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683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猪屎豆提取物和咪鲜胺;属于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增效组合物领域。



背景技术:

咪鲜胺(hymexazol),别名:施保克、丙氯灵;化学名: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为广谱性杀菌剂。其系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对多种作物子囊菌和半知菌病害有显著防效。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茎、叶、穗上的许多病害。

猪屎豆(crotalariapallidaait.)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猪屎豆属(crotalarialinn.)植物,别名:白猪屎豆、野苦豆、大眼兰、野黄豆草,猪屎青、野花生、大马铃、水蓼竹、响铃草。直立矮小灌木。茎枝被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2-4cm,被密毛;托叶细小,刚毛状而早落;小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3-5cm,宽1.5-2cm,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略被丝光质毛;叶脉明显。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有花20-50朵;苞片早落;花萼长4-6mm,萼筒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外折,约与萼筒等长;蝶形花冠,黄色,旗瓣嵌以紫色条纹,长约13mm,花冠远伸出花萼之外,雄蕊10,上部分离,子房长圆形,花柱内弯,柱头小。荚果长圆形,嫩时被毛,熟时近于无毛,下垂,果瓣开裂时扭转。种子20-30颗。花、果期6-10月。

据资料报道(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861-867,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其抑菌活性研究,王芳等),猪屎豆叶片提取物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具有抑制活性。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属半知菌类真菌,侵染橡胶树引起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侵染黄瓜引起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黄瓜靶斑病一直以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如寿光、沂南、莘县、济阳等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巴西橡胶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叶片、枝条,造成橡胶树周年反复落叶甚至幼树死亡,严重降低干胶产量。病害症状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以鱼骨状为典型症状;对着光看,发病小叶上的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后期病斑的中央变成了银白色纸状。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发展速度极快。一般情况下,棒孢霉落叶病随种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首先发生在育苗基地苗圃,1~2年后感染新植中小苗,中小苗发生病虫害后3~5年,转移危害开割树。据张欣等人2006年调查云南和海南30个实生苗圃和部分发生胶园,有25个实生苗圃感染橡胶棒孢霉落叶病,除一个分布在云南河口外,其余24个苗圃分布在海南儋州、琼海、定安、琼中、五指山、三亚、乐东、昌江、白沙、保亭等地;发生橡胶棒孢霉落叶病的3个幼树胶园均位于海南儋州地区;发现疑似橡胶棒孢霉落叶病的3个开割胶园分别位于云南勐腊、河口和海南儋州地区。

农药的单一使用会带来抗性风险,农药复配是解决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

咪鲜胺与猪屎豆提取物的组合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猪屎豆提取物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橡胶棒孢霉落叶病、黄瓜靶斑病,也可以用于防治由棒孢霉引起的其他作物病害。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猪屎豆提取物和咪鲜胺,猪屎豆提取物和咪鲜胺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00:1~1:10,优选比例为81:1~1:1,进一步优选比例为35:1~27:1,更进一步优选比例为35:1和27:1。

所述猪屎豆提取物提取自猪屎豆叶片。

所述的猪屎豆叶片为干燥的猪屎豆叶片。

所述猪屎豆提取物和咪鲜胺的质量份数占组合物质量份数的百分比例为1%~90%,其余为农药助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如下:取若干份猪屎豆提取物,若干份咪鲜胺,若干份助剂;先将咪鲜胺和溶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助剂,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特定比例下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取猪屎豆提取物35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20份、去离子水6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特定比例下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取猪屎豆提取物27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10份、去离子水2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由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多主棒孢霉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橡胶棒孢霉落叶病。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猪屎豆提取物与咪鲜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2、咪鲜胺与猪屎豆提取物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猪屎豆提取物提取

取干燥猪屎豆叶片粉碎样品685g,用80%的乙醇提取,在50℃水浴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加水悬浮,用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浓缩得浸膏30g,接着用氯仿萃3次,合并浓缩得浸膏16g,最后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浓缩得浸膏10g,最后蒸干水得浸膏82g。

详见(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861-867,王芳等)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中记载的方法。

实施例二农药组合物的制备

组合物1号:取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35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20份、去离子水6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组合物2号:取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27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10份、去离子水2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组合物3号:取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35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20份、去离子水6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组合物4号:取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270份、咪鲜胺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醋酸仲丁酯10份、去离子水200份;将咪鲜胺和醋酸仲丁酯混合、摇匀,加入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6000转的剪切机剪切30分钟,即制得所述农药组合物。

实施例三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和咪鲜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多主棒孢霉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参照ny/t1156.2-2006;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参照ny/t1156.6-200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表1: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和咪鲜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接种后7天调查);表1中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简称为提取物(水相)。

表1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与咪鲜胺在81:1~1:1范围内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与咪鲜胺在35:1~27:1范围内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240以上;猪屎豆叶片提取物(水相)与咪鲜胺混合比例为100:1和1:10-20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则没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实施例四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和咪鲜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多主棒孢霉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参照ny/t1156.2-2006;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参照ny/t1156.6-2006)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表2: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和咪鲜胺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接种后7天调查);表2中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简称为提取物(乙酸乙酯相)。

表2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与咪鲜胺在81:1~1:1范围内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与咪鲜胺在35:1~27:1范围内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270以上;而猪屎豆叶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与咪鲜胺混合比例为100:1和1:10-20对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则没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实施例五实施例二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防治黄瓜靶斑病、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表3:实施例二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防治黄瓜靶斑病、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茎叶喷雾法)。

表3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组合物1号和组合物3号有效成分稀释倍数90毫克/千克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