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7832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黄鱼养殖,具体涉及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目前养殖方式主要在沿海筑塘或开放水体的网箱养殖。由于目前粗放的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方式以及低下的管理水平,养殖水体的污染相对较重,尤其是池塘养殖,养殖水体交换相对较低,养殖水体中氮、磷负荷相对较高,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也相对较高,养殖生境破坏较重,造成了养殖品种的种质退化,养殖产量的下降,养殖经济效益的下滑。公开号为CN1826879,名称为一种浅海鱼藻的生态养殖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虽然公开了网箱鱼类与龙须菜分开混养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浅海鱼类养殖的自身污染,优化养殖环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方法仅对浅海的养殖水体中氮和磷略有改善,但浅海 为开放水体,海水流动性好,所以浅海养殖水体自身污染也较少,龙须菜的改善作用不太,分开混养方式无法对网箱中鱼类进行遮阴,不能防止高温对鱼类的伤害,况该方法也无法净化海底沉积物中的氮和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生境中的氮、磷负荷相对较低,防高温,养殖生境较好,养殖效益较好的大黄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还包括下述步骤
I、养殖池塘养殖池塘内养殖水体平均水深I. 5 2米,每潮汛换水不少于12天,养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30 60%,池底为沙或沙质泥,池底放养有18. O 27. Ocm长的双齿围沙蚕,每亩池塘中,双齿围沙蚕的放养密度为I. O 2. O公斤;双齿围沙蚕可以分解颗粒状有机质(POM),降低底部POM积累,修复沉积物环境,也能补充大黄鱼的食物和营养结构;
2、养殖网箱大小为3mX3mX2m,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距为I 2m,网箱外挂养有菊花江蓠,在养殖池塘的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I. O 2. O公斤;菊花江蓠可以吸收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净化水体环境,还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起到遮阴作用,以利于大黄鱼安全度夏,在养殖过程中要对菊花江蓠定期收获以维持菊花江蓠挂养密度,收获的菊花江蓠也相应增加了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
3、鱼苗放养鱼苗大小为50 60mm,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 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00 800尾;淡水浸泡可以对鱼苗体表进行消毒。
饲料投喂如配合饲料或者杂鱼定点、定量定时投喂,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另外还包括其它养殖管理,在此不一一叙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底为沙或沙质泥的养殖池塘,每亩池塘的池底放养有密度为I. O 2. O公斤双齿围沙蚕,养殖网箱上外挂有菊花江蓠,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距为I 2m,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I. O 2. O公斤,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 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00 800尾;菊花江蓠可以吸收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净化水体环境,养殖水体中氮和磷负荷比未挂养菊花江蓠明显降低,挂养还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起到遮阴作用,使大黄鱼安全度过高温,防止高温对大黄鱼伤害,提高大黄鱼成活率,另处还增加了收获菊花江蓠的经济效益;双齿围沙蚕可以分解POM,降低底部POM积累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比未放养双齿围沙蚕养明显降低,同时补充了大黄鱼的食物;这样本发明方法可以较好改善大黄鱼的养殖生境,降低病害,大黄鱼种质保持较好,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效益较高。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养殖生境中的氮、磷负荷相对较低,防高温,养殖生境较好,养殖效益较好的大黄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I
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养殖池塘为10 15亩,池塘内养殖水体平均水深I. 5 2. O米,每潮汛换水为13天,养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40%,池底为沙或沙质泥,在5月27日池底放养18. O 27. Ocm长的双齿围沙蚕,每亩池塘中,双齿围沙蚕的放养密度为1.0公斤;养殖网箱大小为3mX3mX 2m,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隔为I. 5m,在5月27日网箱外挂养菊花江蓠,在养殖池塘的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I. O公斤;5月29日放养鱼苗,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 10分钟,各网箱放养50 60mm大小的大黄鱼苗,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700尾,用配合饲料或者杂鱼定点、定量定时投喂,病害预防及防治等基本养殖管理外,还要对菊花江蓠定期采收;以维持菊花江蓠挂养密度在1.0公斤左右,分别在5月28日、6月27日、7月28日、8月27日、9月29日和10月28日测定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含量,得到如表I所示的结果;在10月28日测定池底I 2cm、2 4cm、4 6cm、6 IOcm的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实施例2
与实施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双齿围沙蚕放养密度为I. 5公斤,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I. 5公斤,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00尾;分别在5月28日、6月27日、7月28日、8月27日、9月29日和10月28日测定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含量,得到如表I所不的结果;在10月28日测定池底I 2cm、2 4cm、4 6cm、6 IOcm的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实施例3
与实施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双齿围沙蚕放养密度为2. O公斤,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2. O公斤,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800尾;分别在5月28日、6月27日、7月28日、8月27日、9月29日和10月28日测定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含量,得到如表I所不的结果;在10月28日测定池底I 2cm、2 4cm、4 6cm、6 IOcm的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实施例4[0018]与实施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每潮汛换水为14天,养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30%,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隔为lm。
实施例5
与实施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每潮汛换水为12天,养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60%,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隔为2m。
对比例
与实施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池底未放养双齿围沙蚕,网箱未外挂养菊花江蓠;分别在5月28日、6月27日、7月28日、8月27日、9月29日和10月28日测定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含量,得到如表I所示的结果;在10月28日测定池底I 2cm、2 4cm、4 6cm、6 IOcm的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表I :实施例1、2、3和对比例之间养殖水体的氮和磷含量对比表
指标|5 月 28 |6 月 27|7 月 28|8 月 27|9 月 29|l0 月 28
实施例 I (磷 mg/L)O. 052 0Γθ4Γ O. 031 0Γθ3Ρ O. 032 O. 035
实施例 2 (磷 mg/L)O. 054 0Γθ37~ O. 026 07024 O. 024 O. 025
实施例 3 (磷 mg/L)O. 051 0Γθ36" O. 024 07022 O. 026 O. 023
对比例(磷 mg/L)O. 05 07052" O. 06 07056 O. 054 O. 053
实施例 I (氮 mg/L)0. 69 ΓθΓ- 0. 54 0750 O. 52 O. 53
实施例 2(氮 mg/L)O. 66 Τθ^ O. 51 0739 O. 35 O. 29
实施例 3 (氮 mg/L)0. 65 (λ60~ 0. 45 (λ 34 O. 30 O. 25
对比例(氮 mg/L)|θ. 64 |θ. 72 |θ. 79 |θ. 76 |θ. 73 |θ. 74
从表I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2和3的养殖过程中各月份的养殖水体中磷氮含量相应比对比例低。
表2 :实施例1、2、3和对比例之间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对比表
指标I-2cm 2-4cm4-6cm6-10cm
哥压例(总氮 ug/g)839. 31~841. 82797.63754.99
更涵例 1(总氮 ug/g)767. 94~ 760. 64776.66752.68
实施例 2 (总氮 ug/g)一 756. 21 _ 751. 28755. 68747. 40~
实施例 3 (总氮 ug/g)一 741. 06 _ 740. 38763. 91742. 06~
对比例(总磷 mg/g)一 O. 58 _0.57O. 53O. 53 一
实施例 I (总磷 mg/g)一 O. 55 _0.55O. 53O. 53 一
实施例 2 (总磷 mg/g)一 O. 53 _ O. 54O. 52O. 52 一
实施例 3 (总磷 mg/g)~0. 52 O. 51O. 51O. 51 "
对比例(无机磷 mg/g)~0. 50 0.490.470.45 "
实施例 I (无机磷 mg/g)~0.47 0.470.460.45 "
实施例 2 (无机磷 mg/g)~0.45 0.460.460.44 "
实施例 3 (无机磷 mg/g)|θ. 44 |θ. 44|θ. 45|θ· 44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2和3的养殖过程中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无机磷含量相应比对比例低,尤其是l-2cm和2-4cm处具有显著差异。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列举,在双齿围沙蚕放养密度、菊花江蓠挂养密度和鱼苗放养密度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养殖生境调节、成活率和养殖效益方面都较佳;尤其是双齿围沙蚕放养密度、菊花江蓠挂养密度和鱼苗放养密度之间以I :1 400,效果更好,经济效率也更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 a、养殖池塘养殖池塘内养殖水体平均水深I.5 2米,每潮汛换水不少于12天,养殖水体每次换水量为30 60%,池底为沙或沙质泥,池底放养有18. 0 27. Ocm长的双齿围沙蚕,每亩池塘中,放养双齿围沙蚕I. 0 2. 0公斤; b、养殖网箱大小为3mX3mX2m,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距为I 2m,网箱外挂养有菊花江蓠,在养殖池塘的每平米水面上,维持挂养菊花江蓠I. 0 2. 0公斤; C、鱼苗放养鱼苗大小为50 60mm,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 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鱼苗600 800尾。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池底为沙或沙质泥的养殖池塘,每亩池塘的池底放养有密度为1.0~2.0公斤双齿围沙蚕,养殖网箱上外挂有菊花江蓠,池塘内相邻两网箱的间距为1~2m,每平米水面上菊花江蓠挂养密度维持在1.0~2.0公斤,鱼苗放养前用淡水浸泡5~10分钟,养殖网箱内每立方米水体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00~800尾;这样本发明方法可以较好改善大黄鱼的养殖生境,降低病害,大黄鱼种质保持较好,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效益较高。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养殖生境中的氮、磷负荷相对较低,防高温,养殖生境较好,养殖效益较好的大黄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文档编号A01K61/00GKCN102106281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111002261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卢光明, 孙斌, 徐永健, 戴广谱, 葛奇伟, 陆慧贤 申请人:宁波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