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634发布日期:2018-07-10 20:5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蛭集捕装置。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己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的捕捞过去以自然捕捞为主,主要有网捕法、竹筛收集法、丝瓜络捕捉法和草把捕捉法,这些捕捞方法只适用于小范围内小批量的捕捞,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水蛭的捕捞;此外,这些捕捞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不会对水蛭造成损伤,影响水蛭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蛭集捕装置,它可以解决目前常规捕捞方法不适合于大批量的水蛭捕捞以及常规捕捞方法会造成水蛭受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水蛭集捕装置,包括一个带进蛭口的集捕箱,所述集捕箱设有箱体和设在所述箱体上端的箱盖;所述集捕箱内设有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爬行板、滑落板、底板、诱蛭槽、防跑机构和吊钩,其中爬行板为上小下大的锥面形状的壳体,滑落板为上大下小的锥面形状的壳体,所述滑落板的顶部尺寸大于所述爬行板的顶部尺寸,所述爬行板设在所述底板之上,所述滑落板设在所述爬行板的顶部,所述防跑机构设在所述滑落板的底部,所述吊钩设在所述底板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方案可以是:所述防跑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分为左、右两块板,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通过铰轴连接,所述铰轴设有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爬行板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直径1~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爬行板和所述滑落板为圆锥形状,其中所述爬行板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滑落板内表面为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爬行板和所述滑落板为四棱锥形状,其中所述爬行板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滑落板内表面为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部设有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诱蛭槽为环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一个外侧壁设有若干进蛭口的集捕箱作为盛装水蛭的容器,集捕箱内设有一个诱捕器,诱捕器包括爬行板、滑落板、诱捕槽、底板、防跑板和吊钩;其中爬行板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形状,滑落板为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形状,滑落板的顶圆略大于爬行板的顶圆,滑落板扣在爬行板的顶部;爬行板的底部设在底板,底板上设有诱蛭槽,诱蛭槽内放置水蛭爱吃的食物;爬行板上设有若干小通孔;滑落板的底部设有防跑机构;

2、本实用新型的集捕箱上端设有箱盖,底板上设有吊钩,集捕箱内的水蛭装满后,打开箱盖,可通过吊钩将诱捕器吊出水面;

3、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捕箱、诱捕器配合使用,可有效抓捕水蛭,并不会对水蛭造成任何伤害,抓捕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在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图1在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这种水蛭集捕装置,包括一个带进蛭口8的集捕箱,本实施例中,集捕箱为圆柱形状,集捕箱设有上端开口的箱体1和设在箱体1上端的箱盖5,为使箱盖5能紧扣在箱体1上,可设置锁紧装置(未画出);集捕箱内设有诱捕器,诱捕器包括爬行板2、滑落板4、底板10、诱蛭槽9、防跑机构和吊钩7,其中爬行板2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形状的壳体,爬行板2表面设有若干通孔3,通孔3的直径大小要远小于水蛭的大小,不能使水蛭能从爬行板2表面的通孔3中进出,爬行板2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本实施例中,通孔3的直径为2毫米;滑落板4为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形状的壳体,为一个倒圆锥体,滑落板4的内表面为光面,滑落板4的大端尺寸大于爬行板2的小端尺寸,使滑落板4能卡在爬行板2的上端;爬行板2设在底板10之上,与底板10形成一个上端敞开的圆锥壳体;吊钩7连接在底板10上,可通过吊钩7将整个诱捕器从集捕箱内提出;防跑机构设在滑落板4的底部,防跑机构包括活动板6,活动板6分为左、右两块半圆形板,左板和右板通过铰轴11连接,铰轴11设有扭簧12,使左板和右板在未受到力量时能贴合在滑落板4的底面;底板10下部设有垫块13,垫块13的厚度能使底板10的上面与进蛭口8的底边平齐;诱蛭槽9为环状,里面放置水蛭喜爱的食物如猪、牛、羊血等固体。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的这种水蛭集捕装置,本实施例中,集捕箱的箱体1、箱盖5为长方体的形状;爬行板2、滑落板4为四棱锥形状的壳体,活动板6分为左、右两块矩形板,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