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

文档序号:540017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被称为甘蔗的“癌症”。该病最早是在1877年南非纳塔尔发现,随后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有所报道。1940年在美洲阿根廷发现后,西半球也发生了该病害(Schenck S,Pear H M, Liu Z, et al.Geneticvariation of Ustilago scitaminea pathotypes in Hawaii evaluated by host rangeand AFLP marker[J].Sugar Cane International, 2005, 23:15-19.) 20 世纪 70-90 年代,夏威夷、弗罗里达、摩洛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也相继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BytherR S,Steiner G ff, Wismer C A.New sugarcane diseases reported in Hawaii[J].Sugarcane Pathologists’Newsletter, 1971,7:18-21.;Riley L T, Jubb T F, Croft BJ.First outbreak of sugarcane smut in Australia[J].Proc.XXIII ISSCT Conger, NewDelhi, India, 1999:333-336.)。中国于1932年在广州发现该病害,之后各地也都出现该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蔗种无性繁殖栽培技术的推广,蔗种频繁引进调运,蔗田长期连作同一品种以及宿根蔗年限的逐渐延长,造成甘蔗黑穗病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省蔗区病害发生日趋严重,造成的损失多达10-30%,严重的宿根蔗几乎绝收。甘蔗黑穗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具有一条向下内卷的黑色鞭状物,长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感染蔗株在病菌侵染2-4个月开始形成黑穗,病菌侵染6-7个月黑穗长度可达到顶峰(Riley L T, Jubb T F,Croft B J.FirstOutbreak of Sugarcane Smut in Australian[J].Proc.X X III ISSCT Conger, NewDelhi, India, 1999:333-336.)。其主要借气流、雨水、灌溉水、人事活动等在田间进行传播扩散。目前甘蔗种质资源及品种抗性鉴定方法主要有田间自然感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鉴定周期长、占用土地面积大、鉴定材料数量有限,而且由于田间的自然病原分布不均匀、气候及人事活动等条件变化常常会影响鉴定结果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人工接种鉴定快速、鉴定材料数量不受限制,且环境条件可人为控制,既可以满足大规模筛选抗源材料的需要,也可以利用鉴别寄主对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分化情况进行研究。但现有的人工接种方法接种品种发病率不高(包括感病品种)、鉴定结果的稳定性差、准确性低,直接制约了人工接种方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鉴定效果好的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悬浮液点接接种于甘蔗种子芽体表面,然后保湿放置16-24h。上述方法中,采集甘蔗黑穗病鞭,收集甘蔗黑穗病菌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所得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IO6个/ml。上述方法中,保湿时先用润湿的吸水材料缠裹后再用不透气材料覆盖放置到阴凉处。较好的,采用半湿润的卫生纸轻轻缠裹后放置在阴凉处用塑料纸盖着过夜(16-24h)。上述方法中,较好的,利用移液枪进行点接操作,孢子悬浮液的用量为20μ I。 本发明方法在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本发明方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能使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达到80%以上,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甘蔗品种对病害的的抗感性,从而为深入研究甘蔗黑穗病抗病育种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1、收集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鞭,并在相对凉爽、干燥、无风的地方收集病菌孢子,用无菌水悬浮孢子,用涡旋混合器振荡后,用血球计数板调孢子悬浮液浓度为IO6个孢子/ml,备用。2、常规人工接种:把种苗浸泡在一个装有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浓度IO6个孢子/ml)的大容器中,10分钟后取出放在阴凉处用塑料纸盖着保湿过夜(16小时)。本发明的人工接种方法:用移液枪吸取20微升孢子悬浮液点接于种苗芽体表面,然后用润湿的卫生纸轻轻缠裹之后放在阴凉处用塑料纸盖着保湿过夜(16小时)。其中,种苗采用生产上的常规种苗R0C22。3、将步骤2得到的两组种苗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试验小区5m行长,20个段
/行;三次重复。4、评价。在种植5个月后,计数每行上总丛数和感染丛数。计算发病率。不同接种方法甘蔗黑穗病的发病情况见表I。发病率=感染丛数/总丛数X100%。表I不同接种方法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悬浮液点接接种于蔗种芽体表面,然后保湿放置16-24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蔗黑穗病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IO6个/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湿时先用润湿的吸水材料缠裹后再用不透气材料覆盖放置到阴凉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为卫生纸;所述不透气材料为塑料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移液枪进行点接接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孢子悬浮液的用量为20μ1。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在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鉴定中的应 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黑穗病菌接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悬浮液点接接种于蔗种芽体表面,然后保湿放置16-24h。其中,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06个/ml,保湿时先用润湿的卫生纸缠裹后再用塑料纸盖着放置到阴凉处。本发明方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能使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达到80%以上,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甘蔗品种对病害的抗感性,从而为深入研究甘蔗黑穗病抗病育种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文档编号C12Q1/18GK103190303SQ2013101294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熊国如, 伍苏然, 张雨良, 冯翠莲, 沈林波, 杨本鹏, 张树珍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