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平衡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973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有平衡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使用于各种工业用车辆。例如那些装卸用的前面有铲斗或叉斗装置的运货车和作业用的卡车。
当上面说的运货车、作业用车运行时,前轮对不平的地面起反应,致使车身前后颠簸、跳动。因此需加以控制来降低车的速度。对这一问题采取的常规措施是如日本公开的专利文件号63-265024所述,在液压油缸上配备一个减振器,借助于外部管道,通过一个工况开关阀来操纵装卸装置。在日本颁布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60-3159号上说明在车身后部通过平衡液压缸提供了一个平衡重块。然而,两种发明都运用液压系统。从而都有种不好的反应性就是不能更好的控制前后颠簸,再不用说他们杂乱无章的构造。除此之外,这种常规系统要求达到控制操作开关阀的作用。因此,有一缺点就是起重臂强度可能由于开关而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车辆配备一个平衡装置,这一装置是灵敏的,而且是不用施加任何控制措施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可在车辆前部和后部各配备一个平衡装置平衡装置是绕轴可旋转的,轴线是水平的,并和车辆的运行方向成直角。这一平衡装置包括通过轴与车身联合的一个平衡重块。
弹性体装置和减震装置放在平衡重块和车身之间。
当车辆的车轮行驶时接触不平的地面,会出现车身主体前后颠簸。例如当这种前后颠簸出现时,就降低了装在车辆前部运货装置的强度。车身主体由于转动力矩相对于车辆惯性矩中心轴线抬起车身后部。
此外,又如当车辆前轮经过任何障碍物时,车身主体由于转动力矩的作用抬起它的前部。在这些情况下,按照本发明如前所述的在车身前后各放置一个平衡装置,平衡装置的平衡重块反作用于弹性体和减震装置,向着上述所说的转动力矩轴线的相反方向旋转,从而降低转动力矩。
因此,前后颠簸现象不加任何控制就相应地自动限制住了。这样,可以防止车辆由于意想不到的颠动翻倒,使车辆行驶平稳,驾驶更舒适。


图1到图3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三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第四具体实施例中分出的平衡系统的主要部件透视图。
图5是第五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下面是本发明按图1至图5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描述图1中标号(1)表示车辆的车身主体,复数车轮(2)安装在车轮上的驾驶室、坐椅、操纵杆之类用(3)表示。在车身(1)前部装配了一个装卸装置用(4)表示,更准确地说,在驾驶室(3)前部安装了一对起重臂(5),基座末端联结支架(6),从车身(1)通过轴(7)伸出,使得起重臂(5)可以上下摆动。在车身(1)和起重臂(5)之间安装了一个装载油缸(8),可控制起重臂(5)摆动。料斗(10)是借助横向短轴(9)连接在起重臂(5)的两活动前端之间。第一连杆12A、活动前端是通过短轴(11)与起重臂(5)联结,第二连杆12B的后端是通过短轴(19)联结,第二连杆12B的活动前端和吊斗(10)是通过短轴(13)相连接。液压缸(14)装在第一连杆12A的后端和两起重臂(5)之间。以便使料斗(10)围绕横向短轴(9)旋转。平衡重块(16)通过横向轴(15)悬挂着和车身(1)连接。轴(15)是水平的和行车方向成直角。拉簧(17(就是例子中所说的弹性物)和减震器(18)设在车身(1)和平衡重块(16)之间。拉簧(17)和减震器(18)的数量取决于平衡重块(16)和其它与之有关的重量。
当带着举起的空载搬运装置(4)的货运车行驶时,如果轮子(2)接触到不平的地表面,车身(1)会因此颠动。当车辆行驶中,这种颠簸使得起重臂(5)沿箭头方向B降低,车身(1)靠近前轮的地方遭受一个转动力矩C,将车身(1)的后部抬起。因此,平衡重块(16)承受转动力矩D,这一力矩产生一个相对横轴(15)克服拉簧(17)和减震器(18)与转动力矩C方向相反的转动。二种转动力矩C、D相互抵消。这样就降低了转动力矩C。因此,俯仰(颠簸)运动就消除了。当车身(1)向上跳起(平行运动),平衡重块(16)由于惯性矩的作用还保持在原先的位置上,这样,车身(1)被迫向下运动就降低了它的跳跃。
图2表示所采取的第2实施例。平衡重块(16)悬放在一大梁(20)下面,通过水平和行驶方向成直角的横轴(15)。拉簧(17)和减震器(18)设在平衡重块(16)和大梁(20)之间。
当大梁(20)延转动力矩C方向抬高时,平衡重块(16)遭受一个转动力矩,绕横轴(15)克服拉簧和减震器(18)与转动力矩C方向相反的转动。因此,转动力矩C可以降低,而前后颠簸现象就消除了。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平衡重块(16)通过水平和行驶方向成直角的横轴(15)设在车身(1)前部。拉簧(17)和减震器(18)装在车身(1)和平衡重块(16)之间。另一平衡重块(22)附加装在车身(1)的后部。
当车前轮驶过任何障障时,出现这种转动力矩E使车身(1)前部抬高。平衡重块(16)承受一转动力矩F绕横轴(15)克服拉簧(17)和减震器(18)的力与转动力矩E方向相反的转动。二者转动力矩E和F相互抵消,降低了转动力矩E。
装备在车身(1)后部是一平衡重块(22),它是固定连接在车身(1)上的。
图4表示第四个实施例。固定连接在车身(1)上的第二平衡重块(22),做成一个凹口(23)。平衡重块(16)就放在凹口处,平衡重块(16)通过水平和行驶方向成直角的横轴(15)与平衡重块(22)相连接,以便能够绕横轴(15)摆动。拉簧(17)和减震器(18)装在平衡重块(16)和(22)之间。
车辆由于有了第一平衡重块(16)和第二平衡重块(22)而保持平衡,悬挂在平衡重块(16)重量较大,平衡重块(16)和平衡重块(22)一起构成一平衡装置。拉簧(17)和减震器(18)放在平衡重块(22)内侧。因此,有利外观从外表看不见。平衡重块(22)可起到保护拉簧(17)和减震器(18)的作用。
虽然,只有运货车如前每一实施例所述车前有料斗(10)。作业用车如卡车也可使用这些实施例。此外,运货装置还可用叉斗装置代替。
紧接着,图5示出本发明关于铲车的第5个实施例。运货装置(4)装在车身(1)前部。由支座(24)和叉子(25)组成,这种铲车当带负载(26)行驶时易发生颠簸,由于有负载(26)重心向车前部移动,如果车身(1)装上一平衡重块(16)能沿水平和行驶方向垂直的横轴(15)摆动,颠簸就可降低。如果前轮驶过某些障碍,过后就在那里翻倒,后轮将会按箭头(H)所示方向弹起,这样减震器(18)朝箭头(I)所示方向移动就使跳动消失。此外,行驶中的这个平衡效果,同样情况甚至发生在当负载(26)由于失去平衡而迅速降低然后停车,平衡重块也同样起作用。这是安全行驶的一大优势。
拉簧(螺旋弹簧)如上面实施例所述,作为一个弹性体,可用压簧板簧或扭簧代替。
权利要求
1.在车辆前部或后部装备有平衡装置的车辆,其特征为平衡装置绕水平並和车辆行驶方向成直角的轴转动,平衡装置包括通过轴和车身连接的平衡重块,以及弹性体和减震器元件设在平衡重块和车身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有平衡装置的车辆,该平衡装置还包括装在车辆前部或后部的第二平衡重块。与第二平衡重块组合在一起的平衡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运货车和与之相类似的有运货装置的车,例如料斗或叉斗车。平衡装置既可装在车前部也可装在车后部,以绕水平并和行驶方向成直角的轴转动,平衡装置有一平衡重块通过轴与车身耦连,有一弹性体和减震器设在平衡重块和车身之间。运货车的颠簸现象或类似现象能够在感应下自动消除,这样可以防止车辆由于意想不到的不平衡而翻倒,增强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座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B66C23/74GK1045750SQ9010125
公开日1990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5日
发明者角南恒雄, 滑川宏夫 申请人:东洋运搬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