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044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升降路径内且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电梯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装置是在设于升降路径上部的机械室内设置卷扬机及控制盘等,故必须在建筑物的最顶部确保机械室所需的空间,从而会降低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还会增加建筑物的高度。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一种将卷扬机设在升降路径内并省略机械室的电梯,但随之而来的是要求控制盘也设置在升降路径内。
譬如在日本特开平7-10437号公报及特开平10-114481号公报中就公开了一种将控制盘设置在升降路径内的电梯装置。然而,这些装置是将控制盘固定在升降路径的底部的,故一旦雨水等进入升降路径内并贮存在底部,控制盘就会浸入水中,可能影响控制功能。
另一方面,日本实开昭63-180669号公报公开的电梯装置是通过导轨及引导构件将控制盘可移动地支承在安装座上。然而这种装置的控制盘是设置在升降路径上的机械室中,且控制盘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故即使将这种支承结构用于升降路径底部,也无法避免控制盘被水淹。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要将控制盘设置在升降路径内以降低建筑物的高度,同时又可防止控制盘遭水淹的电梯用控制装置。
本发明电梯用控制装置具有设在升降路径内的支承机构;被支承机构支承在从升降路径底部起规定高度的正常位置上且可在正常位置与低于正常位置的维修位置之间升降、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控制盘。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装置维修作业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1装置的维修模式选择继电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图6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图8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设有图8装置的升降路径的水平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导轨托架另一例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装置维修作业状态的主视图。
图中,在升降路径1内,设有导轨3,对作为升降体的升降室2的升降进行引导。在导轨3上,固定着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吊件4。在导轨3的第1吊件4的下方固定着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2吊件5。支承机构6由第1及第2吊件4、5构成。在第1及第2吊件4、5的上侧面分别设有凹部4a、5a。
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控制盘7有选择地吊在第1及第2吊件4、5中的任一方上。即,控制盘7可以方便地在从升降路径1的底部1a起规定高度的正常位置(图1)和低于该正常位置的维修位置(图4)之间移动。另外,控制盘7具有设在前侧面的可开闭的门7a、对该门7a的关闭状态进行检测的门检测开关7b、以及挂在凹部4a、5a处的钩子7c。
在升降路径壁1b上,在电梯的各设备与控制盘7之间固定着对信号和电力等的传递进行中继连接的中继箱8。中继箱8和控制盘7间通过具有可挠性的多根电缆9电气连接。电缆9的中间部呈U字形地吊挂在中继箱8与控制盘7之间,具有允许控制盘7移动的足够长度。
在控制盘7的侧面部,固定着开关操作凸轮19。在第1吊件4上安装着受开关操作凸轮10操纵而对控制盘7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开关11。位置检测开关11通过信号电缆12及中继箱8而与控制盘7电气连接。
图5是表示图1控制装置的维修模式选择继电器电路的电路图。在将电梯的运行模式切换到维修模式用的继电器13上,门7a关闭时闭合的门检测开关7b的接点7s和控制盘7位于正常位置时闭合的位置检测开关11的接点11s呈串联连接。而且,电梯的运行模式在继电器13不被励磁时就被切换成维修模式。在维修模式时,升降室2的最低下降位置受到限制,同时升降室2的升降速度被切换成低于额定速度的低速、即所谓手动速度。
在这种电梯上,由于控制盘7设置在升降路径1内,故可省略机械室、降低建筑物的高度。另外,通常控制盘7被支承在距升降路径1的底部1a规定高度的正常位置,故即使有水积存在升降路径1的底部1a,也可防止控制盘7遭水淹,能够提高可靠性。而且在维修时很容易将控制盘7移动到维修位置,故不会妨碍维修作业的便利性。
还有,由于控制盘7与中继箱8之间通过可挠性的电缆9来连接,故即使移动控制盘7,也不会影响电力及信号的传输。另外,通过在升降路径1内设置中继箱8,就将可挠性电缆9的长度限制在最小限度,中继箱8与其他电梯设备之间可以用较低成本的连接线进行连接。
另外,由于在控制盘7上设置了对门7a的开闭进行检测的门检测开关7b,且在门7a打开时将运转模式切换到维修模式,故可防止升降室2碰撞门7a的情况发生。还有,在第1吊件4上安装了位置检测开关11,当控制盘从正常位置移动时,运转模式就被切换到维修模式,故可在维修模式时自动地限制升降室2的最低下降位置。
还有,由于支承机构6固定设置在导轨3上,而该导轨3在升降路径1内的结构物中是特别牢固且设置精度很高,故可以高精度、牢固地设置控制盘7。
不过,实施形态1是把第1及第2吊件4、5固定在导轨3上,当然也可以在升降路径1的底部1a除导轨3之外另外竖立支柱,并在该支柱上固定第1及第2吊件4、5。
实施形态2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图6装置的俯视图。图中,在导轨3上固定着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构件21。在导轨3的支承构件21的下方固定着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固定构件22。
在支承构件21及固定构件22上,固定着与导轨3平行延伸的一对控制盘导轨23。这些控制盘导轨23的下端部与升降路径1的底部1a抵接。在控制盘7上安装着与控制盘导轨23卡合的多个引导构件24。由此使控制盘7可沿控制盘导轨23而上下移动。
在支承构件21上,通过截面L字形的安装构件25而安装着上拉装置26。平常控制盘7被上拉装置26上拉到图6所示的正常位置。上拉装置26具有将譬如控制盘7吊下的钢索26a和克服作用于控制盘上的重力而将钢索26a卷绕的卷绕部(绕线架)26b。在卷绕部26b上,设有譬如盘簧(未图示)。这种卷绕部26b具有与譬如设置在工厂的手持电动工具用吊钩同样的结构。
在控制盘7上设有通过与固定构件22卡合而将控制盘7支承在低于正常位置的维修位置上用的维修位置支承机构27。本实施形态2中的支承机构28由支承构件21、安装构件25及上拉装置26构成。其他结构与实施形态1相同。
这种控制装置平常可防止控制盘7被水淹,而在维修时又可使控制盘7下降到维修位置,从而便于维修。另外,控制盘7可沿控制盘导轨23而在正常位置与维修位置之间升降,故可以防止移动时控制盘7摆动或旋转,可以使控制盘7顺利移动。
另外,由于在控制盘7上始终有上拉装置26施加的上拉力,故无论控制盘7的重量如何,都可以容易地使控制盘7升降,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尤其是,上拉装置26施加的上拉力设定得比作用于控制盘7上的重力还大,故很容易将沉重的控制盘7从维修位置返回到正常位置。
还有,在控制盘7上设有维修位置支承机构27,故在维修作业中可以容易地将控制盘7支承在维修位置上,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当然,由上拉装置26施加的上拉力也可以设定得比作用于控制盘7上的重力小。不过,在这种场合,要有平时将控制盘7支承在正常位置的支承机构。
另外,上拉装置不限于卷绕钢索的方式,也可以用譬如缩放仪方式,即用可伸缩的缩放仪式连杆机构将支承构件与控制盘之间进行连接,并在上述连杆机构收缩的方向作用弹力。
还有,也可省略控制盘导轨。譬如在采用缩放仪方式的上拉装置时,由于上拉装置兼作引导机构,故可省略控制盘导轨。
还可以将电动机等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承构件21上,并通过该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使控制盘7沿控制盘导轨23升降。
实施形态3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图8装置的俯视图,图10是设有图8装置的升降路径的水平剖视图。图中,在支承构件21上,通过安装构件31安装着旋转自如的皮带轮32。在该皮带轮32上卷挂着控制盘吊索33。在该控制盘吊索33的一端部吊着控制盘7。在控制盘吊索33的另一端部吊着重量大于控制盘7的控制盘用平衡锤34。
本实施形态3中的支承机构35由支承构件21、安装构件31、皮带轮32、控制盘吊索33及控制盘用平衡锤34构成。其他结构则与实施形态2相同。
这种控制装置既可在平时防止控制盘7被水淹,又可在维修时将控制盘7下降到维修位置,从而可提高维修作业效率。另外,在控制盘7上,由于有控制盘用平衡锤34施加的上拉力,故无论控制盘7的重量如何,都能容易地移动控制盘7,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尤其是,由于控制盘用平衡锤34的重量被设定成大于控制盘7的重量,故很容易使沉重的控制盘7从维修位置返回正常位置。
又由于在控制盘7上设有维修位置支承机构27,故在维修作业时很容易将控制盘7支承在维修位置,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当然,控制盘用平衡锤34的重量也可小于控制盘7的重量,不过,在这种场合,需要设置正常时将控制盘7支承在正常位置的支承机构。另外,也可以在正常位置及维修位置分别设置控制盘7的支承机构,并使控制盘用平衡锤34的重量与控制盘7的重量大致相等。
还可以将电动机等驱动装置装在皮带轮32内或与之连接,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来使控制盘7升降。
实施形态4图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梯用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装置的俯视图。本例是在将导轨3固定在升降路径壁1b上用的导轨侧导轨托架41上固定控制盘导轨23的上端部及安装构件31,导轨侧导轨托架41兼作支承构件。另外,在将导轨3的下端部固定在升降路径1的底部1a用的底部导轨托架42上固定控制盘导轨23的下端部,底部导轨托架42兼作固定构件。
当将导轨3设置在升降路径1内时,首先将壁侧导轨托架43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升降路径壁1b上。接着将导轨侧导轨托架41及底部导轨托架42临时固定在导轨3上,对导轨3定心。然后,将导轨侧托架41焊接在壁侧导轨托架43上,同时将底部导轨托架42固定在升降路径1的底部1a上。最后将导轨侧导轨托架41及底部导轨托架42牢牢固定在导轨3上。
这种控制装置不仅可在正常时防止控制盘7被水淹,还能在维修时将控制盘7下降到维修位置,从而可提高维修作业效率。另外,由于将导轨托架41、42用作支承构件及固定构件,故可削减零件数量,同时可简化安装作业。
在实施形态4中是用截面为L字形的导轨托架41作为支承构件,当然也可以利用譬如图13所示的截面为帽子形的导轨托架44作为支承构件。
还有,实施形态1中的吊件4、5、实施形态2中的支承构件21及固定构件22也可兼作导轨托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用控制装置,具有设在升降路径内的支承机构、以及被所述支承机构支承在所述升降路径的底部起规定高度的正常位置上、且可在所述正常位置与低于所述正常位置的维修位置之间升降、对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的控制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对控制盘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开关,当所述控制盘从所述正常位置移动时,电梯的运行模式被切换到维修模式,升降室的最低下降位置受到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盘具有可开闭的门和对该门的开闭进行检测的门检测开关,在所述门打开时,电梯的运行模式被切换到维修模式,升降体的最低下降位置受到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机构固定在设于升降路径内且对升降体的升降进行引导的导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机构具有向与导轨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兼作将所述导轨固定在升降路径壁上的导轨托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机构具有将控制盘吊在正常位置上的第1吊件、及设置在该第1吊件的下方且将所述控制盘吊在维修位置的第2吊件,所述控制盘有选择地吊挂在所述第1及第2吊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固定在升降路径内且对控制盘的升降进行引导的控制盘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盘导轨通过向与导轨正交方向延伸的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承构件兼作将所述导轨固定在升降路径壁上的导轨托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控制盘沿控制盘导轨升降的驱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机构具有克服重力而将控制盘向正常位置上拉的上拉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拉装置的上拉力设定得大于作用在控制盘上的重力,将所述控制盘支承在维修位置上用的维修位置支承机构设在所述控制盘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机构具有旋转自如的皮带轮、卷挂在该皮带轮上且在一端部吊挂控制盘的控制盘吊索、吊挂在该控制盘吊索另一端的控制盘用平衡锤。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固定在升降路径壁上且在电梯的各设备与控制盘之间进行信号传递中继连接的中继箱、在所述中继箱与所述控制盘之间吊下而中间部呈U字形的将所述中继箱与所述控制盘之间电气连接的可挠性电缆。
全文摘要
在电梯装置上,第1及第2吊件上下间隔地固定在导轨上。控制盘有选择地吊挂在第1或第2吊件上。这样使控制盘在升降路径底部起规定高度的正常位置与低于正常位置的维修位置之间移动。在升降路径壁上固定中继箱。中继箱与控制盘之间用可挠性电缆连接。
文档编号B66B11/00GK1255904SQ98804258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6日
发明者难波泰裕, 高桥达司, 山川茂树, 久保田猛彦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