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贝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61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式贝类收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收获机,具体是一种轮式贝类收获机,属于水产收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漫长且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港湾和滩涂,且我国沿海贝类种类繁多,同时贝类也是沿海居民不可或缺的食品。

贝类中绝大多数种均可食用,很多贝类的肉质肥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国内滩涂贝类的收获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完成,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且收获效率低下,因此,迫切需要发明一种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收获效率的贝类收获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收获效率的贝类收获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式贝类收获机,包括后车架、前车架、插销、后轮、前轮、驾驶舱、机舱、动臂、动臂油缸、动臂连杆、摇臂、摇臂油缸、摇臂连杆、拉杆、铲斗、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联接孔、下联接孔、旋转板、固定孔、固定筒、电机放置孔、旋转电机、旋转筒、圆孔、筛孔、微型电机放置孔、微型电机、旋转盖、通孔、轴、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插销联接,前车架的两侧均设有前轮,后车架的两侧均设有后轮,后车架上设有驾驶舱和机舱,前车架与动臂的一端联接,动臂的另一端与铲斗联接,动臂油缸的一端与前车架联接,动臂油缸的另一端与动臂连杆的一端联接,动臂连杆的另一端与动臂的中部联接,动臂的中部设有摇臂,摇臂油缸的一端与前车架联接,摇臂油缸的另一端与摇臂连杆的一端联接,摇臂连杆的另一端与摇臂的一端联接,摇臂的中部与前车架联接,摇臂的另一端与拉杆的一端联接,拉杆的另一端与铲斗联接,铲斗的一侧设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有上联接孔,下固定板上设有下联接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中间设有旋转板,旋转板上设有固定孔,旋转板和固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放置孔,电机放置孔内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旋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筒内设有圆孔,旋转筒的外壁上设有筛孔,旋转筒的另一端设有微型电机放置孔,微型电机放置孔内设有微型电机,旋转筒设有微型电机放置孔的一端设有旋转盖,旋转盖的一侧设有通孔,微型电机通过设置在旋转盖一侧的通孔与旋转盖固定连接,上联接孔、下联接孔和固定孔内设有轴,轴的一端与步进电机固定连接,步进电机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板的顶部。

所述铲斗的长度大于旋转筒的高度。

所述铲斗的宽度大于旋转筒的外径。

所述旋转筒的高度大于固定筒的高度。

所述旋转筒的外径大于固定筒的外径。

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旋转盖的直径。

所述旋转盖的直径略小于旋转筒的外径。

所述铲斗的高度大于上固定板的顶部到下固定板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动臂油缸的长度小于动臂连杆的长度。

所述摇臂油缸的长度小于摇臂连杆的长度。

所述固定筒的高度大于电机放置孔的深度。

所述固定筒的高度大于旋转电机的高度。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平行设置在铲斗的一侧,且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上联接孔和下联接孔均为圆形通孔,且上联接孔和下联接孔的轴线重合。

所述上联接孔的直径大于下联接孔的直径。

所述固定孔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目的是将旋转板与轴固定连接。

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电机放置孔的直径。

所述微型电机放置孔的直径小于旋转筒的壁厚。

所述轴的两端的截面均为圆形,中间部分的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轴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所述轴的直径大的一端的直径略小于上联接孔的直径。

所述轴的直径小的一端的直径略小于下联接孔的直径。

所述轴的长度大于上固定板的顶部到下固定板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轴的中部的截面形状和固定孔的截面的形状一致,大小相等。

所述筛孔密集设置于旋转筒筒壁的四周,目的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大小的差异将淤泥和贝类分离。

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筒高速旋转,将贝类和淤泥分离开来。

所述旋转板的厚度等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厚度。

所述微型电机在需要分离贝类前带动旋转盖将旋转筒的底部封闭,防止贝类和淤泥从旋转筒的底部掉出,微型电机在分离完贝类后带动旋转盖将旋转筒的底部打开,将分离出来的贝类从旋转筒内倒出。

所述旋转板设置在固定筒的一端的中部位置。

所述轴的直径大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中部的横截面积。

所述轴的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直径小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所述旋转板的厚度略小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旋转板插入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后,轴的直径小的一端从上联接孔插入,再穿过固定孔继而到达下联接孔,从而将轴和旋转板固定联接。

所述设置在旋转筒筒壁上的筛孔的大小大于淤泥和沙子的大小。

所述设置在旋转筒筒壁上的筛孔的大小小于贝类的大小。

所述固定筒将旋转电机固定在电机放置孔内,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筒高速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可靠、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收获贝类的人工成本,能够极大地提高贝类的收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图1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铲斗15、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旋转板20和固定筒22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旋转筒2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另一立体结构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旋转盖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另一立体结构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中轴3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另一立体结构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中旋转电机24、旋转筒25和旋转盖30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中旋转电机24、旋转筒25和旋转盖30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中旋转板20、固定筒22和旋转电机24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另一立体结构装配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中旋转筒25和微型电机29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中:1—后车架,2—前车架,3—插销,4—后轮,5—前轮,6—驾驶舱,7—机舱,8—动臂,9—动臂油缸,10—动臂连杆,11—摇臂,12—摇臂油缸,13—摇臂连杆,14—拉杆,15—铲斗,16—上固定板,17—下固定板,18—上联接孔,19—下联接孔,20—旋转板,21—固定孔,22—固定筒,23—电机放置孔,24—旋转电机,25—旋转筒,26—圆孔,27—筛孔,28—微型电机放置孔,29—微型电机,30—旋转盖,31—通孔,32—轴,33—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和图25所示,一种轮式贝类收获机,包括后车架1、前车架2、插销3、后轮4、前轮5、驾驶舱6、机舱7、动臂8、动臂油缸9、动臂连杆10、摇臂11、摇臂油缸12、摇臂连杆13、拉杆14、铲斗15、上固定板16、下固定板17、上联接孔18、下联接孔19、旋转板20、固定孔21、固定筒22、电机放置孔23、旋转电机24、旋转筒25、圆孔26、筛孔27、微型电机放置孔28、微型电机29、旋转盖30、通孔31、轴32、步进电机3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和后车架1通过插销3联接,前车架2的两侧均设有前轮5,后车架1的两侧均设有后轮4,后车架1上设有驾驶舱6和机舱7,前车架2与动臂8的一端联接,动臂8的另一端与铲斗15联接,动臂油缸9的一端与前车架2联接,动臂油缸9的另一端与动臂连杆10的一端联接,动臂连杆10的另一端与动臂8的中部联接,动臂8的中部设有摇臂11,摇臂油缸12的一端与前车架2联接,摇臂油缸12的另一端与摇臂连杆13的一端联接,摇臂连杆13的另一端与摇臂11的一端联接,摇臂11的中部与前车架2联接,摇臂11的另一端与拉杆14的一端联接,拉杆14的另一端与铲斗15联接,铲斗15的一侧设有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上固定板16上设有上联接孔18,下固定板17上设有下联接孔19,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中间设有旋转板20,旋转板20上设有固定孔21,旋转板20和固定筒2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22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放置孔23,电机放置孔23内设有旋转电机24,旋转电机24与旋转筒25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筒25内设有圆孔26,旋转筒25的外壁上设有筛孔27,旋转筒26的另一端设有微型电机放置孔28,微型电机放置孔28内设有微型电机29,旋转筒25设有微型电机放置孔28的一端设有旋转盖30,旋转盖30的一侧设有通孔31,微型电机29通过设置在旋转盖30一侧的通孔31与旋转盖30固定连接,上联接孔18、下联接孔19和固定孔21内设有轴32,轴32的一端与步进电机33固定连接,步进电机33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板16的顶部。

所述铲斗15的长度大于旋转筒25的高度。

所述铲斗15的宽度大于旋转筒25的外径。

所述旋转筒25的高度大于固定筒22的高度。

所述旋转筒25的外径大于固定筒22的外径。

所述圆孔26的直径小于旋转盖30的直径。

所述旋转盖30的直径略小于旋转筒25的外径。

所述铲斗15的高度大于上固定板16的顶部到下固定板17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动臂油缸9的长度小于动臂连杆10的长度。

所述摇臂油缸12的长度小于摇臂连杆13的长度。

所述固定筒22的高度大于电机放置孔23的深度。

所述固定筒22的高度大于旋转电机24的高度。

所述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平行设置在铲斗15的一侧,且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的厚度相等。

所述上联接孔18和下联接孔19均为圆形通孔,且上联接孔18和下联接孔19的轴线重合。

所述上联接孔18的直径大于下联接孔19的直径。

所述固定孔21的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目的是将旋转板20与轴32固定连接。

所述圆孔26的直径大于电机放置孔23的直径。

所述微型电机放置孔28的直径小于旋转筒25的壁厚。

所述轴32的两端的截面均为圆形,中间部分的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轴3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所述轴32的直径大的一端的直径略小于上联接孔18的直径。

所述轴32的直径小的一端的直径略小于下联接孔19的直径。

所述轴32的长度大于上固定板16的顶部到下固定板17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轴32的中部的截面形状和固定孔21的截面的形状一致,大小相等。

所述筛孔27密集设置于旋转筒25筒壁的四周,目的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大小的差异将淤泥和贝类分离。

所述旋转电机24带动旋转筒25高速旋转,将贝类和淤泥分离开来。

所述旋转板20的厚度等于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的厚度。

所述微型电机29在需要分离贝类前带动旋转盖30将旋转筒25的底部封闭,防止贝类和淤泥从旋转筒25的底部掉出,微型电机29在分离完贝类后带动旋转盖30将旋转筒25的底部打开,将分离出来的贝类从旋转筒25内倒出。

所述旋转板20设置在固定筒22的一端的中部位置。

所述轴32的直径大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中部的横截面积。

所述轴32的中部的横截面积大于直径小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所述旋转板20的厚度略小于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之间的距离。

所述旋转板20插入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7之间后,轴32的直径小的一端从上联接孔18插入,再穿过固定孔21继而到达下联接孔19,从而将轴32和旋转板20固定联接。

所述设置在旋转筒25筒壁上的筛孔27的大小大于淤泥和沙子的大小。

所述设置在旋转筒25筒壁上的筛孔27的大小小于贝类的大小。

所述固定筒22将旋转电机24固定在电机放置孔23内,旋转电机24带动旋转筒25高速转动。

在进行贝类收获作业时,驾驶员在驾驶舱6操纵机器,首先是步进电机33带动旋转筒25水平旋转180度,然后是微型电机29开始工作,微型电机29带动旋转盖30将旋转筒25的底部打开,驾驶员操纵铲斗15,将淤泥和贝类的混合物铲到铲斗15内,接着微型电机29带动旋转盖30将旋转筒25的底部封闭,接着步进电机33带动旋转筒25水平旋转180度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旋转电机24开始工作,旋转电机24带动旋转筒25高速旋转,由于设置在旋转筒25筒壁上的筛孔27的大小大于淤泥和沙子的大小,且设置在旋转筒25筒壁上的筛孔27的大小小于贝类的大小,因此贝类不能穿过筛孔27,贝类将停留在旋转筒25内,而淤泥将穿过筛孔27随着旋转筒25的高速旋转而掉落,从而达到对贝类的收获作业的目的。

当旋转电机24带动旋转筒25完成贝类和淤泥的分离以后,首先是步进电机33带动旋转筒25水平旋转180度,然后是微型电机29带动旋转盖30将旋转筒25的底部打开,将分离好的贝类从旋转筒25内倒出,然后继续进行贝类的收获作业。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