四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

(3)经过铸片、纵拉、横拉处理获得母膜,该母膜经过时效处理后分切获得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

进一步方案,所述铸片工艺温度为35~40℃,纵拉工艺温度为124~136℃,横拉工艺温度为165~179℃,纵拉拉伸比为4.9-5.1,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1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原料选择合理,其中抗粘黏层选用无机的二氧化硅微粒,其可以防止薄膜粘连;上芯层选用薄膜级均聚聚丙烯为基料,并加入抗静电剂和爽滑剂,从而可以维持薄膜生产的稳定性;转移层选用的消光转移母料,可以良好的保证薄膜的雾度,抗粘连剂为玻璃微珠可以提高薄膜表面粗糙度,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和油酸酰胺,可以很好的消除薄膜静电且有效期长。

(2)本发明制得的bopp膜的弹性模量大、热收缩率低,消光层的雾度和光泽度等性能指标优良。

(3)为了提高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膜的刚性,一方面通过对各层的原料组成及配比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各层原料组成及其配比,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bopp薄膜生产的拉伸倍率,使其纵向拉伸比提高到4.9-5.1,远高于普通膜的4.5-4.9,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10倍,远高于普通膜(普通膜加工时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9倍);另外在生产中将纵向和横向的定型工艺温度适当提高,这样薄膜刚性增加,同时也降低了热收缩率;

(4)为提高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分布均匀性,将下芯层和下表层的挤出料的过滤网目数降低为120目,从而降低了下芯层和下表层物料在挤出机内的阻力,提高其流速,相应地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将转移层的厚度控制在2.4-2.5μm,从而提高了转移层表面雾度和分布均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的实施方案,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

以下各实施中所有组分的用量为重量份;其中二元共聚物聚丙烯是由丙烯和乙烯共聚而成。

实施例1

一种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其依序由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组成;

所述上表层为抗粘黏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共聚聚丙烯95%、抗粘黏母料5%;所述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抗粘黏母料是由载体96%和二氧化硅微粒4%组成,其中载体是指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的均聚聚丙烯;

上芯层为聚丙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0.5%、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0.5%、薄膜级均聚聚丙烯99%。

下芯层和下表层均为转移层,其组成一样,都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消光转移母料80%,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和油酸酰胺的混合物)8.0%,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6.0%,抗粘连剂玻璃微珠6.0%。

进一步方案,所述消光转移母料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为4~6g/10min;所述消光转移母料是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二元共聚物聚丙烯70%、消光剂高密度聚乙烯20%、抗氧剂10100.1%、增容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9%;

其中抗粘黏层的厚度为0.9μm,聚丙烯层的厚度为20μm,转移层的厚度共2.4μ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原料用不同的挤出机分开投料并塑化,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50℃;

(2)将上表层、上芯层的原料经320目的过滤网过滤,下芯层、下表层的原料经120目的过滤网过滤;然后将各层原料按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的顺序在四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

(3)经过铸片、纵拉、横拉处理获得母膜,该母膜经过时效处理后分切获得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

进一步方案,所述铸片工艺温度为35℃,纵拉工艺温度为124℃,横拉工艺温度为165℃,纵拉拉伸比为4.9,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10倍。

实施例2

一种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其依序由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组成;

所述上表层为抗粘黏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共聚聚丙烯97%、抗粘黏母料3%;所述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抗粘黏母料是由载体94%和二氧化硅微粒6%组成,其中载体是指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的三元聚丙烯;

上芯层为聚丙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1.0%、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2.0%、薄膜级均聚聚丙烯97%。

下芯层和下表层均为转移层,其组成一样,都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消光转移母料88%,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和油酸酰胺的混合物)4.0%,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4.0%,抗粘连剂玻璃微珠4.0%。

进一步方案,所述消光转移母料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为4~6g/10min;所述消光转移母料是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二元共聚物聚丙烯80%、消光剂高密度聚乙烯10%、抗氧剂10980.3%、增容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7%;

其中抗粘黏层的厚度为1.1μm,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7μm,转移层的厚度共2.5μ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原料用不同的挤出机分开投料并塑化,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50℃;

(2)将上表层、上芯层的原料经320目的过滤网过滤,下芯层、下表层的原料经120目的过滤网过滤;然后将各层原料按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的顺序在四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

(3)经过铸片、纵拉、横拉处理获得母膜,该母膜经过时效处理后分切获得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

进一步方案,所述铸片工艺温度为40℃,纵拉工艺温度为136℃,横拉工艺温度为179℃,纵拉拉伸比为5.1,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10倍。

实施例3

一种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其依序由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组成;

所述上表层为抗粘黏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共聚聚丙烯96%、抗粘黏母料4%;所述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抗粘黏母料是由载体95%和二氧化硅微粒5%组成,其中载体是指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的均聚聚丙烯;

上芯层为聚丙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0.8%、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1%、薄膜级均聚聚丙烯98.2%。

下芯层和下表层均为转移层,其组成一样,都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消光转移母料85%,抗静电剂(硬酯酸甘油酯和油酸酰胺的混合物)6%,爽滑剂乙撑双硬酯酰胺5%,抗粘连剂玻璃微珠4.0%。

进一步方案,所述消光转移母料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为4~6g/10min;所述消光转移母料是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二元共聚物聚丙烯75%、消光剂高密度聚乙烯15%、抗氧剂31140.2%、增容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8%;

其中抗粘黏层的厚度为1μm,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8μm,转移层的厚度共2.4μ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原料用不同的挤出机分开投料并塑化,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40℃;

(2)将上表层、上芯层的原料经320目的过滤网过滤,下芯层、下表层的原料经120目的过滤网过滤;然后将各层原料按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的顺序在四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

(3)经过铸片、纵拉、横拉处理获得母膜,该母膜经过时效处理后分切获得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

进一步方案,所述铸片工艺温度为38℃,纵拉工艺温度为130℃,横拉工艺温度为170℃,纵拉拉伸比为5,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10倍。

对比例1

一种普通bopp消光膜,其依序由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组成;

所述上表层为共聚聚丙烯100%,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大于2.8g/10min;

上芯层为薄膜级均聚聚丙烯100%;

下芯层和下表层均为消光层,其组成一样,是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组成:二元共聚物聚丙烯75%、二氧化硅24.5%、抗氧剂31140.2%、偶联剂硅烷偶联剂0.3%;

其中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μm,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8μm,消光层层的厚度共2.4μm。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及下表层的原料用不同的挤出机分开投料并塑化,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40℃;

(2)将上表层、上芯层的原料经320目的过滤网过滤,下芯层、下表层的原料经250目的过滤网过滤;然后将各层原料按上表层、上芯层、下芯层和下表层的顺序在四层结构模头中汇合挤出成膜片;

(3)经过铸片、纵拉、横拉、牵引电晕处理获得母膜,该母膜经过时效处理后分切获得普通bopp消光膜。

进一步方案,所述铸片工艺温度为35℃,纵拉工艺温度为140℃,横拉工艺温度为170℃,纵拉拉伸比为4.8,横拉链轨两侧距离为铸片宽度的9倍。

为验证本发明的效果,将上述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制得的试样进行对比试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及对比例1制得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主要物性指标

由表1所示,本发明制备的涂布转移用bopp消光转移膜,由于无电晕处理,薄膜表面润湿张力明显比普通bopp消光膜的小;采用特殊功能的消光转移母料,摩擦系数较普通消光膜小;雾度和转移效果达到使用要求;其他力学性能良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