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2394阅读:16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黑穗病是由鞭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ow)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此病曾在阿根廷、印度、巴西、津巴布韦、路易斯安那、古巴、菲律宾等植蔗国家和地区严重流行,从而危及制糖工业;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生产,并呈日趋加重态势,尤其旱地及宿根蔗更为严重。感病品种病株率高达50%以上,严重的高达80%~9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可见,甘蔗黑穗病流行为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我国甘蔗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科学、有效防控好甘蔗黑穗病将是我国现代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

国内外公认,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我国蔗区(尤其云南)生态多样化,甘蔗黑穗病菌致病性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普遍存在,不同蔗区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不同小种对相同的甘蔗品种有不同的致病力,不同的甘蔗品种对相同的黑穗病菌的抗病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加之甘蔗育种周期长达8~10年,甘蔗抗病育种基础薄弱,选育抗黑穗病优良新品种难度大,以致生产上严重缺乏抗黑穗病优良新品种,目前,要通过推广应用抗黑穗病优良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甘蔗黑穗病不现实。

带菌蔗种是甘蔗黑穗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土壤中黑穗病菌是主要的初次侵染菌源。黑穗病菌厚坦孢子遇水萌发,形成侵染菌丝由蔗种蔗芽侵入,随蔗芽的萌发生长,刺激甘蔗生长点而形成鞭状物使蔗株不能正常生长,有效茎数减少,造成减产。甘蔗属无性繁殖宿根性作物,多数蔗区长期连作黑穗病菌积累量大发病更多,甘蔗受损更为严重,而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阻止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而达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因此,针对甘蔗黑穗病菌传播及侵染特点,结合甘蔗种植,研究探索一种能够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而达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是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和持续高产稳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甘蔗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发病严重且又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产业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而达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以期减少为害损失,确保我国甘蔗生产安全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

1.一种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剥叶切种:选择无病虫害的蔗茎剥除蔗叶,切成带有2~3个芽的甘蔗茎段作为甘蔗种苗;

(2)种苗包衣催芽:将甘蔗种苗置于塑料膜上,用药肥液均匀喷洒置于塑料膜上的甘蔗种苗,边喷边翻动甘蔗种苗,喷完后将塑料膜覆盖在甘蔗种苗上24小时;所述药肥液及其喷洒量为:每1000kg甘蔗种苗,用由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200~300mL和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kg混合而成的药肥液喷洒;

(3)覆膜促芽萌苗,打开覆盖在甘蔗种苗上的塑料膜,待甘蔗种苗上的水气干后,将甘蔗种苗种植覆土后,用幅宽不低于3m的甘蔗专用除草地膜全覆盖种植地。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一种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药肥液及其喷洒量为:每1000kg甘蔗种苗,用由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200mL和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kg混合而成的药肥液喷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集种苗包衣杀菌催芽和除草膜全覆增温保水提早出苗于一体,能够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从而减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发生为害,防效明显达92.4-95.8%,甘蔗增产效果显著达25%以上。

2、本发明通过适宜的种苗包衣催芽与全覆盖除草膜甘蔗种植结合,轻简高效,大大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实现了药肥减施增效,且可促进甘蔗提早出苗15天以上、出苗率较空白对照和对照药剂分别提高15.8-17.0%和4.0-6.6%,缩短黑穗病菌侵染时间15天以上,增强蔗株抗病能力。

3、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新植甘蔗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发病严重且又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产业技术问题,可为我国甘蔗生产安全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本发明采用幅宽不低于3m的甘蔗专用除草地膜可提高覆膜工作效率50%,节省覆膜用工费用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各种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各实施例中无特殊说明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的方法在云南省开远市和云南省元江县蔗区(黑穗病高发区)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应用

试验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试验基地(开远市)和元江甘蔗站试验示范基地(元江县)2点进行,新植蔗,感黑穗病甘蔗品种ROC22,种植行距1m。

常年种植甘蔗发病较重的重茬地,pH 6.4和7.18,地块土质、肥力、灌溉、管理均较一致。

试验药剂为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从巴斯夫公司购买),对照药剂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从上海升联化工公司购买),全覆盖地膜为甘蔗专用除草地膜(从云南中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购买,公司通讯地址为云南省开远市灵泉东路363号,邮编661699)。

试验设置如下A、B、C、D 4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m2(6m×11行)。试验用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药肥液或清水,于2015年2月种植,具体操作如下:

试验A(本发明方法):

(1)剥叶切种:选择无病虫害的蔗茎剥除蔗叶,切成带有2~3个芽的甘蔗茎段作为甘蔗种苗;

(2)种苗包衣催芽:将甘蔗种苗置于塑料膜上,用药肥液均匀喷洒置于塑料膜上的甘蔗种苗,边喷边翻动甘蔗种苗,喷完后将塑料膜覆盖在该甘蔗种苗上24小时;所述药肥液及其喷洒量为:每1000kg甘蔗种苗,用由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300mL和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kg混合而成的药肥液喷洒;

(3)覆膜促芽萌苗,打开覆盖在甘蔗种苗上的塑料膜,待甘蔗种苗上的水气干后,将甘蔗种苗种植覆土后,用幅宽不低于3m的甘蔗专用除草地膜全覆盖种植地。之后的田间施肥及栽培管理按常规生产方法进行。

试验B(本发明方法):除步骤(2)中所述药肥液及其喷洒量为:每1000kg甘蔗种苗,用由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200mL和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kg混合而成的药肥液喷洒外,其余操作和步骤与试验A相同。

试验C(对照药剂):除步骤(2)中用的药肥液及其用量为:每1000kg甘蔗种苗,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g和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5kg混合而成的药肥液喷洒外,其余操作和步骤与试验A相同。

试验D:清水空白对照,除步骤(2)中每1000kg甘蔗种苗用等量清水喷洒外,其余操作和步骤与试验A相同。

试验效果调查时间和方法如下:

出苗率:齐苗后调查各小区出苗总数,计算出苗率。

出苗率(%)=[小区出苗数/小区下芽量]×100

甘蔗黑穗病:病情稳定后调查各小区总株数和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黑穗病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甘蔗产量:于甘蔗成熟期按照全国甘蔗高产创建方法进行测产,调查有效茎数、株高、茎径,然后计算亩有效茎、单茎重、单产。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处理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试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集种苗包衣杀菌催芽和除草膜全覆盖增温保水提早出苗于一体,能够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种传播蔗芽侵入,从而减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发生为害,防效明显达92.4-95.8%,甘蔗增产效果显著达25%以上;而采用对照药剂的C处理效果较差,防效仅为41.2-45.8%,甘蔗增产低于10%。本发明结合适宜的种苗包衣催芽和除草膜全覆盖甘蔗种植,轻简高效,大大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实现了药肥减施增效,且可促进甘蔗提早出苗15天以上、出苗率较空白对照和对照药剂分别提高15.8-17.0%和4.0-6.6%,缩短黑穗病菌侵染时间15天以上,增强了蔗株抗病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