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箱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041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箱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箱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摘穗箱是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核心部件,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作业质量和效率。现有的玉米机割台摘穗箱的排气孔在摘穗箱箱体的上端面上,在机器工作过程中易造成粉尘等杂物的堵塞,从而造成摘穗箱排气困难,严重影响摘穗箱整体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机器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增加机器故障率、服务成本及服务人力投入,影响用户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质量。

基于上述玉米收获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玉米收获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摘穗箱内部齿轮等部件的运转、发热导致齿轮油升温,需要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结构来缓解齿轮箱内部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箱排气结构,包括摘穗箱,摘穗箱的后盖的上端设有排气孔;其中,还包括有引导管,引导管穿过排气孔使摘穗箱内外连通。

进一步地,引导管为“L”型结构,且引导管的外开口朝上。

进一步地,排气孔设置位置处于后盖整个端面从下往上的2/3以上。

进一步地,排气孔设于摘穗箱的后侧面的上方位置。

进一步地,引导管穿过排气孔焊接在后盖上。

进一步地,引导管通过后盖冲压形成。

进一步地,引导管中设有滤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应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割台摘穗箱,在机械工作过程中,摘穗箱排气孔在箱体的侧面,既能防止灰尘等杂物堵塞排气孔,又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机械故障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摘穗箱后盖板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摘穗箱后盖板实施例一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摘穗箱后盖板实施例二结构主视图。

图中:1、后盖;2、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摘穗箱排气结构,包括有摘穗箱,摘穗箱的后盖(1)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为摘穗箱冲压成型;其中,还包括有引导管(2),引导管(2)穿过排气孔使得摘穗箱内外可以连通;引导管(2)穿过排气孔焊接在后盖(1)上;或引导管(2)通过后盖(1)冲压形成。由于箱体内部运转齿轮带动齿轮油的飞溅,很容易将齿轮油甩在排气孔位置,在箱体内部压力的促使下,造成齿轮油喷出排气孔。通过将摘穗箱箱体的后盖(1)上设有排气孔,并通过引导管(2)连通箱体内外,并且在引导管(2)内测增加一个开口向上,使得引导气流外出但又不至于将齿轮上的油由引导管(2)喷出,从而可以引导箱体内部高压气体排出;有效解决了摘穗箱良好透气性的问题,防止机械工作过程中灰尘堵塞排气孔,减少机械故障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3所示,为避免齿轮油直接通过引导管甩出外面,将引导管(2)设置成“L”型结构,且引导管(2)的外开口朝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齿轮油直接甩出,还可以有效缓冲排气压力,已达到均衡的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施中排气孔主要设置在摘穗箱的后侧面的上方位置,或后盖上端,但也不是只能在箱体后盖上;一般情况下,也可放在后盖左、右侧壁后上方位置处。若将排气孔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应放置在左右侧壁后上方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箱体前侧玉米茎秆的拉茎通道内较多的粉尘或杂物堵塞排气孔;再则,可以避免在割台升降过程中,易造成箱体中齿轮油淹没排气孔。

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排气孔的设置位置主要在后盖(1)端面2/3以上位置处较为合理,即后盖(1)竖直方向上从后盖端面下面到上面的2/3的位置以上较为合适,位置太低,易接触油面,造成齿轮油的飞溅。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加大排气孔及排气导管孔径,增加可供过滤颗粒灰尘、透气性良好的滤纸,并根据需要,在机器工作期间定期清理、更换滤纸。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应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割台摘穗箱,在机械工作过程中,摘穗箱排气孔在箱体的侧面,既能防止灰尘等杂物堵塞排气孔,又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机械故障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