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香菇发菌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684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蔬菜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香菇发菌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光线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研究表明: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酸碱度: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大量实践证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我国不少古籍中记载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间用来助痘疮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现代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可调节人体内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香菇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肉180的抑制率为9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香菇还含有双链核糖核酸,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能力。香菇含有水溶性鲜味物质,可用作食品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5'-乌苷酸等核酸成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提高发菌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一、采用20cm×30-60cm尺寸的栽培菌袋进行专用装袋机自动装料,装栽培料的高度为20-40cm,装满料后在栽培料的中央打一个直径为2-3cm,深度为18-35cm的孔洞;打完孔之后把菌袋剩余部分塞到进打好的孔洞中;将尺寸为1.8-2cm×18-35cm的打孔棒塞到孔洞中,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867.香菇937;人工接种:接种期气温为5~20℃;要把菌种尽快接入孔洞内,每孔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种;立即用蜡涂封或用与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敲平,防止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穴内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将栽培菌袋装筐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拔出打孔棒,在孔洞中塞入菌种,并在袋口塞上棉花;接种完毕后放入温度为20-25℃,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培养10-20天;当菌丝长满菌袋时,在袋口划一道长5-10cm的敞口,保持湿度为80-95%,温度为10-20℃的环境,进入出菇堆放期。

二、菇木堆放期间的管理:

(1)保湿保温:接种后,将菌丝尽快伸入到菇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

(2)检查菌种成活率:堆放两周,已见菌丝从接种穴裂缝中长出,形成一个白色圈,表示菌丝已成活定植;

(3)翻堆:接种后,每隔2-3周要进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调换一次位置,在翻堆时,还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量多少及树皮厚薄,相应改变堆放形式,以利菌丝生长,同时,干旱时应结合翻堆进行浇水保湿;

(4)遮荫:菇木堆放好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借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时还需做好防湿工作,勿使菌丝淹死;

(5)防止杂菌和虫害: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香菇,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翻堆进行菇场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香菇菌丝的迅速生长;

三、子实体产生

起架时间:段木接种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因菇木大小、树种、堆放和管理情况不同而有差别,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未春初接种的,经过春、夏、秋三季,8-9个月,菌丝基本发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育到出菇的程度,在立冬前后,当气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时,菇蕾才相继出现,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应具有6-7成荫蔽,空气相对度以75-90%为宜,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

本发明的方法重点解决了:

接种时容易被杂菌、害虫侵入,穴内水分不易保存,使得香菇生长的条件得到更好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其中的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867.香菇937均从市场购买,均有市售。所用到的各种实际均由市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提高发菌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一、采用20cm×30-60cm尺寸的栽培菌袋进行专用装袋机自动装料,装栽培料的高度为20-40cm,装满料后在栽培料的中央打一个直径为2-3cm,深度为18-35cm的孔洞;打完孔之后把菌袋剩余部分塞到进打好的孔洞中;将尺寸为1.8-2cm×18-35cm的打孔棒塞到孔洞中,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867.香菇937;人工接种:接种期气温为5~20℃;要把菌种尽快接入孔洞内,每孔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种;立即用蜡涂封或用与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敲平,防止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穴内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将栽培菌袋装筐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拔出打孔棒,在孔洞中塞入菌种,并在袋口塞上棉花;接种完毕后放入温度为20-25℃,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培养10-20天;当菌丝长满菌袋时,在袋口划一道长5-10cm的敞口,保持湿度为80-95%,温度为10-20℃的环境,进入出菇堆放期。

二、菇木堆放期间的管理:

(1)保湿保温:接种后,将菌丝尽快伸入到菇木中,进行保温保湿,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

(2)检查菌种成活率:堆放两周,已见菌丝从接种穴裂缝中长出,形成一个白色圈,表示菌丝已成活定植;

(3)翻堆:接种后,每隔2-3周要进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调换一次位置,在翻堆时,还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量多少及树皮厚薄,相应改变堆放形式,以利菌丝生长,同时,干旱时应结合翻堆进行浇水保湿;

(4)遮荫:菇木堆放好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借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时还需做好防湿工作,勿使菌丝淹死;

(5)防止杂菌和虫害: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香菇,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结合翻堆进行菇场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以保证香菇菌丝的迅速生长;

三、子实体产生

起架时间:段木接种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因菇木大小、树种、堆放和管理情况不同而有差别,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未春初接种的,经过春、夏、秋三季,8-9个月,菌丝基本发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育到出菇的程度,在立冬前后,当气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时,菇蕾才相继出现,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应具有6-7成荫蔽,空气相对度以75-90%为宜,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

本发明的方法重点解决了:接种时容易被杂菌、害虫侵入,穴内水分不易保存,使得香菇生长的条件得到更好的控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