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2698发布日期:2019-05-31 20: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栽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吊杯式仿形移栽机。



背景技术:

育苗移栽技术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作物复种指数,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随着人工移栽成本的逐渐增高,移栽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栽植深度一致性直接影响作物移栽质量,是机具性能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市场具备栽深控制的移栽机多采用单铰接、弹簧组成的被动机械式仿形,通过平衡弹簧拉力、机具重力以及土壤对限深轮支撑力实现栽植深度控制。该类移栽机多为链夹式、导苗管式等露地开沟移栽机械,不适用于膜上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杯式仿形移栽机,通过仿形单元进行仿形以保证预调栽植深度,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单元、栽植单元、投导苗单元、压实单元以及行走单元,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仿形单元,所述仿形单元包括平行四杆机构和仿形托板机构,所述栽植单元固定在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上,所述仿形托板机构与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相连接。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托板机构包括仿形托板和连接杆,所述仿形托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托板机构还包括调节杆,所述仿形托板包括托板铰接端和托板摆动端,所述托板铰接端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托板摆动端连接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仿形托板以所述托板铰接端为中心进行转动。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调节杆体、弹簧和弹簧定位套,所述弹簧和弹簧定位套分别套接在所述调节杆体上。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单元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栽植单元通过所述支撑梁连接在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行四杆机构为两个且竖立平行设置,所述栽植单元连接在两个所述平行四杆机构之间。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单元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连接在两个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之间。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连接在所述机架和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之间。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栽植单元。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栽植单元的高度操控通过液压动力单元可分为手动、自动两种状态:手动操控状态,通过手动操作控制仿形升降机构的升降与锁死;自动仿形状态,机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仿形阀控制仿形升降机构的浮动仿形动作。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实单元包括仿形镇压轮,所述仿形镇压轮连接在所述平行四杆机构的摆动端上。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仿形镇压轮包括配重件。

上述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行走轮和调节支架,所述行走轮通过所述调节支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多个安装调节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通过仿形托板机构感应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高低,带动调节杆推拉仿形阀控制液压油缸伸缩使栽植单元上下浮动从而保证栽植深度的一致性,且整机结构紧凑、调节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M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吊杯式仿形移栽机

100:机架

200:动力单元

210:液压油缸

220:液压马达

230:液压泵

300:栽植单元

400:投导苗单元

500:压实单元

510:仿形镇压轮

520:仿形摆杆

530:限位座

540:配重杆

600:行走单元

610:行走轮

620:调节支架

621:安装调节孔

700:仿形单元

710:平行四杆机构

711:第一平行杆

712:第二平行杆

713:摆动杆

710A:第一平行四杆机构

710B:第二平行四杆机构

720:仿形托板机构

721:仿形托板

721A:托板铰接端

721B:托板摆动端

722:连接杆

723:调节杆

724:仿形阀

730: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说明书中针对“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该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含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表述并非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描述,已经表明将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的。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或部件,本领域普通技术的员应可理解,技术使用者或制造商可以不同的名词或术语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或部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便于清楚说明,本文述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次序用语是用于将元件、区域、部分与另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区域、部分区分开来,而非用以限定特定的元件、区域、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10包括机架100、动力单元200、栽植单元300、投导苗单元400、压实单元500、行走单元600 以及仿形单元700,其中,动力单元200、栽植单元300、投导苗单元400、压实单元500、行走单元600以及仿形单元700分别连接在机架100上,能够一次性完成投导苗、仿形、栽植和压实等一系列动作。

其中,仿形单元700包括平行四杆机构710和仿形托板机构720,栽植单元300固定在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上,仿形托板机构720与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相连接。仿形托板机构720对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高度进行仿形,动力单元200通过仿形托板机构720的仿形结果带动平行四杆机构710 的摆动端进行相应的上升或下降,进而使栽植单元300与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高度保持相同的高度差,保证栽植深度的一致性。

动力单元200为机具的栽植单元300和仿形单元700的动作提供动力,动力单元200为液压系统,即栽植单元300和仿形单元700的作动力来源均为液压系统。

动力单元200包括液压油缸210,液压油缸210连接在机架100和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之间,液压油缸210控制栽植单元300升降实现仿形动作。详细来说,当仿形托板机构720对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高度进行仿形时,带动连接杆推拉液压阀,控制液压油缸210随着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高低而缩短或伸长,从而使连接在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的栽植单元300上升或下降。

动力单元200还包括液压泵230、液压马达220,液压马达220驱动栽植单元300进行栽植动作。详细来说,液压马达220通过链传动、换向箱以及万向传动轴等驱动栽植单元300实现栽植动作,驱动投导苗单元400实现幼苗有序落入栽植单元300,其中,液压马达220转速可由控制阀控制,进而可根据不同农艺要求调节株距。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10一般由牵引机具(例如拖拉机) 进行拖动,牵引机具的动力输出轴驱动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10液压泵为动力单元200的液压系统提供油源。

详细来说,平行四杆机构710包括第一平行杆711、第二平行杆712以及摆动杆713,第一平行杆711以及第二平行杆712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机架100 上,摆动杆713铰接连接在第一平行杆711以及第二平行杆712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平行杆711与第二平行杆712相互平行且上下铰接连接在机架100 上,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即为摆动杆713所在的位置。液压油缸210 通过仿形托板机构720的仿形改变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杆713的高度,而连接在摆动端的栽植单元300随着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杆713的高度变化而产生变化,以达到仿形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平行四杆机构为结构尺寸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栽植单元连接在两个平行四杆机构之间。详细来说,如图1和2所示,平行四杆机构710包括第一平行四杆机构710A和第二平行四杆机构710B,第一平行四杆机构710A和第二平行四杆机构710B竖立平行设置且二者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将栽植单元300包围在中间,有效减少了纵向长度,使机具结构更为紧凑。

其中,仿形单元700还包括支撑梁730,栽植单元300通过支撑梁730连接在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详细来说,支撑梁730连接在第一平行四杆机构710A的摆动杆和第二平行四杆机构710B的摆动杆之间,且向二者之间的间距处伸出。第一平行四杆机构710A和第二平行四杆机构710B之间的栽植单元300具有两组鸭嘴式栽植器,一次能够栽植两排,机具整体结构平衡、紧凑。

如图3所示,仿形托板机构720包括仿形托板721和连接杆722,仿形托板721通过连接杆722连接在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或者是说,仿形托板721通过连接杆722连接在待移栽种植的地面和支撑梁730之间。通过液压油缸210的支撑作用,仿形托板721在机具工作时始终贴附在待移栽种植的地面上。另,仿形托板机构720还包括调节杆723和仿形阀724,根据地面土壤高度变化,仿形托板721的铰接端转动带动调节杆723推拉仿形阀724,控制液压油缸210伸长或缩短以调整支撑梁730距离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高度。

其中,仿形托板机构720的仿形托板721包括托板铰接端721A和托板摆动端721B,也就是说,仿形托板721相对待移栽种植的地面倾斜设置,且托板摆动端721B贴附待移栽种植的地面,托板铰接端721A相对待移栽种植的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另,连接杆722铰接连接在托板铰接端721A上,调节杆723铰接连接在托板摆动端721B上,通过调节杆723带动仿形托板721整体以托板铰接端721A为中心进行转动,进而能够预调仿形托板721的最低处与栽植单元300的栽植器的最低处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预调目标栽植深度。

详细来说,结合图4,调节杆723包括调节杆体723A、弹簧723B和弹簧定位套723C,弹簧723B和弹簧定位套723C分别套接在调节杆体723A上。调节弹簧定位套723C于调节杆体723A的位置,以预调仿形托板机构720开始起作用时仿形托板721的最低处与栽植单元300的最低栽植器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的H即为预调的栽植深度。

结合图1和图5,压实单元500包括仿形镇压轮510,仿形镇压轮510连接在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上,或者说仿形镇压轮510连接在支撑梁730 上。详细来说,仿形镇压轮510通过仿形摆杆520与平行四杆机构710的摆动端铰接连接,可以在仿形托板机构720仿形的基础上进行仿形镇压。另,仿形摆杆520的下端安装有限位座530,以控制仿形摆杆520的最大摆动角度。

其中压实单元500还包括配重件,通过控制配重件的重量调节镇压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在仿形镇压轮510上连接一配重杆540,配重件套接在配重杆 540上,能够简单便捷地调节配重件的重量。

行走单元600包括行走轮610和调节支架620,行走轮610通过调节支架 620连接在机架100上,调节支架620包括多个安装调节孔621。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支架620例如为矩形管,安装调节孔621为矩形管上的多个销孔,通过将行走轮610安装在调节支架620的不同的安装调节孔621上以适应不同的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垄高。

本实用新型的吊杯式仿形移栽机10的工作过程为:

工作前,根据目标栽深预调仿形托板机构720的仿形托板721与栽植单元 300的栽植器的相对高度,并根据所需株距调整控制阀进行株距的无级调节。工作时,坐于机器两侧的投苗手分别为双排投苗筒投苗,投苗筒随链条绕固定轨迹移动,同时栽植器绕安装点旋转带动鸭嘴栽植器实现余摆线运动。当双排投苗筒到达固定投苗位置时,内外圈分别为左右侧鸭嘴栽植器横向供苗,在自重的作用下,栽植器完成接苗动作。当鸭嘴栽植器运动至栽植点,凸块控制鸭嘴打开,秧苗落入穴口,在回流土壤和仿形镇压轮共同作用下,完成一次秧苗定植作业。

作业过程中,仿形托板721实时感应待移栽种植的地面的土壤表面起伏变化,并通过调节杆723推拉液压阀芯以控制液压油缸210伸缩,带动平行四杆机构710摆动,使仿形托板721与栽植器的相对高度恢复至预调距离,从而实现移栽机栽植作业动态仿形,保证栽植深度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栽机采用机械传感、液压系统驱动栽植器升降动作,实现栽深仿形自动控制,可适用于露地及膜上作业。

本实用新型中,栽植器由液压马达带动换向箱和万向传动轴驱动,能够保证在较大的摆动幅度下栽植器的稳定工作。一般移栽机采用链齿驱动,传动比固定,改变株距需要更换链轮,操作相对繁琐,该移栽机可通过调整液压马达对应的控制阀控制栽植器转速,实现株距调节;栽植机构每侧最多可配置6 个吊杯/鸭嘴式栽植器,能够满足较高的栽植速度需求。此外,投苗机构布置在栽植机构后上方,其上有多个投苗筒可以提前存放多个钵苗,能够有效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