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196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



背景技术:

收割机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谷物脱粒机体是收割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脱粒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收割机的性能。脱粒滚筒由动力装置带动沿轴心做轴向转动,带动作物移动和旋转而进行作物的脱粒。喂入部位作物的流动的速度对收割的速度起到很大作用,目前脱粒滚筒的喂入部分多为两叶片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喂入不畅经常在此部位造成堵塞。工作时作物与滚筒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得滚筒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很快磨损而降低功能,需要对脱粒部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喂入通畅,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易调整的收割机脱粒滚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喂入叶片、喂入锥、主轴、若干第一齿杆、若干第二齿杆、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喂入锥固定于左端盖上,所述喂入叶片呈螺旋状间隔设置于喂入锥上,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一端固定于喂入锥上,另一端固定于右端盖上,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交错间隔分布于喂入锥和右端盖之间,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中部连接有中间固定盘。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均包括管轴、钉齿以及一端套设于管轴上的中间固定座,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中部镶嵌在中间固定盘边缘且通过中间固定座与中间固定盘固定,所述中间固定座设有腰孔与中间固定盘上的安装孔配合。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齿杆相邻钉齿间距大于第二齿杆相邻钉齿间距。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钉齿的径向方向均偏离主轴轴心且偏离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喂入叶片的外径相同,喂入叶片上设有加强立板,喂入叶片与喂入锥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板。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均通过边固定座固定于喂入锥和右端盖上,所述边固定座上设有腰孔和弧形槽。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与边固定座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喂入叶片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的数量均为3个。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喂入叶片材料采用08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齿杆交错装配,连接中间固定盘,结构强度高,齿杆相对主轴的位置可调整,适用于不同的作物,方便拆卸便于维护,喂入部位采用螺旋状的叶片以及加强板和加强立板,喂入通畅,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固定盘与齿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边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示说明:1-喂入叶片,2-喂入锥,3-加强板,4-加强立板,5-第一齿杆,6-固定螺栓,7-第二齿杆,8-中间固定盘,9-右端盖,10-边固定座,11-中间固定座,12-主轴,13-左端盖,14-钉齿,15-管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至少包括若干喂入叶片(1)、喂入锥(2)、主轴(12)、若干第一齿杆(5)、若干第二齿杆(7)、左端盖(13)和右端盖(9)。为了增加喂入部位的通畅性,作物不容易堵塞,在喂入锥(2)的锥面上均匀分布三组螺旋状的喂入叶片(1),喂入叶片(1)的外径相同,喂入叶片(1)上设置了加强立板(4)可以有效的加强喂入叶片(1)的强度,为了使喂入叶片(1)在喂入锥(2)上固定更牢固,在二者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板(3),优选为3个。喂入叶片(1)采用08F材料制造,并进行表面碳氮共渗处理,增强叶片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

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一端固定于喂入锥(2)上,另一端固定于右端盖(9)上,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的数量各为3个,两种齿杆间距错开,交错分布于喂入锥(2)和右端盖(9)之间。为了增加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的强度,在二者的中间部位连接有中间固定盘(8)。如图4所示,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均包括管轴(15)、均匀间隔分布与管轴(15)上的钉齿(14)以及一端套设于管轴(15)上的中间固定座(11),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中部镶嵌在中间固定盘(8)边缘,中间固定座(11)通过固定螺栓(6)与中间固定盘(8)固定。为了便于物料在脱粒室内部的移动以及更好的脱粒,第一齿杆(5)相邻钉齿间距大于第二齿杆(7)相邻钉齿间距,钉齿(14)的径向方向均偏离主轴(12)轴心且偏离距离相同。钉齿(14)表面碳氮共渗处理,增强耐磨性。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齿杆固定更牢固,方便拆卸,第一齿杆(5)和第二齿杆(7)均通过边固定座(10)固定于喂入锥(2)和右端盖(9)上,齿杆镶嵌在边固定座(10)的弧形槽上,且与边固定座(10)之间设有加强筋。

当遇到不同的作物使,往往需要调整齿杆与主轴(12)之间的距离,为了适用不同的作物,中间固定座(11)和边固定座(10)上的安装孔设置为长腰孔。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