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矿中多种磨矿介质的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磨矿中多种磨矿介质的控制方法,先将5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在添加进入球磨机之前进行按粒径分类储存在储球仓,根据斑铜矿的性质、磨矿粒度和配比要求,计算出各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的比例。启动磨矿装置,磨矿12-15小时,每2小时取样检测粒度,共检测5次,根据公式重新计算磨矿介质的质量,换算为不同直径的相应数量。本发明本发明根据粗细不同的球磨介质对矿物作用的不同,采用多种球磨介质,分二段对矿物进行球磨,根据检测结果每次重新计算所需要球磨介质,能使加入球磨机中磨矿介质的配比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了磨机的磨矿效率,降低磨机的单位能耗量。
【专利说明】磨矿中多种磨矿介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选矿过程中磨矿介质加入的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分段控制时磨矿介质自动加入球磨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选矿过程中为了提高精矿的品位,需要使目的矿物和脉石矿物单体分离。为了实现单体分离,在选矿流程中都会加入磨矿这一环节。磨矿是选矿过程中耗能最高的环节,其能耗占整个选矿过程的50%以上,而且,随着矿物资源的贫乏,一些矿物品位也不断降低,从而导致了磨矿效率低、选矿过程工艺指标波动大,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根据粒度的不同,对不同阶段的矿物采用不同的磨矿过程是一种有效提高磨矿效率的手段。专利申请200710063759.8中提出进入磨矿工序后,实施精确化装补方法磨矿,使磨机电耗降低47.91%,磨机生产能力提高87.3%。专利申请200910248481.7中提出,根据所规定的给矿粒度组成,同时添加两种直径的磨矿介质,磨矿介质为铁球,降低了粗粒级的产率,提高了细粒级的产率,提高磨机磨矿效率,使磨矿粒度组成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见根据矿石的性质、磨机工作条件、磨矿粒度等信细,对补加的磨矿介质进行精确化,确定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添加比例,将使磨机的磨矿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使磨机的磨矿效率得到提高、降低磨机的单位能耗量。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斑铜矿磨矿时磨矿介质加入控制方法。将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在添加进入球磨机之前进行按粒径分类储存在储球仓,再根据矿石的性质、磨矿粒度信息,对添加的磨矿介质进行精确化,确定不同磨矿介质直径的添加比例。一段时间后,采用抽检和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重新计算添磨球的添加比例,进行第二次磨细后,粒度为75μπι以下的约占82%?93%。
[0005]斑铜矿的成分主要为Cu5FeS4,Cu 63.33%, Fe 11.12%, S 25.55%;由于斑铜矿经常含有黄铜矿,辉铜矿显微包裹体,其实际成份变动很大,因为在高温时(>400°C )与黄铜矿,辉铜矿呈固溶体,低温时发生固溶体离溶。本发明对斑铜矿的磨矿过程如下:
A.将有5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在添加进入球磨机之前进行按粒径分类储存在储球仓,磨矿介质直径分别为50mm, 65 mm, 75mm, 90 mm和110 mm;
B.粗磨开始前,据斑铜矿的性质、磨矿粒度和配比要求,计算出各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的比例为 1: (1.8 ?2.4):(0.8 ?1.2):(2.0 ?2.6): (1.2 ?1.6);
C.根据单个磨矿介质的质量,计算出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的数目,并输入对应直径磨矿介质缓冲室出口的计数器;
D.启动介质通道控制器的控制电机和缓冲室出口的计数器,每出一个磨球介质,计数器减一,当计数器变为零时,控制电机自动切断,阻止磨球介质从磨矿介质通道控制器中继续落下;
E.启动磨矿装置,磨矿12-15小时,每2小时取样检测粒度,共检测5次,根据前5次的检测结果,重新计算磨矿介质的质量,换算为不同直径的相应数量。
【权利要求】
1.磨矿中多种磨矿介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5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在添加进入球磨机之前进行按粒径分类储存在储球仓,磨矿介质直径分别为50mm, 65 mm, 75mm, 90 mm, 100 mm; B.粗磨开始前,据斑铜矿的性质、磨矿粒度和配比要求,计算出各种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的比例; C.根据单个磨矿介质的质量,计算出不同直径的磨矿介质的数目,并输入对应直径磨矿介质缓冲室出口的计数器; D.启动介质通道控制器的控制电机和缓冲室出口的计数器,每出一个磨球介质,计数器减一,当计数器变为零时,控制电机自动切断,阻止磨球介质从磨矿介质通道控制器中继续落下; E.启动磨矿装置,磨矿12-15小时,每2.5小时取样检测粒度,共检测4次,在磨矿粒度按正态分布条件下,根据最高含量粒度的占总量的比例,重新计算磨矿介质的质量,换算为不同直径的相应数量; F.启动磨矿装置,磨矿12-15小时,每2小时取样检测粒度,共检测5次,根据前5次的检测结果,重新计算磨矿介质的质量,换算为不同直径的相应数量;
【文档编号】B02C25/00GK103599840SQ201310650060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胡燕瑜, 罗瑞琼, 吴显金, 朱利香 申请人: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