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37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叶菌唑,第二活性成分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中的一种以及助剂组成,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叶菌唑,英文通用名:metconazole,化学名称:(1RS,5RS;1RS,5SR)-5-(4-氯苯基)-2,2-二甲基-1-(1-氢-l,2,4-三唑-l-甲基)环戊醇。叶菌唑是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但顺式活性高于反式。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克菌丹,英文通用名:captan,化学名称:3a,4,7,7a-四氢-2-(三氯甲基硫)-1H异吲哚-1,3-(2H)-二酮。可防治果树、蔬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或灌根防治茎枯病、立枯病、黑斑病。对苹果和梨的某些品种有药害,对莴苣、芹菜、蕃茄种子有影响。福美双,英文通用名:thiram,化学名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是一种具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其抗菌谱广,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喷洒,防治一些果树、蔬菜病害。咪鲜胺,英文通用名:prochloraz,化学名称:N-丙基-N-[α-(2,4,6-三氯苯氧基)-1H-咪唑-1-甲酰胺,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于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引起作用。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小麦赤霉病(FusaHumgraminearum),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叶菌唑目前主要应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以单剂为主。申请人经试验意外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叶菌唑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复配,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含有叶菌唑和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1)第一活性成分:叶菌唑;(2)第二活性成分: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中的一种;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0:1~1:20,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60%。进一步,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0:1~1:10,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5%~50%。再进一步,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5:1~1:5,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0%~45%。本发明一种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尿素、无机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对于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60-#、TX-10、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600#、农乳400#;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水为去离子水。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环氧大豆油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对可分散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HUNTSMAN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BY(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BY-110、BY-125、BY-14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分散介质如大豆油、菜籽油、小麦油、油酸甲酯、柴油、机油、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对水分散粒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2700、T36、GY-D06等)、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淀粉、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组分合理,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单一制剂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来说明叶菌唑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FusaHumgraminearum),我们以叶菌唑分别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复配进行增效作用研究,具体试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为:将叶菌唑、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原药,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置成所需的药液,备用。试验方法参考《NY/T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在无菌条件下,将预先融化的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重复4次。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病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游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十字交叉法垂直各测一次,取平均值。菌丝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直径-药剂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菌落直径×100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和防效几率值求回归方程,并计算得出药剂对的EC50值,然后求得共毒系数。以共毒系数评价复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联合作用,共毒系数>120表示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80~120之间表示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80表示为拮抗作用。表1叶菌唑与克菌丹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表2叶菌唑与福美双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表3叶菌唑与咪鲜胺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叶菌唑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分别按表1~3的比例40:1~1:40混用,对小麦赤霉病菌均有较高的活性,当比例为20:1~1:20时,表现为增效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制剂实施例1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克菌丹、5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50克木质素磺酸钠、3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克膨润土、2克黄原胶、50克尿素、1克苯甲酸、10克己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6%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2称取240克叶菌唑、120克克菌丹、5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5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8克硅酸镁铝、26克乙二醇、2克苯甲酸、18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6%叶菌唑·克菌丹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3称取200克叶菌唑、15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5%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4称取200克叶菌唑、10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0%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5称取100克叶菌唑、10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20%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6称取50克叶菌唑、25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0%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7称取50克叶菌唑、15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20%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8称取100克叶菌唑、220克克菌丹、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2%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9称取80克叶菌唑、240克福美双、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2%叶菌唑·福美双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0称取60克叶菌唑、240克咪鲜胺、4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14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6克硅酸镁铝、28克乙二醇、3克苯甲酸、16克丁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0%叶菌唑·咪鲜胺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1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克菌丹、42克农乳2201、28克斯盘-60#、36克吐温60-#、50克N-甲基吡咯烷酮、45克环己酮、60克正丁醇、12克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搅拌后制得36%叶菌唑·克菌丹微乳剂。制剂实施例12称取80克叶菌唑、240克福美双、25克农乳1601、10克农乳500#、35克农乳400#、40克甲苯、10克环己酮、40克异丙醇、8克亚磷酸三苯酯,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搅拌后制得32%叶菌唑·福美双微乳剂。制剂实施例13称取60克叶菌唑、240克咪鲜胺、45克农乳1601、20克农乳500#、30克农乳400#、50克甲苯、12克环己酮、40克异丙醇、8克亚磷酸三苯酯,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搅拌后制得30%叶菌唑·咪鲜胺微乳剂。制剂实施例14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克菌丹、55克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10克农乳700#、20克农乳1601、10克吐温-60#、10克环氧大豆油、20克甘油、40克环己酮、2克膨润土、6克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36%叶菌唑·克菌丹水乳剂。制剂实施例15称取50克叶菌唑、200克福美双、45克斯盘-60#、22克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2克吐温-60#、20克农乳700#、42克甘油,110克溶剂油S-200、45克甲苯、3克膨润土、4克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25%叶菌唑·福美双水乳剂。制剂实施例16称取200克叶菌唑、100克咪鲜胺、45克斯盘-60#、18克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5克吐温-60#、22克农乳700#、46克甘油,95克溶剂油S-200、50克甲苯、2克膨润土、4克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制得30%叶菌唑·咪鲜胺水乳剂。制剂实施例17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克菌丹、35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45克吐温-60#、25克农乳700#、25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9克有机膨润土、8克聚乙烯醇、12克BHT,棉籽油补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36%叶菌唑·克菌丹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8称取180克叶菌唑、60克福美双、52克BY-110、14克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4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克农乳1601#、18克气相白炭黑、26克环氧氯丙烷,棕榈油补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24%叶菌唑·福美双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9称取150克叶菌唑、100克咪鲜胺、52克BY-110、40克TERSPERSE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5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0克农乳1601#、25克气相白炭黑、30克环氧氯丙烷,棕榈油补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25%叶菌唑·咪鲜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20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螺虫乙酯、25克GY-D06(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5克木质素磺酸钠、3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30克烷基磺酸钠,凹凸棒土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36%叶菌唑·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21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螺虫乙酯、30克GY-D06、15克木质素磺酸钠、18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3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轻钙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36%叶菌唑·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22称取150克叶菌唑、150克螺虫乙酯、20克GY-D06、18克木质素磺酸钠、30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6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轻钙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30%叶菌唑·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23称取120克叶菌唑、240克克菌丹、30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5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8克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加足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36%叶菌唑·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24称取100克叶菌唑、300克福美双、18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2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14克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加足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4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25称取300克叶菌唑、50克咪鲜胺、45克T36(聚羧酸盐类)、20克Ufoxane3A(木质素磺酸盐类)、25克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铵加足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35%叶菌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生物实施例1: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2015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营头镇张家村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25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通过与对照药剂10%叶菌唑悬浮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小麦,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Fusariumgraminearum)。试验设在宝鸡市眉县营头镇,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中壤土,肥力中等,pH值7.1,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4。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0㎡,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施药,亩施药液45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小麦乳熟期至收获前10d左右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分级方法: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7)]×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表4叶菌唑与克菌丹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5叶菌唑与福美双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6叶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制剂实施例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喷雾2次后,对小麦赤霉病第2次药后8天的防效均达到90%左右,明显优于各单剂的防效。通过对药后8天差异显著性分析,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4~6)。对小麦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小麦无药害现象发生。除了小麦赤霉病,叶菌唑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按照重量比为20:1~1:20进行复配,可制成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对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其他病害也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36%叶菌唑·克菌丹悬浮剂及其他实制剂施例的产品对串珠镰孢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也达到90%左右。从以上实施例可见,叶菌唑与克菌丹、福美双、咪鲜胺按照重量比为20:1~1:20进行复配,可制成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增效作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且对作物安全,因此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外,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