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5467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膜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发热体,特别是一种电热膜发热体。
现有的电热器具的多数是以金属电热丝作为电发热体,而金属电热丝作为电发热体存在如下缺点(1)热效率低,一般只有40~60%;(2)加热不均匀;(3)工作温度高(800℃以上),容易氧化,使用寿命短;(4)必须有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如陶瓷、云母片、石棉等配合使用,成本高。近年出现的电热膜型电发热体,具有热效率高,(可达85%以上),加热均匀,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金属电热丝的上述缺点。但是,已有的电热膜发热体都是单层结构,难以在有限的面积获得较大的电加热功率,特别难以适用于加热面积小又需要较大功率的电热器具。另外,这种单层结构的电热膜发热体不便于调节功率的大小;虽然可以将电热膜分隔成独立的几块,通过改变各块电热膜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来调节其电热功率的大小,但由于每块电热膜只覆盖电热器具加热面的一部分,所以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而且其功率调节范围比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已有电热膜发热体的结构作出改进,使其能在有限(较小)的面积上达到较大的电加热功率,并且既能方便地调节功率的大小,又能保证加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膜发热体由基底层、电热膜、绝缘防水层和电极构成,其中的电热膜有多层,每层电热膜之间有绝缘层,各层电热膜通过电极形成并联连接。按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膜发热体,其电热膜的层数一般为2~4层。各电热膜上的电极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再通过导线或其它导体形成并联串联连接,或者是经转换开关再形成并联串联连接,这样,通过控制转换开关即可控制通电电热膜的层数,从而方便地实现对电加热功率的大小调节;也可以是各层电热膜上同一端的电极连成一体(或者说,各层电热膜同一端连接同一电极),直接形成并联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膜发热体采用多层电热膜并联结构,所以可在较小的面积(基底层面积)上达到较大的电加热功率,一般可达到已有单层电热膜发热体的2~4倍。能加快电热器具的加热速度,特别适用于加热面积小又需要较大功率的电热器具;另外,通过转换开关还可控制通电电热膜的层数,从而可方便地调节电加热功率的大小,并且功率调节范围较大,电热膜的层数越多,功率可调范围越大;同时,由于每层电热膜都覆盖整个加热面,所以能保证加热均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热膜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电热膜2为多层结构,附着在基底层1上,每层电热膜之间有绝缘防水层3隔开;在最外层电热膜的外面也覆盖有绝缘防水层,既可起绝缘防水作用,也对电热膜起保护作用;各层电热膜2两端连有电极4,各层电热膜上的电极可以是各自独立(如图1所示),也可以连成一体(如图2所示)。各层电热膜通过电极或再经导线及转换开关与电源形成并联连接。基底层1可以是玻璃、陶瓷、搪瓷或金属等材料做成的任意形状。当基底层为导电或绝缘性能较差有材料(如金属、紫砂陶瓷等)时,其与电热膜之间应有一层绝缘防水层(如图2所示),以保证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已有同类技术的各种类型的电热膜(如半导体薄膜型电热膜、涂料型电热膜等),包括电热膜的材料(成份)和制作方法都与已有技术相同,所采用的绝缘防水层和电极的材料及制作方法也与已有同类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膜发热体,由基底层(1)、电热膜(2)、绝缘防水层(3)和电极(4)构成,其特征是电热膜(2)有多层,每层电热膜之间有绝缘防水层(3),各层电热膜通过电极(4)形成并联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发热体,其特征是电热膜(2)有2~4层。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膜发热体,其特征是各层电热膜上的电极(4)互相独立。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膜发热体,其特征是各层电热膜同一端的电极(4)连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发热体。该电发热体由基底层、电热膜、绝缘防水层和电极构成,其电热膜有多层,每层电热膜之间有绝缘防水层隔开,各层电热膜形成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多层电热膜结构,能在较小的面积上达到较大的电加热功率,同时可方便地调节功率的大小,而且功率调节范围大,并能保证加热均匀。
文档编号H05B3/22GK2240820SQ95209858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9日
发明者潘幸, 周岐发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