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3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兼防稻曲病、水稻恶苗病)的杀菌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一直是关系水稻生产的核心问题。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的常见病害,其病原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Trank) Donk)是以菌丝和菌核形式存在的土壤习居菌,从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侵染,以水稻分蘖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据报道,水稻纹枯病每年危害面积超过2亿亩,致使水稻减产10°/Γ30%,严重时可达50% (孟庆忠,2001),其发病面积之广、造成危害之大,使纹枯病位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首,严重障碍了水稻的稳产、高产。水稻上的另一主要病害为稻瘟病,水稻稻痕病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 稻草中越冬,可侵染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各个部位。在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可多次侵染,造成稻瘟病严重流行,年损失稻谷可达数亿公斤(孙国昌等,2000)。随着栽培品种、过分密植、不合理施肥等一些农业耕作措施的改变,使得原本是水稻次要病害的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发病频率提高,危害加重。在流行区域,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 Tak.)的病穗率达 10%,高发区达到 50% 100%,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且感染稻曲病的病粒有毒性,可抑制种子萌发并引起动物疾病。水稻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 (saw.) Wollener)是典型的种传病害,可引起水稻徒长、矮缩等症状,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病害的发生降低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有效抑制病害流行。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的是井R霉素。井R霉素(validamycin)是20世纪70年代初上海农药研究所筛选出的农用抗生素,为吸水链霉菌变种(S. hygroscopicus.var),包括A、B、C、D、E、F六个组分,井R霉素A为主要成分。井R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特效,且可有效防治稻曲病的发生。它因其使用安全、价格低廉等优势,长年来一直大量使用。但也正因田间用药量的逐年加大,近年来已有报道井R霉素的防效降低,且有抗性菌株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及其悬浮剂。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井R霉素和咪鲜胺组成,噻呋酰胺、井R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比为 I :5 :2 或 I :5 :5。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菌)的组合物的悬浮剂,其中噻呋酰胺、井R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2%、10%、4%。
上述悬浮剂由表面活性剂0201B (农药乳化剂0201B)、黄原胶、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咪鲜胺和水组成。上述悬浮剂中,所述表面活性剂0201B和黄原胶在所述悬浮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4%、0· 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或水稻稻瘟病致病菌或水稻稻曲病致病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和井R霉素组成,噻呋酰胺和井R霉素的质量比为I :5、 3 :2或5 :
Io上述任一所述组合物或悬浮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或水稻稻曲病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任一所述稻瘟病具体为稻颈病。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I :5、3 :2、5 :1混配时,其增效作用都非常明显,综合经济效益,认为噻呋酰胺与井R霉素按I :5混配时可达到最佳性价比。将噻呋酰胺与井网霉素按照I :5混配后作为一个杀菌剂组合物,与咪鲜胺再次按不同比例进行三元复配,结果表明当三者按照1:5:2比例复配时,抑菌效果最好。以此为基础配制杀菌剂组合物16%噻 井 咪悬浮剂用于水稻主要病害防治,其中噻呋酰胺含量为2%,井冈霉素为10%,咪鲜胺为4%。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根据噻呋酰胺、井网霉素、咪鲜胺单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剂量,设计杀菌剂组合物16%噻·井·咪悬浮剂的不同施药剂量及施药时期,在黑龙江和福建两省进行田间药效实验。杀菌剂组合物以250毫升/亩进行田间茎叶喷雾后,田间药效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省,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3. 4%,对穗茎瘟的防效为81% ;在福建省,药剂对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达到93. 9%和94. 7%。杀菌剂组合物对水稻安全,不影响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I、不同配比的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毒力测定两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分别采自吉林和福建。菌株编号JHT158-3, FBS-3。E 培养基=K2HPO4 2g, KH2PO4 2g,琼脂粉 14g,葡萄糖 10g, IOOOml 去离子水。115。。高压灭菌15分钟。I、实验步骤如下I)将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分别用二甲基亚砜配成105μ g/ml的母液,将噻呋酰胺逐级稀释成 1000 μ g/mL,500 μ g/mL,200 μ g/mLUOO μ g/mL,50 μ g/mL,20 μ g/mL,将井网霉素稀释成 4 X IO4 μ g/mL、I. 6 X IO4 μ g/mL、8 X IO3 μ g/mL、4X IO3 μ g/mL、IO3 μ g/mL 和500 μ g/mL的浓度梯度。设计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的12个配比,分别为1:5、1:4、1:3、1:2、1:1、2:1、2:3、2:5、3:1、3:2、4:1、5:1,每一个配比设 6 个浓度。2)用移液枪吸取组合物药液60 μ I加入已灭菌的冷却至45°C的60ml E培养基中,使溶剂含量为1%。,混匀,将带药的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设只加60μ I 二甲基亚砜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复配比例药剂设3次重复。3)当致病菌在PDA平板上长至培养皿边缘时,再让其生长8h,沿培养皿边缘用打孔器取老龄菌丝,制备成直径为O. 5 cm的菌饼,菌丝面向下接种于步骤2)中的带药和对照培养基中,置于25°C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d后测量菌落直径。4)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根据菌落平均直径值计算出各复配比例对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然后将抑制率转化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转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值(X),在Microsoft Excel中作回归直线,分别求出两单剂及其各配比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以及相关系数r和有效抑制中浓度EC5tl值。5)根据各比例的EC5tl计算出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两种药剂的联合毒力作用。采用孙云沛方法评价复配制剂的联合作用,计算其共毒系数。
6)根据步骤5)的结果,确定噻呋酰胺和井网霉素以1:5复配作为一个独立的杀菌剂组合物,再与咪鲜胺进行三元复配。设计噻呋酰胺、井R霉素、咪鲜胺共五个不同组合比例,分别为I: 5:1,1:5:2,1:5:3,1:5:4,1:5:5,每一个配比设6个浓度,每一处理重复3次,采用步骤4)和步骤5)的方法计算和评价三元复配制剂的联合毒力作用。孙云沛法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10(Γ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 Σ (某药的毒力指数X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
质量百分率)
況韶实!^#力指数
MM的共_系数CTC=—---X100
M烟观论诉力指数其中CTC彡120时为增效作用;CTC ( 80时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时为相
加作用。2、结果表I噻呋酰胺和井R霉素复配对2株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井R霉素和咪鲜胺组成,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比为I :5 :2或I :5 :5。
2.权利要求I所述组合物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悬浮剂中噻呋酰胺、井R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由表面活性剂0201B、黄原胶、噻呋酰胺、井R霉素、咪鲜胺和水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0201B和黄原胶在所述悬浮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 7%。
5.一种抑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的组合物,由噻呋酰胺和井R霉素组成,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的质量比为I :5、3 :2或5 :1。
6.权利要求I所述组合物、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悬浮剂或权利要求5所述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或水稻稻曲病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组成,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和咪鲜胺的质量比为152或155。将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按照15混配后作为一个杀菌剂组合物,与咪鲜胺再次按不同比例进行三元复配,结果表明当三者按照1:5:2比例复配时,抑菌效果最好。以此为基础配制杀菌剂组合物16%噻·井·咪悬浮剂用于水稻主要病害防治,其中噻呋酰胺含量为2%,井冈霉素为10%,咪鲜胺为4%。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一次施药,可同时兼治多种水稻主要病害,有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了施药成本,操作简单,省工省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805094SQ20121027769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刘西莉, 牟文君, 倪笑霞, 刘鹏飞, 宁明宇, 李波涛, 张绍亮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