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60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秋葵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秋葵又名秋葵夹、咖啡黄葵、补肾草、漏芦花、羊角豆、羊角菜、越南芝麻、洋辣椒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现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并以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及欧洲、非洲、中东等地栽培较多,我国很多省份也有种植。由于秋葵口感嫩滑,具有特殊的香味与风味,其嫩果中的汁液具有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强肾补虚、健胃整肠之功效,使其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现有方法种植的黄秋葵,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逐年加重、生长缓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黄秋葵长势旺、抗病害能力强,栽培得到的黄秋葵产量高、品质佳。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和浸种

预处理:选择成熟、优质的黄秋葵种子,筛选除去瘪粒及破损粒,放入浓度为0.1~0.2mol/l、温度为15~20℃的氟硅酸钠溶液中,并以100~110r/min的转速搅拌10~20min,捞出,晾干;

浸种:将前述晾干的种子放入浸种液中浸种40~50min,捞出,晾干;

(2)、包衣处理

取步骤(1)浸种后的种子,在种子远离胚芽的一端使用针扎破表皮,然后用包衣剂制成包衣种子,包衣后置于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

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35~40份、草木灰29~31份、纳米硒粉剂24~26份、亚硒酸钠12~15份、硫酸锌9~11份和水35~40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包衣剂;

(3)、播种育苗

在育苗盘中放入育苗基质,将步骤(2)包衣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控制株距为20~22cm;

(4)、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种植地,种植前25~40天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耕层深度为25~35cm,结合深耕每亩施入100~120kg农家肥、80~90kg草木灰和30~40kg尿素;

(5)、移栽定植

待步骤(3)中的黄秋葵苗长至15~20cm进行移栽,在步骤(4)整地后的种植地中做畦,垄高为18~21cm,垄宽55~75cm,每垄移栽两行,垄间开排水沟,沟宽度为35~40cm;

(6)、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移栽定植后30~40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有机肥70~80kg;在幼苗生长期间,分别在早上9点以前和下午日落后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为35~60%;

中耕除草及培土:在现花蕾之前进行2~3次中耕,及时消除杂草;

(7)、采收。

其中,所述步骤(1)中黄秋葵种子的品种为五角、五福和卡里巴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浸种液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硼砂14~16份、丙二醇14~16份、硝酸钾9~11份、硫酸镁9~11份、硫酸镍4~6份、高锰酸钾4~6份和水54~57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所述浸种液。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园土19~21份、腐熟鸡粪14~16份、膨润土14~16份、玉米秸秆粉9~11份、稻壳粉9~11份、电气石粉4~6份和腐殖质2~3份,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60~65%,得到所述育苗基质。

其中,所述步骤(3)中播种深度为3~6mm,播种后覆盖地膜,待80%以上的种子出芽后破膜放苗。

其中,所述步骤(5)中移栽定植时黄秋葵苗的株距控制为45~50cm,行距控制为50~55cm。

其中,所述步骤(5)移栽时摘除黄秋葵主干上的顶芯并在伤口上涂抹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尿素9~11份、碳酸氢钠4~6份、糊化淀粉4~6份、硫酸亚铁2~3份、蓖麻油2~3份和水24~26份。

其中,所述步骤(7)采收为黄秋葵果实长至8~10cm时采收,第一果采收后,每隔2~4天收一次;8月盛果期,每1~2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每3~4天采收一次。

其中,所述步骤(6)的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45~50份、豆渣40~45份、香椿叶34~36份、冬瓜皮29~31份、贝壳粉14~16份、糊化淀粉14~16份、磷酸二氢铵9~11份、氨基酸9~11份、腐殖酸4~6份和氯化钾2~3份。

其中,所述步骤(7)中肥水管理还包括在生长后期采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黄秋葵长势旺、抗病害能力强,栽培得到的黄秋葵产量高、品质佳,具体如下:

(1)、本发明栽培过程中黄秋葵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抗逆性强,病虫害发生率低,促进了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栽培的黄秋葵产量大、果实饱满、营养丰富、口感细嫩润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本发明在选种后用浸种液浸种,能够提高种皮通透性,提高种子内细胞代谢的速度,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抗病害能力,从而提高幼苗成活率;

(3)、本发明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用于提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活力,进一步促进发芽,增强抗逆性,使得幼苗生长旺且长势齐;在包衣剂中添加纳米硒粉剂和亚硒酸钠,可以提高黄秋葵的硒含量,增加了其营养价值,在富硒地区和缺硒地区均可栽培;

(4)、本发明的育苗基质具有抗病菌、抗虫的作用;另外,在包衣处理前将种子远离胚芽的一端使用针扎破表皮,促进了种子出芽;

(5)、本发明在播种育苗时覆盖地膜,防止生长杂草和土壤冲蚀,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保水保肥,避免幼苗受到病害和腐烂,使根部成长良好;

(6)、本发明的有机肥,提供黄秋葵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可以提高植株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率,促进花芽分化,添加的氨基酸和腐殖酸肥有助于提高植株吸收营养和光合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坐果率;

(7)、本发明可以栽培得到无公害无污染的秋葵,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通过喷洒农药来除虫的危害,绿色环保,无农药残留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和浸种

预处理:选择成熟、优质的黄秋葵种子,筛选除去瘪粒及破损粒,放入浓度为0.1mol/l、温度为15℃的氟硅酸钠溶液中,并以1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捞出,晾干;

浸种:将前述晾干的种子放入浸种液中浸种40min,捞出,晾干;

(2)、包衣处理

取步骤(1)浸种后的种子,在种子远离胚芽的一端使用针扎破表皮,然后用包衣剂制成包衣种子,包衣后置于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

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35份、草木灰29份、纳米硒粉剂24份、亚硒酸钠12份、硫酸锌9份和水35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包衣剂;

(3)、播种育苗

在育苗盘中放入育苗基质,将步骤(2)包衣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控制株距为20cm;

(4)、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壤土作为种植地,种植前25天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耕层深度为25cm,结合深耕每亩施入100kg农家肥、80kg草木灰和30kg尿素;

(5)、移栽定植

待步骤(3)中的黄秋葵苗长至15cm进行移栽,在步骤(4)整地后的种植地中做畦,垄高为18cm,垄宽55cm,每垄移栽两行,垄间开排水沟,沟宽度为35cm;

(6)、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移栽定植后30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有机肥70kg;在幼苗生长期间,分别在早上9点以前和下午日落后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为35%;

中耕除草及培土:在现花蕾之前进行2次中耕,及时消除杂草;

(7)、采收。

其中,所述步骤(1)中黄秋葵种子的品种为五角。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浸种液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硼砂14份、丙二醇14份、硝酸钾9份、硫酸镁9份、硫酸镍4份、高锰酸钾4份和水54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所述浸种液。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园土19份、腐熟鸡粪14份、膨润土14份、玉米秸秆粉9份、稻壳粉9份、电气石粉4份和腐殖质2份,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60%,得到所述育苗基质。

其中,所述步骤(3)中播种深度为3mm,播种后覆盖地膜,待80%以上的种子出芽后破膜放苗。

其中,所述步骤(5)中移栽定植时黄秋葵苗的株距控制为45cm,行距控制为50cm。

其中,所述步骤(5)移栽时摘除黄秋葵主干上的顶芯并在伤口上涂抹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尿素9份、碳酸氢钠4份、糊化淀粉4份、硫酸亚铁2份、蓖麻油2份和水24份。

其中,所述步骤(7)采收为黄秋葵果实长至8cm时采收,第一果采收后,每隔2天收一次;8月盛果期,每1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每3天采收一次。

其中,所述步骤(6)的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45份、豆渣40份、香椿叶34份、冬瓜皮29份、贝壳粉14份、糊化淀粉14份、磷酸二氢铵9份、氨基酸9份、腐殖酸4份和氯化钾2份。

其中,所述步骤(7)中肥水管理还包括在生长后期采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天喷1次,连喷2次。

实施例2

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和浸种

预处理:选择成熟、优质的黄秋葵种子,筛选除去瘪粒及破损粒,放入浓度为0.2mol/l、温度为20℃的氟硅酸钠溶液中,并以110r/min的转速搅拌20min,捞出,晾干;

浸种:将前述晾干的种子放入浸种液中浸种50min,捞出,晾干;

(2)、包衣处理

取步骤(1)浸种后的种子,在种子远离胚芽的一端使用针扎破表皮,然后用包衣剂制成包衣种子,包衣后置于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

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40份、草木灰31份、纳米硒粉剂26份、亚硒酸钠15份、硫酸锌11份和水40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包衣剂;

(3)、播种育苗

在育苗盘中放入育苗基质,将步骤(2)包衣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控制株距为20~22cm;

(4)、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砂壤土作为种植地,种植前40天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耕层深度为35cm,结合深耕每亩施入120kg农家肥、90kg草木灰和40kg尿素;

(5)、移栽定植

待步骤(3)中的黄秋葵苗长至20cm进行移栽,在步骤(4)整地后的种植地中做畦,垄高为21cm,垄宽75cm,每垄移栽两行,垄间开排水沟,沟宽度为40cm;

(6)、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移栽定植后40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有机肥80kg;在幼苗生长期间,分别在早上9点以前和下午日落后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0%;

中耕除草及培土:在现花蕾之前进行3次中耕,及时消除杂草;

(7)、采收。

其中,所述步骤(1)中黄秋葵种子的品种为五福。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浸种液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硼砂16份、丙二醇16份、硝酸钾11份、硫酸镁11份、硫酸镍6份、高锰酸钾6份和水57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所述浸种液。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园土21份、腐熟鸡粪16份、膨润土16份、玉米秸秆粉11份、稻壳粉11份、电气石粉6份和腐殖质3份,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65%,得到所述育苗基质。

其中,所述步骤(3)中播种深度为6mm,播种后覆盖地膜,待80%以上的种子出芽后破膜放苗。

其中,所述步骤(5)中移栽定植时黄秋葵苗的株距控制为50cm,行距控制为55cm。

其中,所述步骤(5)移栽时摘除黄秋葵主干上的顶芯并在伤口上涂抹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尿素11份、碳酸氢钠6份、糊化淀粉6份、硫酸亚铁3份、蓖麻油3份和水26份。

其中,所述步骤(7)采收为黄秋葵果实长至10cm时采收,第一果采收后,每隔4天收一次;8月盛果期,每2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每4天采收一次。

其中,所述步骤(6)的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50份、豆渣45份、香椿叶36份、冬瓜皮31份、贝壳粉16份、糊化淀粉16份、磷酸二氢铵11份、氨基酸11份、腐殖酸6份和氯化钾3份。

其中,所述步骤(7)中肥水管理还包括在生长后期采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实施例3

一种富硒黄秋葵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和浸种

预处理:选择成熟、优质的黄秋葵种子,筛选除去瘪粒及破损粒,放入浓度为0.1mol/l、温度为17℃的氟硅酸钠溶液中,并以105r/min的转速搅拌15min,捞出,晾干;

浸种:将前述晾干的种子放入浸种液中浸种45min,捞出,晾干;

(2)、包衣处理

取步骤(1)浸种后的种子,在种子远离胚芽的一端使用针扎破表皮,然后用包衣剂制成包衣种子,包衣后置于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

所述包衣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淀粉37份、草木灰30份、纳米硒粉剂25份、亚硒酸钠13份、硫酸锌10份和水37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包衣剂;

(3)、播种育苗

在育苗盘中放入育苗基质,将步骤(2)包衣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入育苗盘进行育苗,控制株距为21cm;

(4)、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壤土作为种植地,种植前30天对种植地进行深耕,耕层深度为30cm,结合深耕每亩施入110kg农家肥、85kg草木灰和35kg尿素;

(5)、移栽定植

待步骤(3)中的黄秋葵苗长至17cm进行移栽,在步骤(4)整地后的种植地中做畦,垄高为20cm,垄宽60cm,每垄移栽两行,垄间开排水沟,沟宽度为37cm;

(6)、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移栽定植后35天,追肥一次,每亩追施有机肥75kg;在幼苗生长期间,分别在早上9点以前和下午日落后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为40%;

中耕除草及培土:在现花蕾之前进行2次中耕,及时消除杂草;

(7)、采收。

其中,所述步骤(1)中黄秋葵种子的品种为卡里巴。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浸种液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硼砂15份、丙二醇15份、硝酸钾10份、硫酸镁10份、硫酸镍5份、高锰酸钾5份和水56份,将前述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所述浸种液。

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园土20份、腐熟鸡粪15份、膨润土15份、玉米秸秆粉10份、稻壳粉10份、电气石粉5份和腐殖质2.5份,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63%,得到所述育苗基质。

其中,所述步骤(3)中播种深度为4mm,播种后覆盖地膜,待80%以上的种子出芽后破膜放苗。

其中,所述步骤(5)中移栽定植时黄秋葵苗的株距控制为47cm,行距控制为52cm。

其中,所述步骤(5)移栽时摘除黄秋葵主干上的顶芯并在伤口上涂抹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尿素10份、碳酸氢钠5份、糊化淀粉5份、硫酸亚铁2.5份、蓖麻油2.5份和水25份。

其中,所述步骤(7)采收为黄秋葵果实长至9cm时采收,第一果采收后,每隔3天收一次;8月盛果期,每1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每4天采收一次。

其中,所述步骤(6)的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47份、豆渣43份、香椿叶35份、冬瓜皮30份、贝壳粉15份、糊化淀粉15份、磷酸二氢铵10份、氨基酸10份、腐殖酸5份和氯化钾2.5份。

其中,所述步骤(7)中肥水管理还包括在生长后期采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6天喷1次,连喷2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