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630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车厢的结构。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62-79192揭示了一种普通的电梯车厢。图3示出了该电梯车厢。该图是电梯车厢的侧视图,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立柱2是通过一在该两立柱2上端间的横梁1和一在该两立柱2下端间的板条3而连接起来的,一车厢平台5通过一防震件4设置在板条3的上面,一吊舱(cab)6设置在车厢平台上。通过连接件8在车厢平台5与立柱2之间设置撑条件7,以加固车厢平台5。连接件8垂直设置,并在连接件的下端部通过一防震件9来支承车厢平台5。
图4所示的电梯车厢的另一个例子也是已知的。该例子的结构是,一车厢平台5直接由一撑条10支承,而不是象上面所述那样通过连接件8来支承,有一三角基板11设置在车厢平台5的下表面,车厢平台5和在该车厢平台5上的吊舱6通过防震件12由基板11支承。
在图3和4的已有技术的例子中,一防震件13设置在吊舱6的上部,以便吸收吊舱6超过吊舱6与立柱2间一定数量的倾侧和振动。防震件13设置得在正常状态下没有任何负荷,当吊舱6的倾侧超过一定数值时,就能在吊舱6与立柱2之间产生负荷,起到防震件的作用。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5-132269揭示了一种电梯车厢系统,其中,上面部分的结构是通过把上部立柱、导块、门操作器、操作装置和一制动控制装置装配起来并用线路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下面部分的结构是通过把一下部立柱、安全装置、导块和在底部框架中的车厢平台装配起来而构成的,在输送和存放过程中这些装置都是组合起来的。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62-79192所揭示的图3所示的电梯车厢和图4所示的电梯车厢中,由于使用了撑条7、连接件8、三角基板11和防震件9、12,所以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从而,对应这些零部件的数量,就要增加装配工时和时间,相应地,电梯车厢的成本也增加了。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5-132269所揭示的电梯车厢中,由于在车厢平台与底部框架之间没有防震件,乘坐舒适度比较差,因此,这种电梯不能用作高级的载人电梯。
本发明旨在解决已有技术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的电梯车厢,这种电梯车厢不需要增加车厢平台或底部框架的尺寸就能支承吊舱,另外还可省掉撑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这样一种电梯车厢来实现的,这种电梯车厢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立柱,它们通过一在立柱上端之间的横梁和一在立柱下端之间的底部框架而连接起来,一个通过一防震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方的车厢平台,和一设置在车厢平台上的吊舱,其中,在底部框架与车厢平台之间的防震件的深度方向的安装间距是车厢平台深度的2/5至3/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吊舱的天花板与立柱之间设置一弹性部件,车厢平台和设置在该车厢平台上的吊舱通过防震件和弹性部件支承于底部框架和立柱之间。
此外,防震件可相对于车厢平台倾侧一预设定的角度,即可以采用所谓的剪切型的防震结构。
对于如上所述结构的电梯车厢,由于可省略诸如撑条等电梯车厢的零部件,从而减少部件的数量,所以,用较少的工时就能完成制造、运输和装配的工作。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车厢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车厢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传统电梯车厢的一例子的侧视图。
图4是传统电梯车厢的另一例子的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车厢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零部件都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同时省去重复的描述。
在图1中,用一横梁把立柱2的上端连接起来,用一板条3把立柱2的下端连接起来。板条3与横梁1平行,在车厢平台5下面的底部框架14与横梁1垂直,板条3和底部框架14为一体结构。车厢平台5通过一防震件4设置在底部框架14上,防震件深度方向的安装间距L2与吊舱6深度L1之间的关系如下L2/L12/5至3/5。
所以,底部框架14的长度足以支承防震件4。
另一方面,防震件15插在吊舱6的上部与立柱2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吊舱6与车厢平台5一起通过在底部框架14上的防震件4和防震件15被支承在立柱2和底部框架14(包括板条)上。因此,防震件15处在一个预加载的状态下。当车厢平台5如上所述被简单地安装在防震件4上时,水平方向的约束力不会施加到车厢平台5上。因此,设置一个约束水平位置的止摆件16,使防震件只承受垂直方向的负荷。
通过这样的结构,如上所述的撑条7、10可以省掉,与撑条7、10相关的连接件8、防震件9和三角基板11也可省掉。此外,底部框架14可有一足以支承防震件4的最小长度,车厢平台5可有一足以支承吊舱6的最小尺寸。当省去撑条7、10时,吊舱由于前后偏移负荷而倾侧。然而,在该方向的倾侧被如上所述的防震件15限制在最小值。
其他没有描述过的零部件全部与在图3和图4所述的已有技术的例子相同。
图2示出另一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一在底部框架14中的与防震件4接触的表面14a为一倾斜表面,在车厢平台5侧的与防震件4接触的表面5a为一平行于如上所述的倾斜表面14a的倾斜表面,防震件4插在该两个表面之间。
由于这样的一种结构,防震件4在水平方向的弹性系数变大,从而可省去前面实施例的止摆件16。所以,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再次降低了制造成本。在此,没有描述的其他零部件的结构与上述图1实施例和图3及图4所示已有技术的例子相同。
当图1实施例的防震件4的形状设置成带有倾斜表面而能承受剪切负荷,它就具有与图2实施例一样的作用,因为水平方向的弹性系数增加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底部框架与车厢平台之间的防震件的深度方向的安装间距是车厢平台深度的2/5至3/5,所以可减小底部框架的尺寸,从而不必增加车厢平台和底部框架的材料尺寸。此外,由于在底部框架上设置了若干防震件,它们在车厢的深度方向能很好地平衡吊舱,因此可以省去撑条和相应的部件,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降低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吊舱的天花板与立柱之间设有弹性部件,车厢平台和吊舱通过设置在底部框架的防震件和在上面的弹性部件而被支承在底部框架与立柱之间。因此,由负荷偏移引起的吊舱的倾侧被限制在最小值,从而不需要任何撑条就能提高安全和稳定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车厢平台下面的防震件能够承受剪切负荷,就能降低车厢平台在水平方向的摆动,从而可省去设置在车厢平台与立柱之间的止摆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车厢,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立柱,它们通过一在所述立柱上端之间的横梁和一在所述立柱下端之间的底部框架而连接起来,一个通过一防震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方的车厢平台,和一设置在所述车厢平台上吊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框架与所述车厢平台之间的防震件的深度方向的安装间距是所述车厢平台深度的2/5至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车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舱的天花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一弹性部件,车厢平台和设置在该车厢平台上的吊舱通过所述防震件和所述弹性部件支承于底部框架和立柱之间。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件相对于车厢平台倾侧一个预定的角度。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经济的电梯车厢。这种电梯车厢不需要增加车厢平台或底部框架的尺寸就能支承吊舱,另外还可省掉撑条。车厢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直立的立柱,它们通过一在立柱上端之间的横梁和一在立柱下端之间的底部框架而连接起来,一个通过一防震件设置在底部框架上方的车厢平台,和一设置在车厢平台上的吊舱,其中,在底部框架与车厢平台之间的防震件的深度方向的安装间距是车厢平台深度的2/5至3/5。
文档编号B66B11/02GK1152539SQ9611276
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6日
发明者小野寺实, 箦河原准, 户羽三弥, 樱井健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水户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