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26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栽培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学名:gastrodiaelatabl.)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生长靠密环菌供给予营养,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土壤只起基质固定的作用。天麻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尤其是野生的药用效果更佳。由于天麻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且无毒副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多年来一直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药用或食用,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麻的人工栽培不争农田、肥料和劳力,且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特别适合在山区推广发展。但是,传统天麻栽培技术存在着较多的缺陷,1.人工天麻的品质比野生天麻差;2.菌材全凭异地运来,利用率较低,消耗量较高;3.由于地点相对狭窄,有的采用连作,导致病虫害增加,种性退化加剧;4.由于栽培规模的扩大,天麻种源“大挪移”,即从栽培较早、规模较大地区引进麻种,使许多具有地道天麻药材的地方丢失了自己的地道优势;5.虽然采用了蜜环菌为天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但其栽培过程易被杂菌污染,容易导致天麻霉变、腐烂,从而导致天麻的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6.如在接种时,采用菌材菌枝,使得对菌种的要求较高,接触面积较小,接菌成功率较低;7.产量低,平均亩产天麻约250公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解决现有天麻栽培中产量低品质差,菌材利用率低,消耗量高,天麻非“地道性”,密环菌与木材接触面小,接种成功率低,易被杂菌污染,天麻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麻仿野生种植优质菌床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5-25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穴底面设置15°斜度的目的是便于排水,防止积水;设置穴间距和行距的目的是隔离污染和方便人工作业;主材和辅主材的加工及其摆放方式的目的是增大密环菌与木材切口的接触面积,以便菌丝快速生长;用细土填实主材和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的目的是防止污染;将密环菌菌块放在斜口交界处的目的是以便快速接种;树叶腐烂后会变成腐殖土,腐殖土疏松,透水通气性能好,便于密环菌菌丝生长;覆细土的目的是保湿,隔离杂菌;麻种分级的目的是便于栽培时均匀搭配,充分利用菌床营养;用细土填缝隙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用细土盖严麻种的目的是保护种子头,以防在覆杂土时碎石和杂物损伤种子头;9月中旬之前不割杂草,目的是遮阴和保湿,9月中旬开始除掉杂草的目的是防鼠害;手工取出天麻的目的是以防伤害天麻。

进一步的,所述密环菌为第一代菌种。第一代菌种活力强,繁殖快,生长迅速。

进一步的,所述木材为原始林地上的非油质性木材。非油质性木材不脱皮,营养充足,使密环菌菌丝生长速度快。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一级麻种、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摆放时均头朝上向菌床外侧倾斜15°。便于麻种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不相互挤压,确保商品天麻品相好,价值高。

进一步的,在每个摆放好的所述一级麻种、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接有密环菌的辅主材,所述辅主材斜面与所述麻种相接触。增加菌丝量,从而为麻种提供充足的营养。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10-20cm。确保天麻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相互之间不挤压。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15cm。确保天麻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相互之间不挤压。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表面形状是用土壤垒成的扁平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便于采挖时准确找到位置。

进一步的,步骤(4)中覆土后,所述穴呈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上表面是与水平面呈15°夹角的斜面。便于采挖。

进一步的,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之后带手套从所述斜面的下口开始刨土并取出商品天麻。以防伤害天麻。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

所述非油质性木材是指:在腐烂过程中不脱皮的木材。

所述细土是指:野外抛开表土后,挑出碎石及杂质颗粒的土壤。

所述密环菌:来自市售的第一代菌种。

所述无性繁殖0代种:利用原有老菌床直接培育第一次采收的麻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了天麻的成活率,不需要施用化肥,不打农药,有效保证天麻品质,提高野生天麻的产量,天麻个头大,体型好,可以连续采收2次;(2)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推动生态农业林下无公害天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3)不易被杂菌感染;(4)为天麻营造适宜天麻生长的仿野生生长环境;(5)增大了密环菌与木材的接触面积,培养更多的密环菌,为种子萌发提供丰富的营养;(6)第一代菌种活性高,繁殖能力强,接种成功率高;(7)产量高,平均亩产天麻500-600公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5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实施例中,天麻产量500-600公斤/亩。

实施例2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10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实施例中,天麻产量500-600公斤/亩。

实施例3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互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15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实施例中,天麻产量500-600公斤/亩。

实施例4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20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实施例中,天麻产量500-600公斤/亩。

实施例5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撒零星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25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实施例中,天麻产量500-600公斤/亩。

对比例1

一种天麻仿野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床培育;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25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对比例中,天麻产量200-400公斤/亩。

对比例2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20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对比例中,天麻产量200-400公斤/亩。

对比例3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除杂草:3月中旬到9月是草木生长的旺盛时期,此期间不割草,9月中旬人工除掉所述穴表面的杂草;

(6)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对比例中,天麻产量200-400公斤/亩。

对比例4

(1)培育菌床:

a选择无污染的原始林地开穴,穴宽为30-50cm,穴长为50-70cm,穴深为10-30cm,底面斜度为15°,穴间距为10-30cm,行间距为80-100cm;

b将木材加工成主材和辅主材,所述主材长20-40cm,两端均开有斜口,中间部位开有2个v字形斜口;所述辅主材长5-25cm,两端加工成向内缩35-55°斜口,沿所述底面斜度方向横向摆放2-6根所述主材,相邻所述主材之间的距离是3-7cm,沿所述主材四周摆放所述辅主材,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互接触并均朝上,相邻所述辅主材的斜口相接触;

c将步骤b中摆放好的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

d将提前培育好的密环菌菌块接种在斜口处以及相邻斜口接触处;

e将步骤d中密环菌接种后,在表面覆盖树叶;

f抛开表土,将细土覆盖在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上,所述细土完全盖住所述主材和所述辅主材后再覆盖10-30cm细土;

(2)准备麻种:采收无性繁殖0代种,除去有病害、虫害、损伤的麻种,将麻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麻种每个重量15g以上,二级麻种每个重为6~15g,三级麻种每个重为6g以下,并装框;

(3)摆放麻种:将步骤f中表土刨开,将步骤(2)所述的一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两侧与所述辅主材斜口接触处,将步骤(2)所述二级麻种和所述三级麻种放在步骤b所述主材中间斜口处,所述麻种之间的距离为20cm;

(4)覆土:将步骤f所述细土覆盖在步骤(2)所述麻种上,填实所有缝隙并将所述麻种盖严,在所述细土上覆盖10-30cm厚的杂土,并做好表面形状;

(5)采收:播种当年11月到第二年2月之间采收,采收时用小锄头刨开表面杂土,手工取出天麻,取出天麻后覆土,采收2次。

本对比例中,天麻产量200-400公斤/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