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487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两金属垂直立柱的连接装置,特别是塔吊桅杆立柱的连接。
目前在建造一可拆卸金属塔架时,是将桅杆部件一上一下放在一起,桅杆部件由垂直立柱构成,立柱间用斜杆将它们连在一起;再将部件组装起来,组装是通过在部件间安装连接件来完成的,这使得组件既有一定刚度又可拆卸。当立柱是角材时,连接件通常是抗剪螺栓,或是抗拉螺栓,或是连接轴。这些已知的装置有一些缺点,由于组件相对于立柱的位置不同,即使在不引入严重的的附加应力的情况下,也很难保证连接件与立柱间的机械应力传输的连续性。另外,由于机械强度的原因,结合件必须焊在角材两翼内侧,由于结合体位置的关系,焊接比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的连接上下安装的两个角型垂直立柱的连接装置,它使得应力分配更加合理,垂直安装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应力很好地连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上下垂直安装的两角型金属立柱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一般包括下立柱上的一块内连接件,两块外连接件及上立柱上的两块内加强板和两块外加强板,所有加强板与上立柱两翼下端一起位于下立柱的内鱼尾板和外鱼尾板之间。
其特征还在于内连接件是由一块外形与下立柱角型材内侧形状贴合的L形单块板构成,L形单块板下部焊在立柱上,L形单块板在下立柱上的自由端两翼各有一个孔,两个孔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其轴线彼此正交,在上部自由端的外侧棱边上预制有加强板。
其特征还在于两个外部连接件由两块板构成,两块板的下部分别焊在下立柱角形材两翼的外侧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在下立柱上的两块板自由端上,与内连接件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均有一个孔。
其特征还在于两个内加强板是由两块平板构成,它们各自焊在上立柱两翼的下部,并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每一板上都有一穿透焊在其上的翼的通孔,此孔与下立柱的内外连接件孔相对应。
其特征还在于两外侧加强板是由两块平板构成,它们各自焊在上立柱的下外侧,位置于与内加强板处于同一高度的此立柱角形材的两翼,每一平板都有一孔,此孔与穿过所述的内加强板及对应的角形材一翼的孔相重合。
其特征还在于上立柱与下立柱叠放在一起,带有内外加强板的两翼,卡在下立柱的内外连接件上部自由端之间;穿过上立柱一翼及相应加强板的孔,与穿过下立柱上L形内连接件上部自由端一边的孔重合,而且与下立柱上一个外连接件上部自由端的孔重合;穿过上立柱另一翼及相应加强板的孔,与穿过下立柱上L形内连接件上部自由端另一边的孔重合,并与下立柱上另一外连接件上部自由端的孔重合。这种安装两立柱的方式只需两个连接轴。因此,压应力通过两立柱相互接触的表面直接从上立柱传到下立柱;而拉应力则对称地分布在穿过下立柱连接件和上立柱两翼的连接轴的穿越点上,水平方向的应力分布在外连接件与单块内连接件间形成的凹槽上。
附图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它仅做为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


图1是一正视图,它示出上立柱连接在下立柱之上及其间的连接装置,上立柱以点划线表示;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带有连接件的下立柱的顶视图;图4是只带有内连接件的下立柱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B向视图;图6是图4的下立柱的顶视图;图7和图8是只带有外连接件的下立柱的正视图;图9是图7的下立柱的顶视图;图10是带有加强板的上立柱的正视图;图11是图10的C向视图;图12是图10的上立柱的顶视图13是准备安装上立柱的带有连接件的下立柱的透视图;图14是以透式的方式简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将两桅杆部件一个个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图15是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连接的位于下立柱上的上立柱的俯视图和剖面图。
图中表示了两个角形垂直金属立柱,即下立柱1和下立柱2,它们带有一使其上下连接在一起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固焊在立柱1和2上,图中以黑粗线表示焊接部分。
依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下立柱1上的一个内连接件3和两个外连接件6和7。内连接件3是一块一般具有与角形立柱1内侧贴合的L或角形的整体件,其下部焊接在立柱1的上端,上部自由端超出立柱1的上端。此自由端在其垂直棱的外部带有一加强筋25,它的每一翼上都有一孔,分别为4和5。两个孔4和5在垂直方向上错开,其轴线相互正交(见图3、4、5、6、13)。外连接件6和7分别由平板构成,其下部分别焊接在角形下立柱1两翼的上端,其上部自由端上有一孔;分别为8和9。板的长度是以板6上的孔8与内连接件3的孔4相重合及板7上的孔9与此内连接件3上的孔5相重合来确定的。板6、7的每一块都具有这样一种剖面,其上部自由端的内表面相对于穿过其下部内表面的垂直面稍微向外斜并成一凹块(其作用稍后作述)。另外,内连接件3的上部自由端相对于穿过其下部焊接面的垂直面,稍微往外斜并也形成一凹块(其作用在表述外连接件6和7凹形作用时一同表述)。
在上立柱的下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两内加强板10和11,及两外加强板12和13(见图10,11,12,13)。两内加强板10和11分别由平板构成,其中一例为如图10和11所描述的半圆形结构,将它焊接在上部立柱2两翼的内表面上。此两板10,11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两外加强板12和13分别由两平板构成,其中一例为图10和11所描绘的矩形结构,它们分别焊接在上立柱2的两翼与内平板10和11相对应的外表面上。因此立柱2的每一翼都有一内凸块和外凸块,分别为10—12和11—13,翼板夹在他们中间,整装件上穿孔,分别为14和15。孔14和15的轴相互正交,并分别与内连接件3的孔4和5相对应。
以下面的方式将垂直立柱1和2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上下安装在一起上立柱两翼的下端卡在下立柱1的内连接件3和外连接件6和7之间,其位置在下立柱1对应的两翼的上端。前述的内、外连接件上的凹块的用途如下凹块使得上立柱2的两翼的内加强板10和11及外加强板12和13置于前述的内连接件3和前述的的外连接件6,7之间,并使得连接件上的孔正好与上立柱2上两翼及加强板上的孔相重合。也就是孔8,14和4重合,孔9,15和5重合。因此只需两连接轴(未画出)穿守两成一线的孔而将两立柱牢固连接(见图15),内连接件3的外加强筋25位于上立柱2的加强板或凸台10和1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优点在于—压应力直接通过两立柱接触的端面从上立柱2传到下立柱1;—总拉应力分布到内连接件3和外连接件6,7中部连接轴的接触点上;—相对于角形用连接件使接触点应力均匀分布,消除了立柱1和2中的所有弯曲;—内连接件3的形状使得纵向焊接部非常牢固;—上立柱2表面上的加强板10,11,12,13均匀错开,使得上立柱有一较厚的厚度,非常有利于延长连接件和连接轴的寿命;—装和拆都非常容易,对塔吊桅杆部件更是如此。
权利要求1.一种上下连接两角形垂直立柱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立柱(1)上的一内连接件3和两外连接件(6),(7),上立柱(2)上的两内加强板(10)(11)和两外加强板(12)(13),上部型材(2)两翼的下端置于下立柱(1)的内连接件(3)和外连接件(6)(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连接件(3)是由一块一般具有与下立柱(1)的角形材内部形状贴合的L型整体板构成,且其下部焊在此立柱上,而其位于下立柱(1)之上的自由端的L形两翼上各有一孔(4)(5),两孔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其轴线正交,在上部自由端的外侧棱边上预制有加强筋(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外部连接件(6)(7)是由两块板构成,它们各自以其下部焊在下部立柱(1)角形材两翼的外侧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而其位于下立柱(1)之上的自由端上与内连接件(3)的孔(4)(5)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孔(8)、(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外连接件(6)(7)的上部自由端的内表面相对于穿过其下部内表面的平面稍微向外倾斜,内连接件(3)的上部自由端相对于穿过其下部焊接面的平面稍微向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内加强板(10)(11)是由两平板构成,它们各自焊在上立柱(2)的两翼的下部并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错开,每一板上都有一穿透它所焊在上面的翼的通孔(14)(15),此孔与下立柱(1)的内连接件(3)的孔(4)(5)和外连接件(6)(7)的孔(8)(9)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外加强板(12)(13)是由两块平板构成,它们各自焊在上立柱(2)外侧的与内加强板(10)(11)处于同一高度的此立柱(2)角形材的两翼上,每一平板都有一孔,此孔与穿过所述的内加强板(10)(11)及对应的角形材一翼的孔(14)(15)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立柱(2)位于下立柱(1)之上,其带有内加强板(10)(11)和外加强板(12)(13)的两翼卡在下立柱(1)的内连接件(3)和外连接件(6)(7)的上部自由端之间,使得穿过上立柱(2)的一翼及相应加强板(10)(12)的孔(14)与分别穿过下立柱(1)的呈L形内连接件(3)一边的上部自由端及下立柱(1)的外连接件(6)的上部自由端的孔(4)(8)相重合,并且使得穿过上立柱(2)的另一翼及相应加强板(11)(13)的孔(15)与分别穿过下部立柱(1)的呈L形内连接件(3)另一边的上部自由端及下立柱(1)的另一外连接件(7)的上部自由端的孔(5)(9)相重合,两预制的连接轴穿过重合的孔将两立柱(1)(2)安装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立柱的连接装置,特别是塔吊用的金属立柱的连接装置。一块呈L型的内连接件(3)及两块外连接件(6,7)焊接在下立柱(1)上。上立柱(2)上焊有内部加强板(10,11)及外部加强板(12,13)。接合时,两个连接轴分别穿过所述部件上的孔(8,14,4)及孔(9,15,5)。其用途由于是刚性轴向连接,所以特别适用于塔吊桅杆部件的连接。
文档编号B66C23/78GK2217609SQ9424835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3日
发明者加兰德·盖伊 申请人:波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