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钓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稳定钓鱼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钓鱼结构,涉及钓鱼钓具领域,解决在一些中轻度流水中,浮漂钓法会被水冲走,走铅钓法又灵敏度低的问题,浮漂4安装在钓鱼线3上,并且浮漂4左右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它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铅坠5安装在钓鱼线3上,但位置低于浮漂4,并且铅坠5左右也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铅坠5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走铅7活穿在钓鱼线3上,位置低于铅坠5,鱼钩8安装在钓鱼线3末端,这样设计,具有在轻中度流水中钓鱼信号灵敏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稳定钓鱼结构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钓具领域。

【背景技术】
:
[0002]钓鱼的时候,在静水中和急流水中的钓法不同。在静水中,我们一般是采用浮漂钓法,其方法是用铅坠克服浮漂的浮力,一般铅坠重量以浮漂露出水面两目左右为宜,此时浮漂的浮力大部分被铅坠克服了,在水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只有浮漂露出水面部分的浮力是需要鱼吃料时拉动的,此时灵敏度高,又方便观察,只要鱼张嘴一吃料,浮漂就会有反应。而在一些水流比较急的地方,用这个方法就不行了,原因是水会将浮漂和铅坠往下游冲,不能很好的观察鱼儿咬钩,所以在急流水中我们一般采用走铅钓法,也就是用一个比较重的走铅,走铅重量比较大,所以能沉到水底,不被水冲走,这样就能固定吊钩在水底的位置,走铅的中间孔比较大,钓鱼线可在穿过的中间孔中滑动(实际上是走线,而不是走铅,但俗称走铅),所以有鱼咬钩时,钓鱼线动而走铅不动,走铅钓法是看钓鱼竿的竿稍:当鱼咬钩时,拖动钓鱼线,钓鱼线拖动鱼竿的竿稍,竿稍被拉弯,使钓鱼人看到,但鱼咬钩需要比较大的拉力,才能将竿稍拉弯,故灵敏度比较低,而在一些中轻度流水中,浮漂钓法会被水冲走,走铅钓法又灵敏度低,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稳定钓鱼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在一些中轻度流水中,浮漂钓法会被水冲走,走铅钓法又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钓鱼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稳定钓鱼结构,由水底(I)、水面(2)、钓鱼线(3)、浮漂(4)、铅坠(5)、太空豆(6)、走铅(7)、鱼钩(8)构成,浮漂(4)安装在钓鱼线(3)上,并且浮漂(4)左右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它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铅坠(5)安装在钓鱼线
(3)上,但位置低于浮漂(4),并且铅坠(5)左右也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铅坠(5)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走铅(7)活穿在钓鱼线(3)上,位置低于铅坠(5),鱼钩(8)安装在钓鱼线⑶末端。
[0005]这样设计,具有在轻中度流水中钓鱼信号灵敏的优点。

【附图说明】

: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07]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由水底1、水面2、钓鱼线3、浮漂4、铅坠5、太空豆6、走铅7、鱼钩8构成。
[0008]浮漂4安装在钓鱼线3上,并且浮漂4左右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它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铅坠5安装在钓鱼线3上,但位置低于浮漂4,并且铅坠5左右也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铅坠5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走铅7活穿在钓鱼线3上,位置低于铅坠5,鱼钩8安装在钓鱼线3末端。
[0009]使用方法是:首先要调整铅坠5的重量,要达到的结果是铅坠5的重量使浮漂4露出水面两目左右为宜;再穿入走铅7,调整浮漂4的上下位置,要达到的结果是走铅7把鱼钩8带到水底1,而对浮漂4没有作用力,这样,铅坠5用于克服浮漂4的浮力,而走铅7只是将鱼钩8固定在水底1,当鱼咬钩时,鱼拉动钓鱼线3,钓鱼线3从走铅7内滑动,走铅7对其没有阻碍,而通过灵敏的浮漂感知鱼情。
【权利要求】
1.一种稳定钓鱼结构,由水底(1)、水面(2)、钓鱼线(3)、浮漂(4)、铅坠(5)、太空豆(6)、走铅(7)、鱼钩(8)构成,其特征在于:浮漂(4)安装在钓鱼线(3)上,并且浮漂(4)左右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它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铅坠(5)安装在钓鱼线(3)上,但位置低于浮漂(4),并且铅坠(5)左右也用两粒太空豆(6)固定铅坠(5)在钓鱼线(3)上的位置;走铅(7)活穿在钓鱼线(3)上,位置低于铅坠(5),鱼钩(8)安装在钓鱼线(3)末端。
【文档编号】A01K95-00GK204272994SQ201420775339
【发明者】刘磊 [申请人]刘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