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98826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主要糖料作物,每年播种面积为1189千公顷,生产甘蔗6687.6万吨,主要用于制糖工业。在甘蔗制糖工业中,产生许多副产物和废弃物,副产物蔗渣主要用于加工建筑和家具用材;糖蜜多用于生产酒精;绿泥是制糖工业的废弃物被丢弃。绿泥是甘蔗制糖工业中的三废之一;绿泥占榨蔗量的2~3%,我国甘蔗产量在6700吨左右,约有200万吨的绿泥产生;绿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15~17%、脂肪10~15%和糖分10%等,还有氮6~7%、磷1~2%、钾1~2%和其它微量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是很好的有机肥生产原料;绿泥除含有上述营养成分外,还含有60%的水分,所以不能直接利用,需通过发酵堆贮处理后利用,但由于这种常规发酵堆贮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发酵的过程中有益微生物不能占据绝对优势要滋生许多杂菌,滋生了大量细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连年大量施用,给土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的高低标志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研究表明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是往土壤中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为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进程。为了防止地力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施有机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有机肥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泥有机复合肥,按重量比计,微生物发酵的绿泥45%~75%,氮磷钾无机肥料30%~55%,微量元素1~5%,微生物菌剂0.1~0.5%。
所述的氮磷钾无机肥料是指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或硫酸钾;所述微生物是由酵素菌、固氮菌和解磷解钾菌的混合物组成,其重量比为5~7∶1.5~3.0∶4.5~6.5;肥料的形状可以是粉状或颗粒状;绿泥生物有机(颗粒状)复合肥生产方法利用生物技术的手段在绿泥发酵时加入微生物菌剂,使有益菌占主导地位,然后利用自身的快速繁殖,使绿泥的发酵完全,供生产上应用,也可以与其它无机肥混配、造粒、烘干等工序制成绿泥有机复合肥;具体操作如下1、原料的制备将绿泥平铺在平整过的土地上,厚度在50-100cm,将酵素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喷淋在绿泥上,堆制发酵,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0~70℃,使绿泥发酵的更完全,晾干,在含水量在30~40%时,检测其养分含量;2、根据所生产的有机复合肥的养分标准配制辅料,将各种物料按比例配制后混拌均匀制成绿泥有机无机粉状复混肥,也可经过挤压造粒,低温烘干、分筛制成颗粒状复混肥,然后通过计量包装出成品或与其它无机肥混配、造粒、烘干等工序制成绿泥有机复合肥。
发酵后的绿泥有大量的微生物菌剂,所以在烘干过程中既要控制温度又要尽可能地控制时间要短,在肥料成型后包装前,设一喷淋装置,在肥料表面喷涂微生物菌剂,确保肥料中含有菌剂的有效活性。
粉状的肥料可在配料同时加入微生物菌群;在肥料成粒后还可将微生物菌群用喷淋的方式均匀地喷在肥料颗粒表面,减少烘干过程中对菌群的影响。
在生产颗粒状绿泥有机复合肥的工艺中,若加入的氮肥是尿素,造粒时要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以防水量过大在烘干炉中贴壁;另外也要控制炉堂的温度不能超过140℃,以防尿素转化生成缩二脲对作物根系有危害。
生产中的干燥设备部分一般用旋转式干燥机,在筒壁上装有若干不同型式的抄料板,增加与热烟道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干燥效率,但温度不能超过140℃,防止尿素分解产生缩二脲。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成本低。绿泥的开发利用既可解决糖厂的污染问题又提高制糖工业的附加值,并降低肥料的成本,减少农民的投入。
2.营养平衡,养分齐全,肥效长,增产效果明显。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将绿泥处理后通过发酵,然后配以无机肥料,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生产绿泥有机复合肥。绿泥生物有机肥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可直接供给作物需要,另外所含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释放出各种养分为作物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并补充土壤养分,有助于氮、磷、钾等养分的平衡和比例失调问题的加重,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绿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是一种全营养优质复混肥,既有速效养分又含有迟效性养分,在同等施肥量的情况下,具有10%以上的增产效果,并可改变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3.适用面广。绿泥就是一种数量可观的有机肥肥源。绿泥经过堆贮发酵后可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如果经过再加工制成绿泥复合肥可以简化农民的操作工序,又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土壤条件、肥力水平,作物需肥特性和规律,生产适合不同地区和作物的专用复混肥;是21世纪肥料的换代产品。
4.提高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化肥的连年施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施用绿泥有机肥及绿泥复合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生物转化作用,可使土壤中活性有机质、总腐殖质、有机复合度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得以稳定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
5.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由于绿泥的质轻多孔,同时又是热性肥料,对土温和肥水的吸附能力较强,因此,施用绿泥有机复合肥将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的抗逆性。
6.提高产品品质,是解决大众食品无公害化的理想肥料。绿泥中虽然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大量的有机质,但其速效养分还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所以在绿泥中添加适量的无机化肥,使速效的无机养分和长效缓释的有机养分有效地结合,提高其肥效,为作物营造一个丰富充足的营养环境。
7.减少污染。一方面利用了甘蔗制糖工业中的三废之一(绿泥);另一方面在绿泥发酵过程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让有益微生物种群占优势,发酵菌剂的添加方法是在生产前将绿泥先发酵,使绿泥发酵的更完全,减少杂菌的繁殖,避免二次污染。


图1为绿泥有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路线图。
图2为绿泥生物有机(粉状)复混肥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首先将绿泥平铺在平整过的土地上,厚度在60cm,将酵素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喷淋在绿泥上,发酵、晾干;在含水量在33%时,检测其养分含量,以干物质计算含氮6~7%,含磷1~2%,含钾1~2%,含蛋白质1517%,含脂肪10~15%,含糖8~10%。
按发酵后的55%绿泥、化学肥料为39.9%,微量元素为5%,微生物菌剂0.1%的比例配比,其中菌剂中酵素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重量比为5∶3.0∶6.5;将上述原料一同放入混拌机内混拌均匀;制成粉状绿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实施例2将绿泥平铺在平整过的土地上,厚度在90cm,将酵素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喷淋在绿泥上,发酵、晾干。在含水量在40%时,检测其养分含量,以干物质计算含氮5~6%,含磷0.6~1.5%,含钾0.6~1.5%,含蛋白质12~15%,含脂肪8~12%,含糖5~6.5%。
按发酵后的绿泥65%、化学肥料为33.5%,微量元素为1%的比例配比,将上述原料一同放入混拌机内混拌均匀。通过挤压造粒、烘干,在出料口处利用喷淋方法将微生物菌群的水溶液喷到颗粒状的肥料上,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肥料总重量的0.5%,其中菌剂中酵素菌∶固氮菌∶解磷解钾菌重量比为7∶1.5∶4.5;制成颗粒状绿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权利要求
1.一种绿泥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计,微生物发酵的绿泥40%~75%,氮磷钾无机肥料20%~55%,微量元素1~5%,微生物菌剂0.1~0.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磷钾无机肥料是指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或硫酸钾。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是由酵素菌、固氮菌和解磷解钾菌的混合物组成,其重量比为5~7∶1.5~3.0∶4.5~6.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肥料的形状可以是粉状或颗粒状。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微生物菌剂喷淋在绿泥上,堆制发酵,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0~70℃,使绿泥发酵的更完全,检测其养分含量,根据所生产的有机复合肥的养分标准配制辅料,将各种物料按比例配制后混拌均匀制成绿泥有机粉状复混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绿泥有机粉状复混肥可经过挤压造粒,低温烘干、分筛制成颗粒状复混肥,然后通过计量包装出成品或与其它无机肥混配、造粒、烘干等工序制成绿泥有机复合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产颗粒状绿泥有机复合肥的工艺中,若加入的氮肥是尿素,造粒时要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低于40℃。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粉状的肥料在配料同时加入微生物菌群。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在肥料成粒后将微生物菌群用喷淋的方式均匀地喷在肥料颗粒表面,减少烘干过程中对菌群的影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有机肥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绿泥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比计,微生物发酵的绿泥40%~75%,氮磷钾无机肥料20%~55%,微量元素1~5%,微生物菌剂0.1~0.5%。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成本低;2.营养平衡,养分齐全,肥效长,增产效果明显;3.适用面广;绿泥就是一种数量可观的有机肥肥源;4.提高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含量;5.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保水保肥能力;6.提高产品品质,是解决大众食品无公害化的理想肥料;7.减少污染。
文档编号C05F11/00GK1521147SQ0311095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8日
发明者李荣华, 王文广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