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滩涂作业设备的采集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771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滩涂作业设备的采集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滩涂作业设备。



背景技术:

蛏子、蛤蜊、海瓜子等海贝产品被人工广泛养殖于沿海地区的滩涂上,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格适中,因此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经常食用的海鲜。每当收获季节到来,养殖户们就会拿起箩筐、竹篓等盛装工具,光脚涉足在滩涂上用手将滩涂中的海贝一个一个采掘出来,这种人工作业是在松软的滩涂上进行的,不但采集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采集过程劳动强度较高、体力消耗很大、人体极易产生劳累。为此,有人设计了海贝采集设备,如专利号CN201310732214.3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海贝采掘机,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的船舱内的驱动机、安装在船体尾部的升降架和安装在升降架上并受驱动机驱动工作的滤泥轮,所述的滤泥轮包括两端分别转动支承在升降架上的泥轮轴,该泥轮轴上设有多组圆周均布的排爪,每组排爪均是由多根爪钉沿泥轮轴的轴向作等距设置而成,每根爪钉的末端均设有向船体前部弯曲的弯头,每相邻两根爪钉的弯头之间均设有工作间隙。但是现有的贝类采集设备普遍存在滩涂上行进困难,采集量少,自动化程度低,采集效率不高等问题。

另外,滩涂上还有其他经济产品(例如海草、海苔等)也需要采集,现在大多采用人工采集,同样存在采集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滩涂作业设备,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在滩涂上工作的,用于采集海贝、海草等经济产品,用于清除垃圾、碎石等有害物品,还用于犁地、耕地的滩涂作业设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分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进顺畅,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滩涂作业设备的行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采集效率高,功能多样的滩涂作业设备的采集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降低设备高度,减小设备体积的滩涂作业设备的横向传送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进行大批量传送,且具有一定存储功能的滩涂作业设备的纵向传送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作业面积更大,提高作业效率,还能避免采集物被行走部件压到的滩涂作业设备的犁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分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拨离难掉落采集物(例如海草、海苔等),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滩涂作业设备的耙离部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滩涂作业设备,包括车体部件、行走部件、采集部件、传送部件、动力部件和操纵部件;

所述车体部件包括浮箱和设置于所述浮箱上的驾驶室;

所述行走部件设置于所述车体部件和所述采集部件上,用于驱动所述滩涂作业设备行进;

所述采集部件包括采集马达、支撑座、下活动座、第一伸缩杆件、上活动座、第一采集齿轮、第二采集齿轮、第三采集齿轮、采集链条和翻铲耙;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部件上,所述下活动座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下方,所述第一伸缩杆件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件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上,所述上活动座前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上,所述上活动座中段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采集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活动座后端,所述第二采集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中段,所述第三采集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前端,所述采集链条传动配合于所述第一采集齿轮、所述第二采集齿轮和所述第三采集齿轮上,所述翻铲耙均匀设置于所述采集链条上,所述采集马达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或所述上活动座上,带动所述第一采集齿轮或所述第二采集齿轮或所述第三采集齿轮转动。第二采集齿轮和第三采集齿轮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翻铲耙以平滑的角度进入淤泥(即以接近180度插入),避免翻铲耙过深的插入淤泥,适用于采集花蛤、毛蚶等产品。

其中,翻铲耙包括安装脚、耙片和收料斗,所述安装脚固定设置于所述采集链条上,且始终和所述采集链条相切,所述耙片倾向上的设置于所述安装脚上,所述收料斗位于所述安装脚和所述网片之间。耙片的倾向上设置,可以在翻铲耙铲上采集物,在向上运送过程中,耙片能近似垂直于地面的角度,使贝类能掉落入收料斗,最终在翻铲网到达最高点再向下运送过程中,掉入到传送部件上。

另外,所述上活动座还设置有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朝向所述翻铲耙向下喷水。喷水装置的作用是用于清洗采集物上的淤泥。

所述传送部件设置于所述翻铲耙下方,用于传送从所述翻铲耙上掉落的采集物;

所述动力部件设置于所述车体部件上,用于提供所述行走部件、所述采集部件和所述传送部件动力;

所述操纵部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内,用于控制所述所述行走部件、所述采集部件和所述传送部件运动。

作为扩展,所述滩涂作业设备还可选择设置有犁地部件,所述犁地部件为两组,分别包括安装座、犁板座、第二伸缩杆件和犁板,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活动座上,所述犁板座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下方,所述第二伸缩杆件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伸缩杆件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犁板座上,所述犁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犁板座上,且所述犁板向两侧延伸,行进时用于将两侧的采集物向内侧归拢。犁地部件的主要作用是增大了作业面积,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将采集物向内侧归拢,方便采集部件进行采集,也避免行走部件压到采集物;另外,犁地部件配合翻铲耙,可以起到犁地,耕地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其功能。

其中,所述犁板前端设置有犁耙。犁耙的作用是使采集物和淤泥分离,最终使采集物向内侧归拢。

作为改进,所述滩涂作业设备还可选择设置有耙离部件,所述耙离部件包括安装杆和耙体,所述安装杆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车体部件或所述采集部件上,所述耙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上,且所述耙体可穿过所述翻铲耙,用于将特定采集物从所述翻铲耙上拨离。可以拨离难掉落采集物,尤其是海草、海苔等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部件为两组,且分别设置于车体部件两侧,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行走马达和行走链条;所述主动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浮箱上,所述行走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行走链条传动配合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使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进行同步转动。通过两侧行走马达的转速、转向不同进行转向。

其中,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侧。因为主动轮一般较宽,如果设置在外侧,势必会增加本设备的宽度,增加设备体积,而且行走面积大,容易压到采集物。

也可以选择,所述行走马达为穿孔马达,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外侧。当本设备需要的行进力较小时(例如采集海草、清除垃圾时),可以采用厚度较小的主动轮,此时为了安装方便,就可以将主动轮安装在支撑座外侧。

作为改进,所述主动轮包括轮毂、行走脚和安装螺栓;所述行走脚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轮毂上,且沿所述轮毂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该结构可以实现行走脚进行更换,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例如在较深的水域,就可以更换高度更高的行走脚,较浅时使用较矮的行走脚等等;另外,为了防止打滑(主要是采集蛏子时),可更换较宽较长的行走脚。

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部件还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转动设置于所述浮箱后方。螺旋桨的设置可以增加在深水区域的推进力。

作为一种布置方式,所述传送部件为横向传送部件,所述横向传送部件沿横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浮箱上,且位于所述驾驶室前方,所述横向传送部件包括横向带体、横向传送马达和横向护栏,所述横向传送马达带动所述横向带体运动,所述横向护栏设置于所述横向带体两侧;所述横向传送部件将采集物运送至车体部件侧面。具有结构简单,能降低设备高度,减小设备体积的优点。

其中,所述横向带体上铺设有软性材料;该软性材料为羊毛毡或软性橡胶。减少采集物从翻铲耙掉落到横向带体时可能发生的损伤。

作为另一种布置方式,所述传送部件为纵向传送部件,所述纵向传送部件沿纵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浮箱上,所述驾驶室位于所述纵向传送部件上方,所述纵向传送部件包括纵向带体、纵向传送马达和纵向护栏,所述纵向传送马达带动所述纵向带体运动,所述纵向护栏设置于所述纵向带体两侧;所述纵向传送部件将采集物运送至所述车体部件后方。具有结构简单,能进行大批量传送的优点,且具有一定存储功能,可以将部分采集物存放在纵向带体上。

其中,所述纵向带体上铺设有软性材料;该软性材料为羊毛毡或软性橡胶。减少采集物从翻铲耙掉落到纵向带体时可能发生的损伤。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座斜向上设置有第三伸缩杆件,所述上活动座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三伸缩杆件的活动臂,所述第三伸缩杆件和所述活动臂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第三伸缩杆件的伸缩可以调整翻铲耙插入地面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采集要求,例如采集海草需要接近平行于地面的角度(180度)插入,采集花蛤需要略小于180度的角度插入,采集蛏子需要更小的角度插入。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活动座上设置有第四伸缩杆件,所述第四伸缩杆件可进行伸缩,促使所述采集链条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使采集链条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保证采集链条有足够的张力,提供翻铲耙足够的铲入淤泥的力道和翻转采集物的力道,也能避免采集链条因为松弛而从多个采集齿轮上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适用于在滩涂上采集海贝、海草等经济产品,也用于清除垃圾、碎石等有害物品,还用于犁地、耕地的,其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1、行进顺畅、适用性强。浮箱的设置可以使本设备漂浮于滩涂上或水面上,再通过行走部件推动本设备前进或后退。

2、自动化程度高,采集效率高,功能多样。主要体现在采集部件可以在设备行进的过程中,采集部件可以通过伸长第一伸缩杆件,使翻铲耙插入淤泥或紧贴淤泥,再自动的连续的通过翻铲耙将采集物从滩涂中采集上来,再掉落到传送部件上,自动传送到收料装置内,该过程中只需要一个人驾驶本设备即可,不需要其他人力物力,因此能实现高自动化,高采集效率。采集完毕后,可以通过收缩第一伸缩杆件和第二伸缩杆件,使采集部件和犁地部件高于浮箱底部,以便于设备在硬路面上行进。另外,本设备既能采集海贝、海草等经济产品,也能用于清除垃圾、碎石等有害物品,还能和犁地部件配合用于犁地、耕地,具有功能多样的优点。

3、本设备既可以选择横向传送部件,具有结构简单,能降低设备高度,减小设备体积的优点。

4、本设备还可以选择纵向传送部件,具有结构简单,能进行大批量传送的优点,且具有一定存储功能的。

5、犁地部件的设置可以增大作业面积,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将采集物向内侧归拢,方便采集部件进行采集,也能避免行走部件压到采集物;另外,犁地部件配合翻铲耙,可以起到犁地,耕地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其功能。

6、耙离部件的设置可以拨离难掉落采集物,进一步增加本设备的适用性,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采用横向传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采用纵向传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行走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行走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动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动轮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采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翻铲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横向传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纵向传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犁地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耙路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翻铲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可以采用的喷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动轮安装在支撑座外侧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车体部件1、行走部件2、采集部件3、传送部件4(4’)、犁地部件5、动力部件6、操纵部件7和耙离部件8。具体结构如下:

车体部件1,包括浮箱12和设置于浮箱12上的驾驶室11。

行走部件2,设置于车体部件1和采集部件3上,用于驱动滩涂作业设备行进。行走部件2为两组,且分别设置于车体部件1两侧,其包括主动轮21、从动轮22、行走马达23、行走链条24和螺旋桨25。具体的,主动轮21转动设置于支撑座31上,从动轮22转动设置于浮箱上12,行走马达23固定设置于支撑座31上,且带动主动轮21转动,行走链条24传动配合于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上,使主动轮21带动从动轮22进行同步转动,螺旋桨25转动设置于浮箱12后方。其中主动轮21一般设置于支撑座31内侧,减少设备的宽度,当然主动轮21宽度较小时,如图18所示,此时其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座31外侧,此时行走马达23为穿孔马达。

进一步的改进,主动轮21包括轮毂211、行走脚212和安装螺栓213;行走脚212通过安装螺栓213可拆卸的安装于轮毂211上,且沿轮毂2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而且,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外缘可包裹橡胶垫,以便于设备在硬路面上行走。

采集部件3,包括采集马达30、支撑座31、下活动座32、第一伸缩杆件33、上活动座34、第一采集齿轮35、第二采集齿轮36、第三采集齿轮37、采集链条38和翻铲耙39;支撑座31固定设置于车体部件1上,下活动座32转动设置于支撑座31下方,第一伸缩杆件33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撑座31上方,第一伸缩杆件33另一端转动设置于下活动座32上,上活动座34前端转动设置于下活动座32上,上活动座34中段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座31上,第一采集齿轮35转动设置于上活动座34后端,第二采集齿轮36转动设置于下活动座32中段,第三采集齿轮37转动设置于下活动座32前端,采集链条38传动配合于第一采集齿轮35、第二采集齿轮36和第三采集齿轮37上,翻铲耙39均匀设置于采集链条38上,采集马达30设置于下活动座32或上活动座34上,带动第一采集齿轮35或第二采集齿轮36或第三采集齿轮37转动。

进一步具体的,翻铲耙39包括安装脚391、耙片392和收料斗393,安装脚391固定设置于采集链条38上,且始终和采集链条38相切,耙片392倾向上的设置于安装脚391上,收料斗393位于安装脚391和网片392之间。

另外,支撑座31斜向上设置有第三伸缩杆件311,上活动座34上设置有面向第三伸缩杆件311的活动臂341,第三伸缩杆件311和活动臂341可滑动且可转动的连接。进一步改进,上活动座34上设置有第四伸缩杆件342,第四伸缩杆件342可进行伸缩,促使采集链条38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而且,上活动座34还设置有喷水装置343,喷水装置343朝向翻铲耙39向下喷水。

传送部件4(4’),设置于翻铲耙39下方,用于传送从翻铲耙39上掉落的采集物。其中,如图1、2、11所示,传送部件为横向传送部件4,横向传送部件4沿横向固定设置于浮箱12上,且位于驾驶室11前方,横向传送部件4包括横向带体41、横向传送马达42和横向护栏43,横向传送马达42带动横向带体41运动,横向护栏43设置于横向带体41两侧;横向传送部件4将采集物运送至车体部件1侧面。如图3、4、12所示,传送部件为纵向传送部件4’,纵向传送部件4’沿纵向固定设置于浮箱12上,驾驶室11位于纵向传送部件4’上方,纵向传送部件4’包括纵向带体41’、纵向传送马达42’和纵向护栏43’,纵向传送马达42’带动纵向带体41’运动,纵向护栏43’设置于纵向带体41’两侧;纵向传送部件4’将采集物运送至车体部件1后方。值得一提的是,横向带体41和纵向带体41’都是可拆卸的,拆卸之后便于安装、更换主动轮21以及主动轮21上的行走脚212。

犁地部件5,犁地部件5为两组,分别包括安装座51、犁板座52、第二伸缩杆件53和犁板54,安装座52固定设置于下活动座32上,犁板座52转动设置于安装座51下方,第二伸缩杆件53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座51上,第二伸缩杆件53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犁板座52上,犁板54固定设置于犁板座52上,且犁板54向两侧延伸,行进时用于将两侧的采集物向内侧归拢。犁板54前端设置有犁耙541。

动力部件6设置于车体部件1上,用于提供行走部件2、采集部件3和传送部件4和犁地部件5动力。其中动力部件6设置于车体部件1的后方,主要是为了设备的整体配重,避免“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增加了设备运行的平稳性。

操纵部件7设置于驾驶室11内,用于控制行走部件2、采集部件3和传送部件4和犁地部件5运动。

耙离部件8,包括安装杆81和耙体82,安装杆81可拆卸的设置于车体部件1或采集部件3上,耙体82固定设置于安装杆81上,且耙体82可穿过翻铲耙39,用于将特定采集物从翻铲耙39上拨离。

值得一提的是,本设备可以将耙板54更换成喷水部件9(如图17所示),将翻铲耙39更换成翻铲网(如图16所示),将第二采集齿轮36取下,再改变采集链条38的长度,更换更宽更长的行走脚212,最后调整采集部件,就可以专门用于蛏子的采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