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04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日益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极其严重,所以植树造林、退耕还田是生态重建的必要措施,植树造林不但可以使水土得到保持,更加美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在雨季可以有效的对农田进行防护,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在人们心中植下了绿荫,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挖坑是一个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仅靠人工进行挖坑不但增强了工人的强度,而且效率非常的低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挖坑机,使植树时的挖坑作业进入了机械化,但现有的挖坑机体积庞大,在移动的过程中非常的不方便,在实际的挖坑中灵活度不佳,挖坑深度很难控制,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包括挖坑装置底座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发动机的下部输出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支撑架的前后部居中设有固定套环,所述挖坑装置底座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挖坑装置底座的上端左右两侧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上端连接于支撑架,所述挖坑装置底座的上端前后部安装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挖坑装置底座的下部安装有移动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滑接于固定套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转轴贯穿于支撑架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挖坑装置底座通过移动轮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发动机带动转轴转动,挖坑作业时,液压缸控制液压杆向下收缩,使得支撑架与转轴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套环向下移动,固定杆滑接于固定套环的内部,支撑架向下移动时,固定杆起到稳固支撑架的作用,通过与固定杆的表面设有刻度的位移,便于观察挖坑深度,在达到挖坑深度时,可及时停止挖坑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支撑架、3液压杆、4液压缸、5挖坑装置底座、6移动轮、7通孔、8固定杆、9刻度、10固定套环、11转轴、12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果树栽培用挖坑装置,包括挖坑装置底座5和发动机1,所述发动机1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发动机1的下部输出端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表面设有螺旋叶片12,所述支撑架2的前后部居中设有固定套环10,所述挖坑装置底座5的内部设有通孔7,所述挖坑装置底座5的上端左右两侧安装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的内部设有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3的上端连接于支撑架2,所述挖坑装置底座5的上端前后部安装有固定杆8。

进一步的,所述挖坑装置底座5的下部安装有移动轮6,通过移动轮6的设置,使得挖坑装置底座5移动便利,进而使得挖坑装置移动灵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8的表面设有刻度9,通过刻度9的设置,当发动机1带动转轴11转动,挖坑作业时,液压缸4控制液压杆3向下收缩,使得支撑架2与转轴11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套环10向下移动,通过与固定杆8的表面设有刻度9的位移,便于观察挖坑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8滑接于固定套环10的内部,通过固定杆8和固定套环10的设置,固定杆8滑接于固定套环10的内部,支撑架2向下移动时,固定杆8起到稳固支撑架2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1贯穿于支撑架2和通孔7,通过通孔7的设置,转轴11贯穿于支撑架2和通孔7,使得转轴11位于挖坑装置底座5的内部,使得结构简洁,使用方便。

具体的,使用时,将挖坑装置底座5通过移动轮6移动至适当位置处,发动机1带动转轴11转动,挖坑作业时,液压缸4控制液压杆3向下收缩,使得支撑架2与转轴11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套环10向下移动,固定杆8滑接于固定套环10的内部,支撑架2向下移动时,固定杆8起到稳固支撑架2的作用,通过与固定杆8的表面设有刻度9的位移,便于观察挖坑深度,完成挖坑作业后,将挖坑装置底座5移动至下一地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