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3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有机肥发酵池的改进。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发酵池的一端侧壁具有卸料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发酵池内部的多根加热棒,所有加热棒垂直于发酵池的底面设置,加热棒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0~40cm,加热棒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发酵池顶部的池盖上,所述池盖对发酵池的顶部形成密封,在发酵池的外部具有带动池盖沿垂直于发酵池底面的方向来回滑动的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整个发酵过程中,原料堆的内外层温度保持均匀,从而保证了原料发酵的均匀性,使生产得到的有机肥产品均匀程度高。
【专利说明】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有机肥发酵池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以农家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肥料,把畜禽粪便用快速分解菌降解并在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杀死有害病原菌及蛔虫卵,把不稳定的物质转化成较稳定的腐殖质而成为生物有机肥料。现有的生物有机肥的发酵生产装置,在装有物料的发酵池内配有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发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号来进行控制加热装置对温度进行调节。现有的加热装置一般是设置在发酵池的池壁,这样加热方式热量是通过与池壁接触的原料堆的外层逐渐向内进行传递,原料堆的温度形成从外到内依次递减的不均匀状态,导致原料堆各处的发酵程度不均匀,需要进行频繁的翻堆来调整原料发酵的均匀度,将增加发酵的时间,而且如果翻堆不均,仍然会影响最后得到的有机肥产品的均匀程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保证整个发酵过程中,原料堆的内外层温度保持均匀,从而保证原料发酵的均匀性,使生产得到的有机肥产品均匀程度高。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发酵池的一端侧壁具有卸料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发酵池内部的多根加热棒,所有加热棒垂直于发酵池的底面设置,加热棒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0?40cm,加热棒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发酵池顶部的池盖上,所述池盖对发酵池的顶部形成密封,在发酵池的外部具有带动池盖沿垂直于发酵池底面的方向来回滑动的提升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酵池侧壁的加热器。
[0006]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位于发酵池外的两根支撑梁,两个支撑梁分别位于与卸料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侧壁的外侧,两根支撑梁的顶端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在横梁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池盖的中心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两个支撑梁的相向一侧均具有垂直发酵池底面的滑槽,所述池盖的两侧与支撑梁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0008]优选的: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底部具有三角支架,在三角支架底部设置有带动支撑架向发酵池卸料门方向滑动的滑动轮。
[0010]优选的:所述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轨道内。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发酵池中均匀设置多根加热棒,力口热棒固定在池盖上,池盖可以通过提升机构上下滑动,在向发酵池内加入原料时,控制提升机构带动池盖与发酵池分离,使加热棒离开发酵池,原料加入发酵池并铺设均匀之后,控制提升机构带动池盖向下运动直至池盖对发酵池形成密封,此时加热棒伸入发酵池内的原料堆内层,实现对原料堆内层的直接加热,并且由于加热棒均匀分布,间距设置合理,保证了原料堆加热的均匀,各个位置的原料的发酵程度均匀,使最后生产得到的有机肥产品均匀程度高。池盖还可以通过支撑梁底部的滑动轮从发酵池上方移开,这样使得在加入原料时和平整原料时,池盖和加热棒不会对操作造成任何阻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提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梁向发酵池卸料门方向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包括发酵池1、温度控制系统以及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系统收集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信号,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0018]所述发酵池I的顶部为敞口状且配置有一个其顶部形成密封的池盖4,池盖4与发酵池I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发酵池I的一端侧壁具有卸料门2,所述卸料门2的一侧与发酵池I壁通过合页形成铰接,卸料门2的另一侧与对应的发酵池I壁之间通过锁扣连接。当向发酵池I内装入原料时,保证卸料门2处于关闭状态,锁扣呈锁紧状态,保证卸料门2与发酵池I之间的固定,当原料发酵完毕,松开锁扣,此时可将卸料门2打开,进行卸料操作。合页和锁扣的结构均在现有结构中进行选择即可,要求必须能够满足发酵池I和卸料门2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
[0019]温度传感器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在,因此图中未示出,其位置可以设置在加热装置的附近。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发酵池I内部的多根加热棒3和设置在发酵池I侧壁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采用现有的结构,图中未示出,加热器选择加热丝,均匀布置在发酵池I的内壁。
[0020]所有加热棒3均垂直于发酵池I的底面设置且所有加热棒3的底端位于同一高度,加热棒3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发酵池I顶部的池盖4上。加热棒3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0?40cm,即加热棒3的行距和列距均为20?40cm,作为优先,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棒3的行距和列距均为30cm。
[0021]在发酵池I的外部具有带动池盖4沿垂直于发酵池I底面的方向来回滑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位于发酵池I外的两根支撑梁5,两个支撑梁5分别位于与卸料门2相邻的两个发酵池I侧壁的外侧,两根支撑梁5的顶端通过横梁7固定连接,在横梁7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液压缸6,液压缸6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池盖4的中心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6活塞杆的运动来带动池盖4运动。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池盖4的直线运动方向不会偏移,在两个支撑梁5的相向一侧均具有垂直发酵池I底面的滑槽,所述滑槽为燕尾槽,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所述池盖4的两侧与支撑梁5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41。
[0022]为了确保提升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梁5的底部与三角支架9形成固定,三角支架9由顶部中心与支撑梁5固定的一根底梁和位于底梁两端的两个斜梁组成,斜梁的一端与底梁固定,另一端与底梁上方的支撑梁5部分固定。
[0023]在三角支架9底部设置有带动支撑架向发酵池I卸料门2方向滑动的滑动轮10,每个三角支架9上安装两个滑动轮10,两个滑动轮10分别位于三角支架9的底梁的两端。为了对滑动轮10进行滑动导向,在地面上固定与滑动轮10配合的滑动轨道8,滑动轮10位于该滑动轨道8内。
[0024]在生产过程中,先将池盖4向上提升,直至所有加热棒3的底端离开发酵池1,即使加热棒3的底端与发酵池I的顶部相隔一定距离,达到如图4所示的状态,方便对发酵池I内进行原料的加入。为了更加便于向发酵池I内加入原料,以及方便对发酵池I内的原料的平整,通过滑动轮10将支撑梁5向卸料门2方向移动,此时池盖4和加热棒3也在支撑梁5的带动下向卸料门2方向移动,直至整个池盖4离开发酵池I的正上方,达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在发酵的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将池盖4移动到图5所示的状态,然后将翻堆装置安装到发酵池I的上方进行原料的翻堆。
[0025]在原料平整完毕后,将池盖4移动回位到发酵池I的正上方,再将池盖4下移,所有加热棒3随之下移均匀插入到原料中,直至池盖4与发酵池I密封,此时加热棒3的底端到与发酵池I池底的距离为15cm。
【权利要求】
1.一种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发酵池的一端侧壁具有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发酵池内部的多根加热棒,所有加热棒垂直于发酵池的底面设置,力口热棒之间的最小间距为20?40cm,加热棒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发酵池顶部的池盖上,所述池盖对发酵池的顶部形成密封,在发酵池的外部具有带动池盖沿垂直于发酵池底面的方向来回滑动的提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发酵池侧壁的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位于发酵池外的两根支撑梁,两个支撑梁分别位于与卸料门相邻的两个发酵池侧壁的外侧,两根支撑梁的顶端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在横梁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池盖的中心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梁的相向一侧均具有垂直发酵池底面的滑槽,所述池盖的两侧与支撑梁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底部具有三角支架,在三角支架底部设置有带动支撑架向发酵池卸料门方向滑动的滑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均匀的有机肥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轨道内。
【文档编号】C05F17/02GK204162622SQ20142060367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宋义昌 申请人:成都双流牛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