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133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农业用储水装置主要收集雨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可在枯水季节保证农业园的正常供水,该装置主要由集水池、过滤器和储水池组成,并在储水池内设置与控制器连接的水位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灌溉的目的。

温室大棚技术由于可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并提供反季农作物产品而得到广泛应用。温室大棚多以塑料薄膜覆盖在支架结构上形成密闭保温空间,利用阳光照射获得较高的室内温度,但在夜间时,由于无阳光照射,并且夜间的环境温度较低,因此,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无法保持,尤其在冬季,环境温度非常低,在某些北方,冬季夜晚温度可低至零下十几度。目前尚未有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该装置收集雨水等自然降水,进行过滤后储存在储水池中,抽取储水池中的水并利用太阳能对其加热保温,即可在夜间通向温室大棚内,保证温室大棚所需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包括集水池和设置在集水池侧壁的排水管、储水池和设置在储水池一侧的进水管以及设置在集水池和储水池之间的旋流器,所述排水管与旋流器连通,旋流器的出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储水池的另一侧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有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的顶部连接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的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温水箱的出口连接有热水管;还包括温室大棚,所述热水管与温室大棚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集水池中收集的雨水等自然降水中通常会带有较多大块的杂质,经排水管流入旋流器将杂质分离排出后再流入储水池中,可避免堵塞管道。在储水池的出口连接保温水箱,通过保温水箱顶部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并传递给保温水箱中的水,水吸热后升温并在保温层的作用下保持一定温度。当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无法达到所需温度时,保温水箱中的热水经热水管流向温室大棚,即可保证温室大棚所需温度。

所述温室大棚内设有暖气片,所述热水管与暖气片连接。暖气片是一种以采暖为主的散热器,通过吸收热水管中热水的热量,然后向周围空间散热,从而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所述温室大棚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所述储水池和保温水箱的内壁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水池和保温水箱中的水位。

所述排水管、出水管和热水管均设有水泵和电磁阀。水泵用于保证水可由集水池经储水池、保温水箱,最终流向温室大棚。电磁阀用于控制水的流通和关闭。

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台电连接。水位传感器可将储水池中的水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排水管的电磁阀打开,使集水池中的水流入储水池,使储水池实现自动蓄水,并在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蓄水。白天,可由控制台控制出水管的电磁阀打开,使储水池中的水流入保温水箱,使保温水箱实现自动蓄水,并在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蓄水,保温水箱中的水通过太阳能加热并保温,待用。夜间,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热水管的电磁阀打开,保温水箱中的热水输送至温室大棚内,通过温室大棚内的暖气片使温度提高,并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通入热水。

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该保温层的密度高,无污染,隔热,保温效果持久。

所述进水管设有用于对旋流器排出的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过滤器可进一步排出水中的杂质,避免管道堵塞。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该装置收集雨水等自然降水,并在过滤后储存在储水池中,白天,将储水池中的水通入保温水箱,通过太阳能加热保温水箱中的水并保温。当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无法达到所需温度时,保温水箱中的热水经热水管流向温室大棚,即可保证温室大棚所需温度;

2.通过在储水池和保温水箱中设置与控制台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可将储水池和保温水箱中的水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排水管和出水管的电磁阀打开,使储水池和保温水箱实现自动蓄水并在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蓄水;

3.通过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热水管的电磁阀打开,保温水箱中的热水经热水管流向温室大棚,使温室大棚实现自动升温,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通入热水;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降水,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集水池,2-水泵,3-电磁阀,4-排水管,5-旋流器,6-过滤器,7-进水管,8-储水池,9-水位传感器,10-出水管,11-保温水箱,12-保温层,13-平板太阳能集热器,14-热水管,15-暖气片,16-温度传感器,17-温室大棚。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夜间保温的储水装置,包括集水池1和设置在集水池1侧壁的排水管4、储水池8和设置在储水池8一侧的进水管7以及设置在集水池1和储水池8之间的旋流器5,所述排水管4与旋流器5连通,旋流器5的出口与进水管7连通,所述储水池8的另一侧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连接有保温水箱11,所述保温水箱11的顶部连接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13,保温水箱11的外壁设有保温层12,保温水箱11的出口连接有热水管14;还包括温室大棚17,所述热水管14与温室大棚17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集水池1中收集的雨水等自然降水中通常会带有较多大块的杂质,经排水管4流入旋流器5将杂质分离排出后再流入储水池8中,可避免堵塞管道。在储水池8的出口连接保温水箱11,通过保温水箱11顶部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13吸收太阳能并传递给保温水箱11中的水,水吸热后升温并在保温层12的作用下保持一定温度。当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温室大棚17内的温度无法达到所需温度时,保温水箱11中的热水经热水管14流向温室大棚17,即可保证温室大棚17所需温度。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温室大棚17内设有暖气片15,所述热水管14与暖气片15连接。暖气片15是一种以采暖为主的散热器,通过吸收热水管14中热水的热量,然后向周围空间散热,从而提高温室大棚17内的温度。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温室大棚17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用于检测温室大棚17内的温度。储水池8和保温水箱11的内壁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9,水位传感器9用于检测储水池8和保温水箱11中的水位。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排水管4、出水管10和热水管14均设有水泵2和电磁阀3。水泵2用于保证水可由集水池1经储水池8、保温水箱11,最终流向温室大棚17。电磁阀3用于控制水的流通和关闭。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温度传感器16、水位传感器9和电磁阀3均与控制台电连接。水位传感器9可将储水池8中的水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排水管4的电磁阀3打开,使集水池1中的水流入储水池8,使储水池8实现自动蓄水,并在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蓄水。白天,可由控制台控制出水管10的电磁阀3打开,使储水池8中的水流入保温水箱11,使保温水箱11实现自动蓄水,并在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蓄水,保温水箱11中的水通过太阳能加热并保温,待用。夜间,温度传感器16可将温室大棚17内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台,控制台控制热水管14的电磁阀3打开,保温水箱11中的热水输送至温室大棚17内,通过温室大棚17内的暖气片15使温度提高,并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通入热水。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保温层12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该保温层的密度高,无污染,隔热,保温效果持久。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进水管7设有用于对旋流器5排出的水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过滤器6可进一步排出水中的杂质,避免管道堵塞。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