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166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如人参或山参等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安装有至少两个培养容器的培养装置,能够旋转转盘,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将所选择的培养容器放到原位或取出,并且与转盘的旋转位置无关(不会发生管缠绕)地能够向培养容器持续地供应空气。



背景技术:

由植物生产或提取的成分在药品、食品、化妆品、工业用品等各种领域中用于多种用途。

但是,从植物提取有用成分的情况下,该植物生长缓慢或是稀有品种时,或者根据外部环境成分的组成比减少或产量减少时,工业可利用性显著降低。

因此,不受外部环境约束且在最佳条件下能够获得植物主要成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普及和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被诱导的细胞和组织,其不容易(个人管理而言)满足合适的培养条件,以往主要用于专业机构或工业用大型培养设施中。

但是,最近出现了个人也能够在家容易地培养植物组织的各种培养装置,本申请人也曾在2014年8月12日提出了专利申请第10-2014-0104236号(发明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体无菌培养容器以及包括它的家用无菌培养装置)。

专利申请第10-2014-0104236号的培养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即圆筒状壳体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通过门来进行开闭,并且在所述开口部内侧的底面铺设有可旋转的支撑台,在其上配置有至少两个培养容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培养装置,所述支撑台旋转,以便用户在多个培养容器中选择一个时容易从开口部取出培养容器。

但是,支撑台下部配置有向各培养容器供应空气的多个泵以及管,当支撑台旋转时,有可能会发生所述管缠绕或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结构的问题而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在(在以往的结构中对应于支撑台的)转盘旋转时也能防止管缠绕或脱落,不受转盘旋转位置的限制,能够向培养容器顺利地供应空气。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至少两个用于储存植物组织培养体和培养液的培养容器安装于在一侧面形成有开口部的壳体内,特征在于,包括:转盘,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上表面形成开口部的底面,所述开口部内安装有所述培养容器;主体部,呈圆筒状,插入在被固定于壳体内的管状的安装部中,并结合于所述转盘的下部,在其外周面沿圆周形成有流入槽,并且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的一端与流入槽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主体部的上端;气泵,与所述主体部隔开,向流入槽供应空气,所述气泵与主体部之间以及主体部与培养容器之间通过管连接,以便能够供应空气,在所述气泵和安装部被固定的状态下,主体部和转盘能够一同旋转。

所述转盘呈圆盘状,三个培养容器分别配置在将转盘划分为三个部分的位置上,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三个流入槽和与所述流入槽配对的三个贯通孔,以便向各培养容器单独供应空气,三个气泵分别连接于各流入槽。

所述三个流入槽沿着主体部的周围相互形成,并构成相互隔开的层。

并且,在所述流入槽以从主体部表面具有深度差的方式形成肋条,与位于下侧的流入槽连通的贯通孔构成为,垂直贯通形成在位于上侧的流入槽的肋条。

所述转盘和主体部结合成能够围绕同一个旋转轴进行旋转。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收纳个别培养容器时需要旋转转盘的培养装置,能够防止转盘旋转引起的管缠绕以及脱落,与转盘的旋转位置无关地能够顺利地供应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涉及的植物组织培养体培养装置的立体 图以及壳体下端被拆除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安装部和主体部分离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涉及的主体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涉及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表示的A-A、B-B、C-C各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空气分别从第一流入孔、第二流入孔、第三流入孔流动到分别对应的贯通孔的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体部

11(11a、11b、11c、11d):板

12(12a、12b、12c):流入槽

13(13a、13b、13c):肋条

14(14a、14b、14c):贯通孔

20:安装部

30:转盘

40:气泵

50:管

60:培养容器

7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将用于储存植物组织培养体和培养液的至少两个培养容器60安装在一侧面形成开口部的壳体内的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的壳体70的一侧上端上形成有被开放的开口部,以收纳培养容器60,并且所述开口部构成为,可通过门71的滑动而开闭,所述培养容器60放置在构成开口部的底面的转盘30上。

所述转盘30上连接有能够向培养容器60供应空气的管50,并追加安装有允许空气通过但防止装在培养容器60的培养液泄漏的止回阀(未图示)等。 并且,在培养容器60内部安装有喷头(未图示)等,该喷头使供应至培养容器60内部的空气通过多个通孔喷出,从而搅拌植物组织培养体和培养液。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转盘30安装成可在所述壳体70内旋转,在安装有培养容器60的开口部内,所述转盘30的上表面形成开口部的底面。

而且,在转盘30下部形成有呈圆筒状且固定于壳体70内的管状的安装部20,如图2所示,在所述安装部20上套入有与转盘30联动旋转的主体部10。所述主体部10与转盘30结合成围绕同一个旋转轴进行旋转。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体部10形成为,多个圆板11a、11b、11c、11d层叠的形式,以便在外周面沿着圆周能够形成多个流入槽12a、12b、12c。在所述安装部20上根据各流入槽12a、12b、12c的高度形成有孔,以便插入与气泵40连接的管50,在所述孔上嵌入接头21。所述气泵40安装在支架41上,位置与主体部10和转盘30的旋转无关地被固定。

并且,在所述主体部10中,从表面突出地形成有肋条13a、13b、13c。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转盘30上安放有三个培养容器30,并对应各培养容器60,设置有三个气泵40,设置有三个流入槽12a、12b、12c,而且对应各流入槽12a、12b、12c,还形成有三个所述肋条13a、13b、13c。

各肋条13a、13b、13c的下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流入槽12a、12b、12c连通,以使空气流动。即,如图3和图4所示,所有肋条13a、13b、13c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4a、14b、14c,所述贯通孔14a、14b、14c的上端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开放,位于右侧的第一肋条13a只形成至第一板11a和第二板11b,以使第一贯通孔14a与第一流入槽12a连通,位于中央的第二肋条13b延伸至第二板11b和第三板11c之间,以使第二贯通孔14b与第二流入槽12b连通,位于左侧的第三肋条13c延伸至第三板11c和第四板11d,以使第三贯通孔14c与第三流入槽12c连通。

因此,如图5更详细地所示,供应到第一流入槽12a的空气通过形成于第一肋条13a的第一贯通孔14a向对应连接的培养容器60供应空气,第二肋条13b以及第三肋条13c通过第二贯通孔14b以及第三贯通孔14c单独向各培养容器60供应空气。

在本发明中,各肋条13a、13b、13c形成为如下所述的大小,即流入到各流入槽12a、12b、12c的空气如图6所示在沿着主体部10的周围流动的期间 其流动不会被阻隔(即,主体部插入于安装部时,肋条和安装部之间能够形成空气能够流动的空间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形成于所述肋条13a、13b、13c中的贯通孔14a、14b、14c形成为,分别与所对应的流入槽12a、12b、12c对应连通,且不与相邻的流入槽连通。

例如,第二肋条13b与第二流入槽12b连通,但不与第一流入槽12a以及第三流入槽12c连通,第一肋条13a与第一流入槽12a连通,但不与第二流入槽12b以及第三流入槽12c连通,第三肋条13c与第三流入槽12c连通,但不与第一流入槽12a以及第二流入槽12c连通。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肋条13a、13b、13c也可以与其他流入槽12a、12b、12c连通,以便在任意一个气泵40出现故障或功率不足时,剩余的气泵40能够将其补充。

并且,如上所述,在安装部20中连通于各流入槽12a、12b、12c的高度上连接有用于结合管的接头21,从而通过气泵40接收空气。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植物组织培养体的培养装置,各培养容器60可以从各气泵40单独接收空气,并且在所述气泵40以及安装部20固定于壳体70的状态下,没有中断空气供应的情况下,主体部10和转盘30也能够一同旋转。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说明或示出,所述转盘30呈圆盘状,三个培养容器60分别配置在将转盘划分为三个部分的位置,但是,培养容器60可以配置两个或四个以上,对应各培养容器60,可安装相同数量的气泵40,通过如上所述结构的流入槽以及贯通孔,单独向培养容器60供应空气。

所述流入槽12a、12b、12c形成为,沿着主体部10的周围相互隔开并形成层,但是,形成流入槽12a、12b、12c的各板11a、11b、11c、11d上可以形成槽15,以便嵌入用于密封的密封环(seal-ring)。

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便于理解而提出的具体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除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以外,能够实施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