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下种植竹荪的复合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62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竹下种植竹荪的复合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竹下种植竹荪的复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散生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毛竹经济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易栽培,周期短,适应范围广,是亚热带经济笋材两用竹的一部分。竹荪是一种在枯竹根部寄生的真菌,其漂亮的外观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使竹荪成为珍贵的宝藏,被称为“山珍”,“蘑菇皇后”,“花之菌”的美誉,其中“芙蓉竹荪汤”就从唐朝开始得名延至今天。经现代技术测定,竹荪含有19种氨基酸,常食用竹荪有防治腹肌脂肪的积贮、肥胖病、糖尿病、癌症及降血压等作用,被营养学家誉之为食药两用的保健食品。

毛竹分布地区广泛,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生长周期短、且适应范围广,是亚热带及部分中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经济笋材两用竹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及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农民培育毛竹林的积极性日渐下降,发展毛竹林下经济是提升竹林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毛竹枝下高较高(3米以上),使其林下具有更好的土地空间来满足人工种植竹荪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竹下种植竹荪的复合栽培方法。

一种毛竹下种植竹荪的复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步骤(1)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选择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平缓的、具有种植空间的毛竹林地,土壤厚度40-100cm,pH值5.5-6.5,竹林密度每公顷2700株左右,毛竹林的林分郁闭度0.6-0.7;

步骤(2)竹荪菌种培养基选择、菌种培育、栽培种扩繁

步骤(2a)长裙竹荪母种的培养

野外栽培前4个月准备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竹荪菌种选择长裙竹荪母种;竹荪菌种母种在长裙竹荪母种培养基培育16d后得到长裙竹荪原种;

步骤(2b)长裙竹荪原种的培养

对长裙竹荪原种进行生产;长裙竹荪原种在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中培养62-66d后得到长裙竹荪栽培种;

步骤(2c)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培养

野外栽培前2个月开始长裙竹荪栽培种的扩繁,对长裙竹荪栽培种进行大面积生产,且长裙竹荪栽培种在接种后60-80d内用于种植;

步骤(3)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每667m2配备一份培养料;每份培养料包括干料25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50kg、改性淀粉25kg、轻质碳酸钙50kg;2500kg干料包括毛竹枝叶1250kg、毛竹屑1250kg,且毛竹枝叶和毛竹屑分开堆放;

堆制干料时,最底层毛竹枝叶30cm或毛竹屑20cm,然后撒上一层尿素、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改性淀粉,并浇少量水,接着再铺一层毛竹枝叶或一层毛竹屑,厚度50cm,上面再撒上一层尿素、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至堆层表面湿润即可,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培养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60kg水,保持料堆含水量为60%,堆料后表面覆盖一层黑塑料薄膜增温保湿,每隔15天用挖掘机翻堆一次,共翻3次堆,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基质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基质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堆制60天制得毛竹枝叶发酵原料或毛竹屑发酵原料;要求发酵后的堆料松软、变褐、有香味;

步骤(4)整地及播种

提前翻晒、消毒场地、平地整畦,3月底开始根据毛竹林空隙分布建洼床,深25cm,宽50cm,长度根据毛竹空间分布具体安排,开沟如遇到毛竹竹鞭或地下茎要切断挖除,四周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每667 m2毛林下竹荪用地约200-300m2;长裙竹荪栽培种的用量为0.5-1kg/m2,栽培基质料铺放前要吸足水,加水量以手抓紧基质料略有水渗出为准,含水量60-70%,铺上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铺上一层长裙竹荪栽培种,继续铺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再铺一层竹荪栽培种,再铺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后略压实,总厚度30cm左右,堆成龟背状,播种后竹屑基质料表面覆盖碎土,土层厚3-5cm。覆土应为疏松的种植地表土,土壤含水量20-25%左右,再盖一层薄膜以保温保湿; 且发酵原料的铺设方式为下层铺设毛竹枝叶发酵料,上层铺设毛竹屑发酵料;毛竹枝叶发酵料的用量为6.67kg/m2, 毛竹屑发酵料的用量为8.33 kg/m2

播种后正常温度下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培育30d左右,菌丝爬上培养料,可把洼床上薄膜揭开去掉;

(5)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正常温度下每天注意喷雾保湿,培育25-35d,菌丝爬上培养料,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宜,覆盖土含水量>40%,空气相对湿度>85%;出菇期晴天早晚各喷雾1次,雨天应及时排水;

(6)采收

竹荪破蕾到撒裙在上午7-10时, 开伞的竹荪要及时采摘, 采收时用手轻托竹荪底部,切断菌索,不能把菌索连带抽出, 以免影响生长, 降低产量,要注意剥离菌托和菌盖, 以免其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 剥离的菌盖、菌托不能丢在竹荪畦土里,采收的竹荪要按顺序整齐放在箩筐中, 保持洁净, 不要折断、破裙、污泥, 并迅速放烘箱烘干。

步骤(2a)中,长裙竹荪母种培养基采用改性凹凸土蛋白胨培养基,按照重量分数包括:改性凹凸土200份,蛋白胨2份,蔗糖20份,KH2PO4 1份,MgSO4 1份,琼脂20份,水1000份,PH值5-6;改性凹凸土的制备方法如下:凹凸土在415℃下焙烧2h,然后加入1mol/L的H2SO4后放入水浴锅中加热沸腾2h,其中,按照重量比,凹凸土:H2SO4=1:10;然后水洗至中性后放入烘培箱内106℃恒温烘干7d,最后密封保存。

步骤(2b)中,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锯木屑74%,麦麸20%,黄豆粉3%,改性淀粉1.5%,白糖1.5% ,含水量65%。

步骤(3)中,所述改性淀粉,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网络的骨架是淀粉;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往烧瓶中加入称取丙烯酸60g,然后加入氮气并不断搅拌,直到赶走烧瓶中的空气,然后往烧瓶中加入26%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搅拌冷却到常温后加入12g的淀粉、1g的沸石粉、1g的贝壳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67g引发剂过硫酸钾、0.17g交联剂MBA,恒温反应2h,然后搅拌至半透明粘稠液,加入25%的氨水进行中和直到pH为7,然后放出氮气;在80℃~100℃下烘干至恒重,然后破碎和粉末后,得到改性淀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提高了竹荪营养品质:毛竹林下仿野生态竹荪包含除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甲硫氨酸Met、色氨酸Trp未检测出),还含有精氨酸Arg、组氨酸His等婴儿必需氨基酸和一些风味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大田种植的竹荪。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蛋白质含量为29.73%,明显高于大田竹荪的20.03%;真菌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开发价值的活性多糖,对人体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48%,而大田竹荪只有9.11%。。通过对比可知虽然不同模式下竹荪在产量上能得到保证,但是竹荪品质还是有差异的,在市场销售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2. 利用林下空闲的土地面积,而不占用农田面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及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农民培育毛竹林的积极性日渐下降,毛竹林下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林下空闲土地资源,选接近自然生境的竹林做畦床,用发酵的竹渣做培养料,进行穴播或条播。由于毛竹林土壤内布满砍伐后留下的竹桩及老竹鞭,通过菌丝的感染,可以加快竹桩及老竹鞭的分解,改善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

3. 充分做到了竹林废弃物循环利用,节省了竹荪种植成本:毛竹笋-竹荪复合经营模式主要以竹屑为原料,利用毛竹林下天然的遮阳效果来套种竹荪,不仅在原料成本上充分利用了山区现有竹林资源和竹木加工厂无用的下脚料,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变相提高了竹林林地经济效益,而且去除了传统的须搭建遮阳棚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竹荪生产工序,降低竹荪生产成本;此外,竹荪生长结束后的残余基质是竹林最佳的天然有机肥料,充分利用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种植模式;

4. 竹荪菌能降解林下枯枝落叶,促进竹林生态平衡,有利于竹林生长,特别是竹笋的生长,并且随着大量剩余基质残留林地,可提高林地地力:毛竹林下种植竹荪后,有效磷无论是在0-15cm还是在15-30cm都是逐年增加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种植竹荪前也明显增加;土壤中水解性氮含量在0-15c土层中随种植时间持续上升,而在15-30c土层中则以种植后的第1年增加达到顶峰,随后开始。速效钾无论是在0-15cm还是在15-30cm都是种植后的第1年增加达到顶峰,随后快速下降,并且低于竹荪种植前的含量。土壤中钙、镁元素的含量也明显增加,钠元素的含量则明显减少。通过竹笋经营以及竹荪菌种植,使毛竹林下土壤肥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土壤质量明显改善,竹林叶子茂密,叶色浓密,竹林生长也明显好于对照。

附图说明

图1为酸性磷酸酶和粗多糖随时间变化图;

图2为不同时期毛竹林下竹荪萌发动态及其与林内气温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予以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步骤(1)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浙江地区的毛竹林,场地选择选择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平缓的、具有种植空间的毛竹林地,土壤厚度40-100cm,pH值5.5-6.5,毛竹林密度每公顷2700株左右的林分,郁闭度0.6-0.7左右;

步骤(2)竹荪菌种培养基选择、菌种培育、栽培种扩繁

步骤(2a)长裙竹荪母种的培养

野外栽培前4个月准备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竹荪菌种选择长裙竹荪母种。长裙竹荪母种,由福建省永安市西南真菌研究所提供的兴农A3号、D1号、D89号长裙竹荪母种。长裙竹荪母种培养基采用改性凹凸土蛋白胨培养基,按照重量分数包括:改性凹凸土200份,蛋白胨2份,蔗糖20份,KH2PO4 1份,MgSO4 1份,琼脂20份,水1000份,PH值5-6。

改性凹凸土的制备方法如下:凹凸土在415℃下焙烧2h,然后加入1mol/L的H2SO4后放入水浴锅中加热沸腾2h,其中,按照重量比,凹凸土:H2SO4=1:10;然后水洗至中性后放入烘培箱内106℃恒温烘干7d,最后密封保存。

上述凹凸土,购买自江苏玖川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凹凸土(Attapulgite),是一种具链层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凹凸土形态呈毛发状或纤维状,通常为毛毯状或土状集合体。由于凹凸土独特的晶体结构,使之具有许多特殊的物化及工艺性能,主要物化性能和工艺性能有:阳离子可交换性、吸水性、吸附脱色性,大的比表面积(9.6~36m2/g)以及胶质价和膨胀容。凹凸土,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成本低廉,然后天然的凹凸土杂质含量较多,限制其工业应用。

本培养基采用凹凸土作为主基,利用了物化性能,大部分的阳离子、水分子和一定大小的有机分子可以吸附在凹凸土的层内贯穿通道或者表面的凹凸沟槽。经过改性处理之后的凹凸土,呈现出疏松多孔的特点,从而更适用作为蛋白胨和琼脂等的载体。

改性凹凸土蛋白胨培养基,呈现微酸性,有利于增加多种养分的有效性。改性凹凸土本身呈现中性,添加后对于基质pH值几乎不产生影响。并且添加改性凹凸土后,基质的持水能力显著上升,且养分的吸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竹荪菌种母种培育16d后得到长裙竹荪原种。

本步骤的对比分析如下,长裙竹荪母种培养基有:

PDA培养基(S1):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改性凹凸土蛋白胨培养基(S2):改性凹凸土200g,蛋白胨2g,蔗糖20g,KH2PO4 1g,MgSO41g,琼脂20g,水1000ml,PH值5-6;

胡萝卜黄豆粉培养基(S3):胡萝卜200g,黄豆粉20g,蔗糖20g,KH2PO4 1g,MgSO4 1g,琼脂20g,水1000ml,PH值5-6;

将三种竹荪菌株(A1:长裙竹荪A3号;A2:长裙竹荪D1号;A3:长裙竹荪D89号)的母种分别引入装有3种不同培养基(S1、S2、S3)的试管中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处理10个试管,5次重复。在温度为22~25℃下培养,在接种培养2、4、6、8、10d后,测量菌丝长度,求出菌丝的生长速度.在接种培养14d后取出菌丝体,测定菌丝活性。记录菌丝开始吃料时间和菌丝开始长满全袋的天数。

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称取1-2克菌丝,用3ml提取缓冲液在研钵中研磨成浆,再用7ml提取缓冲液冲洗,转移至离心管中 → 在4000转/分下离心10分钟 →吸出上清液,作为酶制剂。然后放在冰箱中贮存备用 → 取酶制剂0.1-1ml(视酶含量多少而定),加水至1ml,然后加入醋酸缓冲液1ml和对硝基酚磷酸钠溶液0.1ml。空白对照的用1ml提取缓冲液代替酶制剂 → 充分混合后,放在30℃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时而摇动 → 加入1ml 0.5M NaOH溶液,充分混合,终止反应,并使生成的对硝基酚呈黄色,然后在400nm波长下测光密度值。

粗多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食用菌菌种活力检测技术规范(DB35/T 1233-2011)对母种、原种、栽培种生长状况进行统计。

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整理作图,应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样本平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处理培养基之间以及同一处理菌种间的差异,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实验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差。

结果分析

根据食用菌菌种活力检测技术规范(DB35/T 1233-2011)和表1结果可知,3种长裙竹荪在培养基S1、S2上的个体生长均良好,在接种后16d能长满试管;菌种A1在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明显低于菌种A2和菌种A3,说明这3种培养基均不适合菌种A1的培养。菌种A2在 S3和S2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效果明显优于S1培养基,而菌种A3在S2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效果优于S1培养基。而在菌种选择方面,建议选择长裙竹荪D1和D89。竹荪菌种母种培育16d后即可用于原种生产。

表1种竹荪菌株在不同母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比较(mm/d)

注:① A1:长裙竹荪A1 A2:长裙竹荪D1 A3:长裙竹荪D89 ②生长势以—、+、+ + 表示生长弱、强、很强 ③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菌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 。

步骤(2b)长裙竹荪原种的培养

对长裙竹荪原种进行生产;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锯木屑74%,麦麸20%,黄豆粉3%,改性淀粉1.5%,白糖1.5% ,含水量65%;

长裙竹荪原种在培养基中培养62-66d后得到长裙竹荪栽培种;

长裙竹荪母种的对比分析:

长裙竹荪原种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选用如下四种:

①:竹屑74%,麦麸20%,黄豆粉3%,改性淀粉1.5%,白糖1.5%,含水量65%;

②:锯木屑74%,麦麸20%,黄豆粉3%,改性淀粉1.5%,白糖1.5% ,含水量65%;

③:玉米粒89.5%,竹仁5% ,木屑5% ,改性淀粉0.5%,总量40kg;

④:棉籽壳麸皮培养料:棉籽壳76%,麸皮20%,过磷酸钙1%,糖1%,石膏1%,MgSO4 1%;

菌种接种后放置培养室在常温下培养,记录原种开始吃料的时间,每2d记录一次原种的菌丝生长速度。记录菌丝开始长满全瓶的天数。

从表2可以看出,长裙竹荪D89接种在②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最快,只需要4.1d;在①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次之,需要5.0d;而接种在③号培养基、④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较慢,需要9d以上。长裙竹荪D1接种在②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最快,只需5.9d;在①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次之,需要7.2d;而接种在③号培养基、④号培养基上的吃料速度与长裙竹荪D89相同,也较慢,需要9d以上。

从原种的生长势看,以②号培养基为最佳,①号培养基次之,其他2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较弱。

从原种的生长速度看,以②号培养基为最佳。长裙竹荪D89在②号培养基上生长62.0d就可长满全瓶,而长裙竹荪D1则需要比长裙竹荪D89多培养3.1d。D89原种和D1原种在①号培养基上培养,则需比在②号培养基上多培养16d以上。对其他2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不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需要。

从原种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的成本低,效应好的培养基②配方(以锯木屑培养料为主)作为栽培种扩繁培育的培养料。

综上所述,长裙竹荪D89在菌丝吃料时间、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方面,均优于长裙竹荪D1。在原种扩大繁殖时,应优先选择②号培养基(以木屑为主的培养料),D89培养62.0d和D1培育65.1d后,即可用于栽培种大面积生产。

注: ①生长势以-、+、+ +、 表示生长弱、强、很强

②不同大写字母表示菌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P<0.05)

步骤(2c)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培养

野外栽培前2个月开始长裙竹荪栽培种的扩繁,对长裙竹荪栽培种进行大面积生产,且长裙竹荪栽培种在接种后60-80d内用于种植。

鉴于栽培种要用于大规模生产,栽培种的活性强弱影响到竹荪子实体的质量和数量。因此,通过测定栽培种的菌丝活性的时间规律,得出菌种最佳保存时间对生产上应用尤为重要。

由于酸性磷酸酶在各种菌丝中都存在,且含量较多。在菌丝生长期间,酶活性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有关文献发现,在通常情况下,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种活力呈正相关。因此,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对于鉴定菌种的活力有一定意义。另外,由于竹荪菌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纯天然食用菌,其药用成分主要是多糖,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降血糖作用。通过测定竹荪菌多糖在生长各阶段的含量,以期有助于深入、系统地开展竹荪菌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竹荪菌多糖功能食品、保健品和多糖类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发明将对竹荪菌丝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酸性磷酸酶作为衡量菌种活力的重要指标来检测。每半个月取样一次,连续检测3个月。

栽培种培养的时间需要60-75d。从图1可以看出,酸性磷酸酶在栽培种培养二个半月时达到最高峰,而此时,栽培种菌丝已长满全袋。在这之后,酸性磷酸酶的含量逐渐降低,也表示菌丝的活性也逐渐的降低;而粗多糖在一个半月时达到最大,也是提取多糖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栽培种培育过程中,一般接种后60d就能长满,之后应该在0-20d内用于大田或者林下的大规模种植,这时菌种活性达到最佳,有利于菌丝的存活和快速生长。而提取菌丝多糖,最好在接种后45d提取,这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

步骤(3)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试验地I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庙山坞部级自然保护区(30°03′-30°06′N,119°56′-120°02′E)毛竹笋用林基地,属浙西低山丘陵区天目山系余脉,海拔290-530 m,平均坡度22℃。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427.2 mm。试验林为毛竹纯林,花年制经营,年龄1-7年生,立竹密度2400-2700株/公顷,毛竹株胸径分布在7.0-14.1cm之间,平均胸径9.8cm,平均高度12.2m,郁闭度0.7-0.8。庙山坞的毛竹林地土壤为微酸性红壤土,土层厚度大于100 cm,枯落物层1-3 cm;试验地II位于富阳市胥口镇盛平家庭农场,现有毛竹笋竹用林基地面积200多亩,土壤为微酸性红壤土,土层厚度大于100 cm,枯落物层1~2 cm;试验林为毛竹纯林,花年制经营,年龄1~7年生,立竹密度2700株/公顷左右,毛竹株胸径分布在7.2~12.3cm之间,平均胸径9.3cm,平均高度11.9m,郁闭度0.8左右;试验竹林每年进行施肥、采笋、伐除6年以上老竹等常规经营。

2015年供试菌种为福建省永安市西南真菌研究所提供兴农D89长裙竹荪,其抗逆力强,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养分,出菇快,接种后2个月可采收。

每667m2配备一份培养料。

每份培养料包括干料25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50kg、改性淀粉25kg、轻质碳酸钙50kg。

2500kg干料包括毛竹枝叶1250kg、毛竹屑1250kg,且毛竹枝叶和毛竹屑分开堆放。

所述改性淀粉,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网络的骨架是淀粉。改性淀粉用以增加培养料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在菌种周围形成一个空气和水的储藏室,并减小昼夜温差,改良土壤结构。

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往烧瓶中加入称取丙烯酸60g,然后加入氮气并不断搅拌,直到赶走烧瓶中的空气,然后往烧瓶中加入26%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搅拌冷却到常温后加入12g的淀粉、1g的沸石粉、1g的贝壳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67g引发剂过硫酸钾、0.17g交联剂MBA,恒温反应2h,然后搅拌至半透明粘稠液,加入25%的氨水进行中和直到pH为7,然后放出氮气;在80℃~100℃下烘干至恒重,然后破碎和粉末后,得到改性淀粉。

本改性淀粉可以降解,并将营养物质包裹起来,缓慢释放,从而发挥减少营养物流失的作用。

堆制干料时,最底层毛竹枝叶30cm或毛竹屑20cm,然后撒上一层尿素、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改性淀粉,并浇少量水,接着再铺一层毛竹枝叶或一层毛竹屑,厚度50cm,上面再撒上一层尿素、轻质碳酸钙、过磷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至堆层表面湿润即可,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培养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60kg水,保持料堆含水量为60%,堆料后表面覆盖一层黑塑料薄膜增温保湿,每隔15天用挖掘机翻堆一次,共翻3次堆,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基质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基质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堆制60天制得毛竹枝叶发酵原料或毛竹屑发酵原料;

步骤(4)整地及播种

2015年3月前,提前翻晒、消毒场地、平地整畦,根据毛竹林空隙分布建洼床,深25cm,宽50cm,长度根据毛竹空间分布灵活安排,开沟遇到毛竹竹鞭切断挖除,四周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每667 m2毛林下竹荪用地约200-300m2;长裙竹荪栽培种的用量为0.5kg/m2,栽培基质料铺放前要吸足水,加水量以手抓紧基质料略有水渗出为准(含水量60-70%),铺上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铺上一层长裙竹荪栽培种,继续铺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再铺一层竹荪栽培种,再铺一层8-10cm的发酵原料后略压实,总厚度30cm左右,堆成龟背状,播种后竹屑基质料表面覆盖碎土,土层厚3-5cm。覆土应为疏松的种植地表土,土壤含水量20-25%左右,再盖一层薄膜以保温保湿; 且发酵原料的铺设方式为下层铺设毛竹枝叶发酵料,上层铺设毛竹屑发酵料;毛竹枝叶发酵料的用量为6.67kg/m2,竹屑发酵料的用量为8.33 kg/m2

实验方案I:在庙山坞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笋用林基地进行。本次试验共在毛竹林下设样地24块,每块样地面积3m×0.4m。选择种植时间、挖沟深度、基质用量和菌种用量等因子,采用L8(27)的正交试验设计安排试验(见表3和表4)。每组8块样地随机安排,重复3次。

实验方案II:在富阳市胥口镇盛平家庭农场的毛竹笋用林基地进行。于2015年4月10日安排本次试验,共在毛竹林下设样地32块,每块样地面积5m×0.6m。选择林分郁闭度、挖沟深度、基质用量、菌种用量和菌种层数等因子,采用L8(27)的正交试验设计安排试验(见表5和表6)。每组8块样地随机安排,重复4次。

播完后用小铲把料与菌种轻轻压实以利菌种萌发,最后表明覆盖一层3-5cm厚的表土,土壤含水量40%,再盖一层薄膜以保湿保温。

(5)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正常温度下每天注意喷雾保湿,培育25-35d,菌丝爬上培养料,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宜,覆盖土含水量>40%,空气相对湿度>85%;出菇期晴天早晚各喷雾1次,湿度人为控制恒定,雨天应及时排水;

(6)采收

竹荪破蕾到撒裙在上午7-10时, 开伞的竹荪要及时采摘, 采收时用手轻托竹荪底部,切断菌索,不能把菌索连带抽出, 以免影响生长, 降低产量,要注意剥离菌托和菌盖, 以免其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 剥离的菌盖、菌托不能丢在竹荪畦土里,采收的竹荪要按顺序整齐放在箩筐中, 保持洁净, 不要折断、破裙、污泥;从6月中旬开始记录菌蛋开始萌发的时间,记录每天萌发的竹荪数量,并在竹荪萌发初期、盛期和后期分别测定竹荪个体的长度、鲜重和干质量。

毛竹林下栽培竹荪出菇情况

无论是庙山坞自然保护区,还是胥口盛平家庭农场,无论是3月底种植,还是4月中旬种植,竹荪发菇时间均在7月15日左右(见图2),这与其它地区的发菇规律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2015年夏季梅雨时间长且延续到7月中旬,导致气候较常年偏低有明显关系。从气温与竹荪萌发数量的关系图可以看出,7月15日前的最高气温一直低于25ºC,不适合竹荪菇蕾开伞,因此,2015年的竹荪菇蕾开伞时间较迟,而且导致较早播种竹荪的林地发菇时间也明显推迟。

从图2可以看出,庙山坞自然保护区的毛竹林下竹荪菇蕾自2015年7月15日开始开伞,至9月29日基本结束,采收时间为2个半月,发菇高峰期为单峰曲线在8月19日-24日,其中4月15日种植的竹荪高峰期略退后数天。而胥口盛平家庭农场发菇时间较短,至9月10日基本结束,采收时间只有55d,其发菇高峰期为四峰曲线:分别在7月19日、8月8日,8月23日和8月30日,其中以8月23日左右的发菇高峰为最大。

以3月底种植的竹荪的发菇速度为最快,到到发菇50d时,竹荪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90%以上,可以停止采收,以减少劳动力的支出,提高纯收入。

毛竹林下生长的竹荪个体平均长度为19.0cm;个体鲜质量在其萌发峰值出现前变幅比较小,而在萌发峰值后明显降低;竹荪个体干质量在萌发10 d时达到峰值,之后降低,变幅在2.50-3.02之间。竹荪个体的含水率变幅在89.03%-90.8%之间。

毛竹林下竹荪培育的最佳措施为:3月底前在郁闭度为0.6的毛林林下种植竹荪,采用挖沟25cm以上,基质用量18kg/m2,菌种用量1kg/m2,并采用放置1层菌种的播种方式。采用这种栽培方式,毛竹林下种植的干竹荪产量可达到81.72 kg/亩以上。

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栽培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产量对比

本研究模式的竹荪年产量为81.72 kg/亩(干质量)以上,略低于福建等地大棚栽培和重庆麻竹林下等报道的竹荪产量,但明显高于板栗林、葡萄园、玉米地等套种竹荪的产量(见表7)。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栽培模式以竹屑以及竹枝叶为原料,利用毛竹笋用林天然的遮阳效果来套种竹荪,不仅在原料成本上充分利用了竹产区现有竹林资源和竹加工剩余物,减少了对农田的占用,降低了农民的原料、土地等生产成本,而且去除了传统的须搭建遮阳棚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竹荪生产工序,降低竹荪生产成本;此外,竹荪生长结束后的残余基质是竹林良好的天然有机肥料,充分利用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种植模式。

用FOSS定氮仪等仪器检测两种模式下的竹荪常规营养成分(见表8)。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蛋白质含量为29.73%,明显高于大田竹荪的20.03%;灰分是标示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进行灰分分析,可知其子实体内含有无机营养元素量,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灰分含量为6.24%,高于大田竹荪的4.55%;真菌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开发价值的活性多糖,对人体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1.48%,而大田竹荪只有9.11%。因此,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的营养品质要明显优于大田竹荪产品。

2015年毛竹林下竹荪仿野生状栽培的经济效益:以胥口盛平家庭农场为例,每亩毛竹林实际种植面积为200m2,实际产干竹荪61.48kg/亩,产值为27051.2元/亩 (按竹荪的干质量价格440元/kg计算);种植成本为13489元/亩,包括菌种1000元/亩,基质材料等800元/亩,灌溉设施2000元/亩,烘烤成本3689元/亩(按60元/kg计算),劳动力投入6000元/亩(40工/667m2,150元/工);净收入为13562.2元/亩。

毛竹林下种植竹荪,通过一系列的调控优化措施,竹荪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毛竹林地栽培竹荪可加快竹兜、枝叶腐性,可促进竹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提高竹笋产量,促进新竹生长应具有明显作用。下面通过调查来验证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表安排试验(见表9)。竹荪种植采用同一竹荪菌种(D89),同一郁闭度(0.65)条件下安排,每667m2毛竹林栽培竹荪280m2,种植小区面积为3m2,每小区用料量45kg和用种量1.5kg;

从表10可知,在毛竹笋用林下种植竹荪,竹笋产量得到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即种植竹荪,竹林密度保持160-180株/亩,施肥总量75kg/亩,施肥分3次(3月、5月和9月),翻土深度20cm,竹笋产量每亩达到最高3475斤。

通过在毛竹林下种植竹荪,不仅竹荪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毛竹地下鞭生长也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竹荪不仅能促进分解毛竹林下废弃物如竹叶、竹枝等,而且能改善林下土壤状况,给竹鞭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促进的竹笋的生长。对毛竹笋用林林分密度和经营方式调节也是尤为重要的,合理的竹林密度以及经营措施保证了单个竹子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竹笋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