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421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英文名称Pyraclostrobin,为甲氧丙烯酸酯类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作用,其杀菌谱广,对于多种作物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通过抑制病菌的线粒体呼吸而起作用,作用机理通过与病原菌线粒体内膜外壁上的细胞色素bc1复合体中细胞色素b的Qo中心位点结合,抑制细胞色素b与细胞色素C1间的电子传递,阻碍ATP的合成,切断了真菌的能量循环而呈现抗菌活性;属新型广谱杀菌剂,对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病害晚疫病、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炭疽病等有卓越的抗菌活性,能显著提高作物免疫力,促进作物生长,主要应用在香蕉、苹果、葡萄等果树作物上,对香蕉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病害效果显著。但用药成本高,长年单一连续用药,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因此,急需将吡唑醚菌酯与其它高效杀菌剂进行复配开发出新的组合物及环保剂型,从而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

灭菌丹,英文名称folpet,为有机硫杀菌剂,为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粮油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病害,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可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麦类锈病,赤霉病,油菜霜霉病,花生叶斑病,马铃薯晚疫病,蕃茄早疫病,烟草炭疽病,苹果炭疽病等;可与内吸性杀真菌混配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实践证明化学农药单剂的长期使用极易出现抗性问题,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风险增加,不利于环境生态安全。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杀菌效果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杀菌剂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的重量比为1-30﹕1-30、重量比优选 1-15﹕1-15、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1-5﹕1-5。

活性成分可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助剂组合配制成各种常规制剂,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5%~90%、优选40%~65%。本法明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优选为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

所述助剂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防腐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填料等,均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助剂

经申请人大量实验证实,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杀菌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及持效期,主要是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在防治黄瓜霜霉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褐斑病等方面效果优异。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于单剂,持效期长。2、可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降低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 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作物病害如黄瓜霜霉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褐斑病、玉米大斑病等都有较高的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生物测定实例一: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

称取一定量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原药用溶剂稀释后,分别再加入吐温-80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在母液的基础上,按预试验结果,配制5个以上系列供试浓度的稀释液,每个浓度设4个以上重复。分别按照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预定配比,用灭菌水将母液稀释至适当系列浓度。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含有适量的二甲基亚砜和吐温-80的灭菌水溶液作对照(CK)。取2ml药液加入到装有38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3ml,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皿接入直径 0.4cm的菌饼一个。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6±1℃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3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丝生长抑制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具有增效作用,配比在30-1:1-3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

生物测定实例二: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配比在30-1:1-3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50以上。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两种有效成分加工成的制剂,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

实施例1:50%悬浮剂

吡唑醚菌酯25%、灭菌丹25%、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8%、黄原胶2%、膨润土3%、农乳500# 5%、异丙醇5%、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 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0%悬浮剂。

实施例2:45%可湿性粉剂

吡唑醚菌酯5%、灭菌丹40%、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 白碳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45%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80%水分散粒剂

吡唑醚菌酯20%、灭菌丹60%、烷基萘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2%、硫酸铵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 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 80%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4:39%微乳剂

吡唑醚菌酯30%、灭菌丹9%、N-甲基吡咯烷酮10%、异丙醇15%、农乳500#5%、农乳1601# 5%、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 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39%微乳剂。

田间应用实施例一:

试验对象:苹果褐斑病

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24部分:设计本申请制剂以及对比制剂对苹果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共设28个小区,每小区4棵成株树。各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器械采用工农26型高压机动喷雾器,以树冠内全部枝梢叶片均匀着药,滴水为止。药后14天采用叶片分级法调查其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组合使用对苹果褐斑病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具有增效作用。并且无药害产生,表现安全。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