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8358发布日期:2019-07-06 10:3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
背景技术
: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食用菌培养器是用于食药用菌菌丝体培养液体菌种生产的发酵设施装置,是利用生物发酵原理,给菌丝生长提供一个最佳的营养、酸碱度、温度、供氧量,使菌丝决速生长,迅速扩繁,在短时间达到一定菌球数量,完成一个发酵周期。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培养器具有传动、投样、取样、进气、加热等结构,为避免菌种感染,致使培养器密封性问题至关重要,同时液体制种、固体发酵过程中涉及的灭菌和供气问题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活力的重要因素,现有培养器结构利用率不高,能耗大,亟待改善。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器密封性能高,灭菌效果好,气体环流均匀,能耗小,易于监控,利于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和活力,缩短生长周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控制箱和中空底端为圆锥形的圆柱形发酵罐,所述的发酵罐的底端设置有位于圆锥中心与发酵罐内部容腔相连接的进蒸汽管,所述的进蒸汽管的侧面还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接菌管;所述的发酵罐的底端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延伸进发酵罐容腔内与控制箱相连接的升温加热管和保温加热管;所述的发酵罐的顶端向上延伸有圆筒状的清洗加料口和火焰接种口,所述的清洗加料口和火焰接种口上分别密封设置有上盖和接种盖,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排气出口朝外的排气弯管;所述的发酵罐的上部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延伸进发酵罐容腔内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器组件和第二过滤器组件,所述的发酵罐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过滤器组件下方的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包括气泵管接口、减压排气口和空气进口,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通过第三连接管与三通管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组件包括延伸至进蒸汽管出蒸汽口上方的内出气管;所述的发酵罐中下部外侧围绕其罐壁间隙密封设置有外壳,所述的外壳和发酵罐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容腔,所述的外壳左右两侧的下、上部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容腔相连通的冷却进水阀和降温排水阀;所述的外壳的下部还设置有多个支脚。所述的控制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控制模块;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面板,所述的面板上依次设置有测量温度显示屏、灭菌温度显示屏、程序控制键、设定数值方向键、加数键、减数键、电源开关、保温灭菌开关、灭菌指示灯、电源指示灯和保温指示灯;所述的控制箱通过控制箱架固定连接在发酵罐上;所述的升温加热管和保温加热管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发酵罐顶端还设置有安全阀和压力表;所述的发酵罐上部开设有视镜观察孔,所述的视镜观察孔上密封设置有带视镜的视镜安装件;所述的发酵罐上部还设置有温度计插口和传感器接口,所述的传感器接口上设置有与控制箱内的控制模块相连接的集成感温传感器。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和第二过滤器组件均包括一端开口的圆筒状过滤器筒、密封设置在过滤器筒开口端的过滤器筒盖以及设置在过滤器筒内的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筒为独立设置在发酵罐容腔内的筒体,所述的过滤器筒的密封端开设有过滤器接口;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连通过滤器和过滤器接口的第一过滤器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筒通过第三连接管与三通管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连通过滤器和过滤器接口的第二过滤器连接管,所述的第二过滤器连接管中间还设置有逆止阀;两个所述的过滤器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的内出气管与第二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筒相连通并延伸至进蒸汽管出蒸汽口上方;所述的发酵罐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二过滤器组件下方带阀门的下出气管,所述的下出气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筒相连通。所述的排气弯管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的进蒸汽管和接菌管上分别设置有进蒸汽管阀门和接菌管阀门,所述的三通管的减压排气口上设置有减压排气口阀门。所述的过滤器筒和过滤器筒盖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过滤器筒盖锁紧件和锁紧螺栓,所述的过滤器筒盖锁紧件包括两个铰接的半圆形锁扣件,所述的锁扣件的非铰接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锁紧螺栓旋接在锁扣件的安装孔内;所述的上盖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设置在清洗加料口上。多个所述的支脚为四个,至少一个支脚底端固定设置有定向轮组件,其他支脚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轮组件;所述的定向轮组件包括脚轮和定向轮机构,所述的定向轮机构包括刹车机构;所述的移动轮组件包括脚轮和脚轮支架。所述的排气弯管的排气出口端的直径小于排气弯管主体的直径。所述的发酵罐上还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固定设置在发酵罐的侧面,能及时监测发酵罐的状态并作出合适调整,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2、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的底端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延伸进发酵罐容腔内与控制箱相连接的升温加热管和保温加热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加热管工作,节约了能源。3、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的底端和下部不仅设置有升温加热管和保温加热管,其底端还设置有进蒸汽管,使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加热和蒸汽两种灭菌方式,灭菌更彻底。4、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的底端设置有进蒸汽管,采用气升式搅拌方式搅拌,气体在发酵罐内均匀分布,菌种供氧均衡,菌种质量明显提高。5、本实用新型发酵罐外间隙密封设置有外壳,外壳和发酵罐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容腔,外壳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冷却水容腔相连通的冷却进水阀和降温排水阀,可以使发酵罐内的高温液体很快降温,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视角的立体图。各附图标记为:1—锁紧螺栓,2—排气弯管,3—排气阀,4—上盖,5—安全阀,6—压力表,7—接种盖,8—火焰接种口,9—视镜,10—视镜安装件,11—控制箱,12—温度计插口,13—控制箱架,14—冷却进水阀,15—发酵罐,16—降温排水阀,17—把手,18—外壳,19—支脚,20—移动轮组件,21—进蒸汽管,22—接菌管,23—升温加热管,24—过滤器筒盖锁紧件,25—过滤器筒盖,26—集成感温传感器,27—三通管,28—气泵管接口,29—减压排气口,30—保温加热管,31—定向轮组件,32—脚轮,33—定向轮机构,34—脚轮支架,35—清洗加料口,36—视镜观察孔,37—过滤器,38—第一过滤器连接管,39—过滤器筒,40—过滤器接口,41—逆止阀,42—接菌管阀门,43—进蒸汽管阀门,44—减压排气口阀门,45—下出气管,46—第一过滤器组件,47—第二过滤器组件,48—第二过滤器连接管,49—第一连接管,50—第二连接管,51—内出气管,52—冷却水容腔,53—第三连接管,54—传感器接口,111—测量温度显示屏,112—灭菌温度显示屏,113—程序控制键,114—设定数值方向键,115—加数键,116—减数键,117—电源开关,118—保温灭菌开关,119—灭菌指示灯,1110—电源指示灯,1111—保温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控制箱11和中空底端为圆锥形的圆柱形发酵罐15,所述的发酵罐15的底端设置有位于圆锥中心与发酵罐15内部容腔相连接的进蒸汽管21,所述的进蒸汽管21的侧面还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接菌管22,当进汽时通过进蒸汽管21实现,当出料使用时通过接菌管22实现;所述的发酵罐15的底端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延伸进发酵罐15容腔内与控制箱11相连接的升温加热管23和保温加热管30。所述的发酵罐15的顶端向上延伸有圆筒状的清洗加料口35和火焰接种口8,所述的清洗加料口35和火焰接种口8上分别密封设置有上盖4和接种盖7,所述的上盖4上设置有排气出口朝外的排气弯管2。所述的发酵罐15的上部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延伸进发酵罐15容腔内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器组件46和第二过滤器组件47,所述的发酵罐15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过滤器组件46下方的三通管27,所述的三通管27包括气泵管接口28、减压排气口29和空气进口,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46通过第三连接管53与三通管27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组件47包括延伸至进蒸汽管21出蒸汽口上方的内出气管51。所述的发酵罐15中下部外侧围绕其罐壁间隙密封设置有外壳18,所述的外壳18和发酵罐15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容腔52,所述的外壳18左右两侧的下、上部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容腔52相连通的冷却进水阀14和降温排水阀16;所述的外壳18的下部还设置有多个支脚19。所述的控制箱11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控制模块;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面板,所述的面板上依次设置有测量温度显示屏111、灭菌温度显示屏112、程序控制键113、设定数值方向键114、加数键115、减数键116、电源开关117、保温灭菌开关118、灭菌指示灯119、电源指示灯1110和保温指示灯1111;所述的控制箱11通过控制箱架13固定连接在发酵罐15上;所述的升温加热管23和保温加热管30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发酵罐15顶端还设置有安全阀5和压力表6;所述的发酵罐15上部开设有视镜观察孔36,所述的视镜观察孔36上密封设置有带视镜9的视镜安装件10;所述的发酵罐15上部还设置有温度计插口12和传感器接口54,所述的传感器接口54上设置有与控制箱11内的控制模块相连接的集成感温传感器26。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46和第二过滤器组件47均包括一端开口的圆筒状过滤器筒39、密封设置在过滤器筒39开口端的过滤器筒盖25以及设置在过滤器筒39内的过滤器37,所述的过滤器筒39为独立设置在发酵罐15容腔内的筒体,所述的过滤器筒39的密封端开设有过滤器接口40;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46还包括连通过滤器37和过滤器接口40的第一过滤器连接管38,所述的第一过滤器组件46的过滤器筒39通过第三连接管53与三通管27的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滤器组件47还包括连通过滤器37和过滤器接口40的第二过滤器连接管48,所述的第二过滤器连接管48中间还设置有逆止阀41;两个所述的过滤器接口40通过第一连接管49相连通,所述的内出气管51与第二过滤器组件47的过滤器筒39相连通并延伸至进蒸汽管21出蒸汽口上方,使用时气量调节到进气气流能和蒸汽气流发生触及破碎;所述的发酵罐15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二过滤器组件47下方带阀门的下出气管45,所述的下出气管45通过第二连接管50与第二过滤器组件47的过滤器筒39相连通。所述的排气弯管2上设置有排气阀3,所述的进蒸汽管21和接菌管22上分别设置有进蒸汽管阀门43和接菌管阀门42,所述的三通管27的减压排气口29上设置有减压排气口阀门44。所述的过滤器筒39和过滤器筒盖25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过滤器筒盖锁紧件24和锁紧螺栓1,所述的过滤器筒盖锁紧件24包括两个铰接的半圆形锁扣件,所述的锁扣件的非铰接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锁紧螺栓1旋接在锁扣件的安装孔内;所述的上盖4通过锁紧螺栓1固定设置在清洗加料口35上。多个所述的支脚19为四个,至少一个支脚19底端固定设置有定向轮组件31,其他支脚19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轮组件20;所述的定向轮组件31包括脚轮32和定向轮机构33,所述的定向轮机构33包括刹车机构;所述的移动轮组件20包括脚轮32和脚轮支架34。所述的排气弯管2的排气出口端的直径小于排气弯管2主体的直径。所述的发酵罐15上还设置有把手17。使用时,由第一过滤器组件46的第三连接管53通过三通管27的空气进口进气,然后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器组件46的过滤器筒39和过滤器37以及第一过滤器连接管38进入第二过滤器组件47的过滤器筒39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二过滤器组件47的过滤器筒39、过滤器37、第二过滤器连接管48和逆止阀41,经由内出气管51出气,进气时先微开减压排气口阀门44和下出气管45上的阀门。将排气弯管2的排气出口方向由向上排气改变成侧方向向外排气,且排气弯管2的排气出口直径小于其主体直径,以解决从排气出口上落入环境杂菌的问题,并微开排气阀3保证料液始终处于翻动状态,以防止料液沉淀形成沉淀死角。将发酵罐15容腔里的内出气管51的管口方向直接朝向圆锥形底面的中心处,内出气管51的出气使进蒸汽管21内沉底料进行吹出搅拌,以防止培养基沉入进蒸汽管21内形成死角。进蒸汽管21的侧面还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接菌管22,使其一管多用,既可以通过进蒸汽管21通入蒸汽对发酵罐15内进行灭菌,又可通过接菌管22进行放料或接种,同时蒸汽对接菌管22能直接灭菌,同时对发酵罐15罐内灭菌,解决了接种管路直接安装在发酵罐15底端导管侧端存有接种口死角问题。第一过滤器组件46和第二过滤器组件47内的第一过滤器连接管38和第二过滤器连接管48均为软管,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因其具有收缩膨胀功能起到了缓冲作用、改变直接连接金属管路所起不到的缓冲作用在升温灭菌时而损伤过滤器37及逆止阀41,导致灭菌不彻底制种感染杂菌的问题。第一过滤器组件46的过滤器筒39通过第三连接管53与三通管27的空气进口相连通,对进气起到缓冲作用,改变了直接连阀门对过滤器37的损坏,同时三通管27的减压排气口29始终控制在微开状以保证冷凝水排除,三通管27的减压排气口29始终微开不但解决冷凝水的排除同时始终可以随时检查逆止阀41是否损坏漏料有利及早发现隐患。本培养器使用时,先将培养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培养器上的四个支脚19底端分别设置有定向轮组件31和移动轮组件20,使本培养器可以自由推动,选好放置位置,踏下定向轮组件31的刹车机构,防止滑动;禁止放在不坑洼不平地面,防止滑倒。集成感温传感器26的探头必须与发酵罐15体内的传感器接口54底部充分接触,集成感温传感器26与传感器接口54内保持干燥。升温加热管23和保温加热管30是发酵罐15的内部加热设备,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a、禁止不加任何介质进行加热;b、所加热的介质粘度不能过大;c、禁止碰撞,以免外表破损,造成击穿;d、升温加热管23和保温加热管30与电源接头必须接实,避免虚连接;e、加热时禁止料液体低于升温加热管23和保温加热管30;所述的控制箱11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保证本培养器智能运行。控制模块采用CPU微型芯片PLC电脑控制,操作简单,控制精准。本培养器根据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指标要求,把所有的技术参数及程序输入控制模块中,培养器按照设定程序自动运行。本培养器模块组合设计理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性能,可靠性稳定。本培养器技术参数:A、测温范围灭菌温度范围:121--126℃B、感温元件1个集成感温传感器26C、使用电源交流电源:220±20V,50HzD、电源功率6750W(50、100、150型)9750W(200型、400型)E、工作环境温度:-10---+40℃;湿度:≤60%本培养器使用之前要对仪表数据进行校整。(1)灭菌温度的调定:按程序控制键113一次,测量温度显示屏112显示数值125.0闪烁,再按加数键115和减数键116加减调节数值,再按设定数值方向键114调节个位十位百位,调整完毕再按程序控制键113一次恢复。(2)培养温度的调节程序控制键113按住3秒,测量温度显示屏111显示RL-1,测量温度显示屏112显示025.5,再次按程序控制键113一次,测量温度显示屏111显示RL-2.SV显示025.5这是显示保温的温度,可根据需要调定所需的温度。再按加数键115和减数键116加减温度,按设定数值方向键114调节个位十位百位数值,调节完毕。再次按程序控制键1133秒或不按等5秒以后自动恢复,培养温度调整完毕。(3)其它数值0是仪表自定数值,一般情况不要调节,如果误调请按下表数值较正。1234567891011测量温度显示屏PL1PL2PId┍PbHydpuLocy测量温度显示屏025.5025.5000.0024000300020000.0000.1001.00000本培养器第一过滤器组件46和第二过滤器组件47的过滤器37采用高科技膜过滤技术,保证空气清洁无菌,制种无污染。所述的三通管27的气泵管接口28与压缩机(气泵)相连通。压缩机(气泵)是为发酵罐15内菌种生长提供氧气和搅拌动力,该设备采用无油润滑设计,压缩空气纯净。本培养器安装注意事项:(1)、本培养器在安装过程中,与培养器连接的连接管路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10米,而且管路不要打折,否则会影响空气流量;(2)、本培养器在安装时留出进气通道,否侧影响空气流量;(3)、本培养器安装了超压和过热保护装置,如果电机过热保护装置会自动关闭大电机,此时冷却5—10分钟左右,可重新启动,在实际工作中,本培养器运行时间短,负荷较小且稳定,一般不会出现过热现象,如果出现,应对所连接设备进行保压处理,凉下来可重新启动。如带贮气罐,罐内超压会自动关闭电机,贮气罐内压不够也会自动启动;(4)、不带有贮气罐的培养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带压启动,否则会损毁电机;(5)、当压缩机(气泵)在向发酵罐15内送气时,罐压一定要低于过滤器筒39内的压力,否则压缩机(气泵)无法运行,严重者会压缩机(气泵)停止运转烧毁,培养基倒流;(6)、本培养器应置于干燥、清洁的环境之中,放在接种室的缓冲间内极佳;如工厂化生产,可单独设一房间放置;(7)、当发现压缩机(气泵)供气不足时,应检查缸内气垫是否损坏,上下气体进出口的钢片是否损坏,如损坏及时更换;(8)、带有气水分离器和贮气罐的培养器,要定期开启底部进蒸汽管阀门43,放水(各地空气湿度不同,排水量也不同)。(9)、逆止阀41是用来短时间内防止培养基倒流(发酵罐15内压力大于三通管27内的压力时,培养基会倒流)。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