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形状的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37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形状的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食用菌的栽培成本,世界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在菌种方面,例:《国外农学国外食用菌》1989年第一期第48页“日本栽培食用菌”、第四期第7页“食用菌栽培概述”、1990年第二期第一页“日本食用菌栽培研究动向”、《中国食用菌》1988年第二期第38页“平菇生料地栽培法”、《食用菌》1985年第五期第7页“凤尾菇深层培养工艺和液体种栽培试验”、1986年第二期第9页“平菇液体菌种的制备与试用”等,很多文章中对食用菌菌种的形状和制做及使用方法都有报道。

目前,我们使用的菌种的形状是菌块状和菌液状。接种的方法;菌液状菌种采用拌种或接固体料培养成菌块状菌种;菌块状菌种则先将菌种破碎成玉米粒大小,再进行穴播、混播、层播。在这些方法中,菌液状菌种不便于保存、运输;菌块状菌种用种量大,使用时工作量大,这样增大了栽培成本,工作效率低。特别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见本发明人88105279号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墙式栽培,接种不方便。

发明专利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形状的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这种新形状的菌种是一种平面状的,其平面几何形状和大小,可随栽培需要而确定的菌膜。这种新形状的菌种便于运输、保存、用种量少,使用简单、方便,能够简化栽培工艺,提高栽培效率,有效地降低食用菌栽培的成本。

本发明所提出的新形状的食用菌菌种的制备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1、要选择一种有韧性和强度的塑料网或带有凸起的塑料膜;

2、以这种网或膜进行菌膜食用菌菌种的平面几何定型;

3、将培养基质附载于网或膜上;

4、进行折叠包装、灭菌冷却后接种或生料接种;

5、可以用试管斜面母种、菌块菌种、菌液菌种来接种制做菌膜食用菌菌种;

6、根据所接菌种需要的温湿度进行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做地菌膜食用菌菌种在使用时:

1、可以直接覆盖于要接种的料面上;

2、在秸秆栽菇或其它代料栽菇的墙式栽培中,可直接贴挂于料墙的两壁上;

3、在出菇前,可将菌膜菌种的定形载体网或膜揭起,回收处理、重复利用,并可起到搔菌的作用。

这种新形状的菌种,将菌块、菌液菌种改为菌膜菌种。其原理是根据食用菌菌丝具有在基质中蔓延伸展生长并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的特点,采用附载基质的韧性网,或带有凸起的膜进行定形培养,成为生产所需要、便于运输、保存的新形菌种。这种菌种不需要破碎,减少了菌丝的损伤、使菌丝萌发快;菌膜直接覆盖料面,能有效地防止栽培工艺中的杂菌污染;菌膜载体网在出菇前回收重复利用,并起到搔菌作用。

采用菌膜食用菌菌种接种栽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有利于工厂化大生产。

菌膜食用菌菌种生产最好与菌液菌种生产相结合。这样做,除上述优点外,可使菌龄整齐、发菌快,大幅度缩短生长周期。

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丝状真菌的菌种生产。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