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14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养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中小型的养鸡场,在给鸡喂料时多是人工喂料,即工人沿饲料槽边走边将饲料放进饲料槽内。由于饲料槽较长,使得喂料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手工喂料存在喂料不均匀,饲料的浪费;同时由于用手端料斗往鸡食槽中倾撒,时有被鸡啄伤。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喂料机进行投喂饲料,但是饲喂工作应具备可靠、操作方便、按时定量供应,提供同样采食条件,饲料损失小,不易污染饲料,噪音小等特点。现有的喂料机在喂料过程中难以使得饲料分布均匀,这样难以控制鸡的进食量,从而影响鸡的正常的生长,且存在饲料容易污染,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包括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上方的喂料斗,所述槽体内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内部中间位置设有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顶部设有凸出块,所述喂料斗由第一斗体、第二斗体和第三斗体组成,所述凸出块外部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斗体套设在所述凸出块外侧且内底部边缘处设有嵌入所述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的凸环部,所述第三斗体四周外壁上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凸出块顶部端面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延伸段经过所述第二斗体并伸入所述第一斗体内,所述第一斗体内的所述支撑柱内与所述第二斗体内的所述支撑柱内分别设有第一导滑槽和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之间的所述支撑柱内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下两侧分别动力连接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以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向上延伸段贯穿所述第一电机上方的所述支撑柱壁体并伸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向下延伸段贯穿所述第一电机下方的所述支撑柱壁体并伸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导滑槽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一支杆且与所述第一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支杆且与所述第二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凸环部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斗体为漏斗形斗体。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杆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斗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二斗体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杆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柱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杆内对称设有空腔,每个所述空腔内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锥形轮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二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轮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空腔底部设有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与所述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形轮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杆内底壁并向下延伸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向下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斗体内且末端与所述第二支杆顶部转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外表面上等距排布有多组搅拌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斗体上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底部边缘处设有内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斗体顶部内侧边缘处设有用以与所述内螺纹连接部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连接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贯穿所述凸环部且所述控制元件顶面与所述凸环部顶面等高,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当所述第三斗体向上移动到顶端时,所述控制元件与滑槽内顶壁相抵接,此时所述控制元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凸出块外部设滑槽,第三斗体套设在凸出块外侧且内底部边缘处设嵌入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的凸环部,第三斗体四周外壁上均开设开口,从而实现喂料斗滑动以及开口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2.通过凸出块顶部端面设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顶部延伸段经过第二斗体并伸入第一斗体内,第一斗体内的支撑柱内与第二斗体内的支撑柱内分别设第一导滑槽和第二导滑槽,第一导滑槽与第二导滑槽之间的支撑柱内设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下两侧分别动力连接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以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第一支杆且与第一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支杆且与第二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喂料斗的上下移动,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第一支杆内部中间位置设第二电机,支撑柱两侧的第一支杆内对称设空腔,每个空腔内侧壁上均设第一锥形轮,第一锥形轮与第二电机之间设转动杆,转动杆靠近第二电机一端与第二电机转动配合连接,转动杆远离第二电机一端与第一锥形轮转动配合连接,空腔底部设第二锥形轮,第二锥形轮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第二锥形轮底部设贯穿第一支杆内底壁并向下延伸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向下延伸段伸入第二斗体内且末端与第二支杆顶部转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将喂料斗内的饲料搅拌均匀。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能自动控制喂料速度以及喂料量,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喂料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本发明的喂料斗的右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养鸡用喂料设备,包括槽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1上方的喂料斗5,所述槽体1内设有锥形槽2,所述锥形槽2内部中间位置设有锥形凸台3,所述锥形凸台3顶部设有凸出块4,所述喂料斗5由第一斗体51、第二斗体52和第三斗体53组成,所述凸出块4外部设有滑槽41,所述第三斗体53套设在所述凸出块4外侧且内底部边缘处设有嵌入所述滑槽41内滑动配合连接的凸环部532,所述第三斗体53四周外壁上均开设有开口531,所述凸出块4顶部端面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顶部延伸段经过所述第二斗体52并伸入所述第一斗体51内,所述第一斗体51内的所述支撑柱7内与所述第二斗体52内的所述支撑柱7内分别设有第一导滑槽71和第二导滑槽72,所述第一导滑槽71与所述第二导滑槽72之间的所述支撑柱7内设有第一电机73,所述第一电机73上下两侧分别动力连接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711以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721,所述第一螺杆711向上延伸段贯穿所述第一电机73上方的所述支撑柱7壁体并伸入所述第一导滑槽71内且与所述第一导滑槽71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721向下延伸段贯穿所述第一电机73下方的所述支撑柱7壁体并伸入所述第二导滑槽72内且与所述第二导滑槽72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滑槽71内的所述第一螺杆71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一支杆54且与所述第一导滑槽7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滑槽72内的所述第二螺杆72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二支杆55且与所述第二导滑槽7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凸环部53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73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斗体52为漏斗形斗体。

其中,所述第一导滑槽71与所述第二导滑槽72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支杆54与所述第二支杆55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一斗体5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55左右两侧均与所述第二斗体52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73将喂料斗5向上抬起,使得开口531高于凸出块4,从而实现自动喂料。

其中,所述第一支杆54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机5412,所述支撑柱7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杆54内对称设有空腔541,每个所述空腔541内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锥形轮5411,所述第一锥形轮5411与所述第二电机5412之间设有转动杆5416,所述转动杆5416靠近所述第二电机5412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412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5416远离所述第二电机5412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轮5411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空腔541底部设有第二锥形轮5413,所述第二锥形轮5413与所述第一锥形轮541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形轮5413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杆54内底壁并向下延伸设置的转动轴5414,所述转动轴5414向下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斗体52内且末端与所述第二支杆55顶部转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将喂料斗5内的饲料搅拌均匀。

其中,所述转动轴5414外表面上等距排布有多组搅拌叶5415,从而提高搅拌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斗体51上方设有端盖6,所述端盖6底部边缘处设有内螺纹连接部61,所述第一斗体51顶部内侧边缘处设有用以与所述内螺纹连接部61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连接部512,从而实现防止异物落入,造成设备损坏,同时防止污染物落入造成饲料污染。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元件5321,所述控制元件5321贯穿所述凸环部532且所述控制元件5321顶面与所述凸环部532顶面等高,所述控制元件5321与所述第一电机73电连接,当所述第三斗体53向上移动到顶端时,所述控制元件5321与滑槽41内顶壁相抵接,此时所述控制元件5321控制所述第一电机73停止转动。

初始状态时,第三斗体53底部端面与锥形凸台3顶部端面相抵接,此时,凸环部532位于滑槽41的最底部,同时,第一支杆54和第二支杆55分别位于第一导滑槽71和第二导滑槽72的最底部位置,此时,凸出块4顶部端面与第二斗体52底部端面以及第三斗体53顶部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需要自动喂料使用时,通过旋拧端盖6,使端盖6上的内螺纹连接部61从第一斗体51顶部的外螺纹连接部512上逐渐旋出,当旋出端盖6后,将饲料混倒入第一斗体51和第二斗体52之间的腔体内,然后通过第二电机5412带动转动杆5416转动,由转动杆5416带动空腔541内的第一锥形轮5411转动,并由第一锥形轮5411带动第二锥形轮5413转动,通过第二锥形轮5413带动转动轴5414以及转动轴5414上的搅拌叶5415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拌工作,当搅拌完成后,通过第一电机73控制第一螺杆711以及第二螺杆721转动,由第一螺杆711以及第二螺杆721的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导滑槽71内的第一支杆54和第二导滑槽72内的第二支杆55分别沿第一导滑槽71和第二导滑槽72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斗体51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杆55左右两侧均与第二斗体5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以第一支杆54和第二支杆55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喂料斗5逐渐向上移动,此时,第三斗体53底部端面逐渐远离锥形凸台3顶部端面,同时,凸环部532沿滑槽41逐渐向上移动,同时,第三斗体53内的开口531逐渐高出凸出块4顶部端面,此时,第一斗体51和第二斗体52内搅拌完成的饲料落入第三斗体53内,然后经第三斗体53上的开口531落入锥形凸台3的锥面上后滑入槽体1内的锥形槽2内,此过程中控制第二电机5412同步转动,加速饲料落料速度,通过第一电机73控制带动第一螺杆711以及第二螺杆721转动控制喂料斗5上下移动,实现调节开口531开口的大小,当需要将开口531调节最大时如图4所示,通过第一电机73控制带动第一螺杆711以及第二螺杆721转动,第一螺杆711和第二螺杆721的转动带动第一支杆54和第二支杆55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支杆54和第二支杆55移动到第一导滑槽71和第二导滑槽72的最顶部位置,同时,凸环部532顶部端面与滑槽41内顶壁相抵接,此时第一电机73停止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凸出块外部设滑槽,第三斗体套设在凸出块外侧且内底部边缘处设嵌入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的凸环部,第三斗体四周外壁上均开设开口,从而实现喂料斗滑动以及开口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2.通过凸出块顶部端面设向上延伸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顶部延伸段经过第二斗体并伸入第一斗体内,第一斗体内的支撑柱内与第二斗体内的支撑柱内分别设第一导滑槽和第二导滑槽,第一导滑槽与第二导滑槽之间的支撑柱内设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下两侧分别动力连接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以及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第一支杆且与第一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支杆且与第二导滑槽滑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喂料斗的上下移动,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第一支杆内部中间位置设第二电机,支撑柱两侧的第一支杆内对称设空腔,每个空腔内侧壁上均设第一锥形轮,第一锥形轮与第二电机之间设转动杆,转动杆靠近第二电机一端与第二电机转动配合连接,转动杆远离第二电机一端与第一锥形轮转动配合连接,空腔底部设第二锥形轮,第二锥形轮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第二锥形轮底部设贯穿第一支杆内底壁并向下延伸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向下延伸段伸入第二斗体内且末端与第二支杆顶部转动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将喂料斗内的饲料搅拌均匀。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能自动控制喂料速度以及喂料量,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