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84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尤其是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



背景技术:

菌菇养殖过程中,菌包一般可使用七次左右,在每次重新使用之前必须对菌包内部进行打水处理,以保持菌包内部湿度、防止虫害,传统的打水处理采用注水工具从菌包出菇端直接注水,这种方法不仅无法保证注水均匀,且注水后更不能有效处理菌包内部的卵虫,最后产菇量过低而提前报废,且对菌包一件一件打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菌包重复使用时进行保湿、防虫等前处理工艺所需要的稳定、有效、快速装备问题,提供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包括盛水盆,其特征是所述的盛水盆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短管限位体,短管限位体的内空与菌包直径配合,短管限位体的底部设有条托。本技术方案针对菌包的圆柱形结构形状,把菌包竖立,将出菇端浸入水中,使液体通过菌料逐渐吸入至整个菌包内部,在此过程中,将菌料中的虫(虫卵)杀灭,并使菌包内部均匀保湿。由于菌包表面包膜比较光滑,整个菌包重心并不稳定,通过短管限位体的设计,使菌包竖立时下端及底部得到限制,防止倾倒。而条托是条状支撑,与菌包以小面积接触,这样使菌包底面的大部分区域直接与液体接触,避免吸水孔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的盛水盆的盆壁上设有进水管和溢流管。本装置可以实现批量化处理,与多个菌包夹持装置配合,可以一次进行多件菌包浸入、取出、沥干作业。进水管和溢流管可以保持盛水盆中的水位线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条托顶边至短管限位体的顶边距离≥30mm。满足菌包浸泡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短管限位体的下段部位设有导流孔。保证整个底部所有的菌包吸水口部位的液体是相通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条托设有若干条,条托的长度小于等于所在短管限位体部位的弦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个短管限位体内的条托设有两支,两支的条托相互垂直成“十”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高度低于的溢流管的高度,溢流管的高度高于短管限位体的顶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竖置的菌包起着稳定限位作用,并使菌包底端出菇口完全位于水中,保证了菌包在浸水过程中内部菌料均匀受湿,对虫和虫卵进行有效灭杀,提高出菇率,吸水面积大,化费时间短,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盛水盆,101. 短管限位体,102. 条托,103. 进水管,104. 溢流管,105. 导流孔,2. 菌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菌包再使用闭水清理虫卵装置,参见图1、图2,包括长方形盛水盆1,盛水盆1一边的盆壁上设有进水管103,另一边设有溢流管104,进水管103的高度位置低于的溢流管104的高度位置。在盛水盆1底面宽度方向设置4个短管限位体101,长度方向设置20个短管限位体101,共80个,短管限位体1的内空与菌包2直径间隙配合,在短管限位体1的底部设有条托102。溢流管104的高度比短管限位体101的顶边位置高10mm。

进一步,短管限位体101的下段底部设有导流孔105,如图3所示,每个短管限位体101上各设4个均匀分布的导流孔105;条托102的顶边至短管限位体101的顶边距离等于25mm,即菌包2出菇口浸入液体的高度保证在35mm左右。

条托102实施例之一:每个短管限位体101底部设有平行的三条,三条条托的长度分别和其所在的短管限位体101部位内径弦长相等。

条托102实施例之二:每个短管限位体101内的条托102设有两支,两支的条托102相互垂直,成“十”字形。

使用时,只要把菌包2出菇端插入短管限位体101中,保持盛水盆1中水满即可。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