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8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尤其是一种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
传统的塑胶颜料粉碎机,大抵采用人力搬运至粉碎地点进行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细料倒至射出成型机上的承料筒座内;造成人力、物力和工时的浪费,更不符合现阶段自动化流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传统粉碎机的缺点,而设计出一种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等多重功能的粉碎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方案是它由底座1、筒体2、斜漏斗3、马达4、鼓风机5、扇叶轮座6、粉碎料筒11、新料筒12等部件组成;其中筒体2位于底座1的上部,筒体2内设置一扇叶轮座6,筒体内壁固定刀片24,筒体2的壁面上设有一单向出风口22并与出风管路21相通,单向出风口22上装置过滤网片23,筒体2上部还固定一个斜漏斗3作为上盖;马达4固定于筒体2下端的固定架座上,并与扇叶轮座6的底盘相连;鼓风机5则装设在马达4的下部,鼓风机上连接吸风管51和出风管52;扇叶轮座6的上端为扩张式的斜向张口61,内部则固定安装叶片81,叶片81锁合刀片82;粉碎料筒11和新料筒12并排固定于底座1上。
鼓风机5的吸风管51直通至射出成型机100的承料筒座101上,出风管52延伸出支管521、522,支管521的出口朝向马达4的下端部,而支管522则固定于筒体2的下端呈开通式。
鼓风机5的吸风管51中设有滤清装置102,该装置内设置一滤清器103。
扇叶轮座6由上片体7和下片体8用螺丝70锁合为一体,其中下片体8的上表面设有螺旋式的叶片81,每间隔一片叶片处均固定有刀片82。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考虑到废料的落差性,并借助自然落差性和筒体内部所设的扇叶轮座产生的吸力来吸料。与此同时,在叶片上装置若干研磨片,借助叶片的回转离心力,使得粉碎机具有吸料和粉碎的双重作用。同时根据依柏努利定理(当流体由大变小时,则压力减少,流速增大),令由叶片所产生的吸动力,经过一较小的管路,而产生一喷流动力和较大的流速,从而带动和压缩推送研磨后的细料至塑胶射出成型机上的承料筒座内,而达到真空吸料、研磨直接推送料和辅助吸料等多重功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案中的一较佳实施例作一详细说明。


图1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与塑胶射出成型机相连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座,10-活动轮子,13-塔座;2-筒体,20-铰链结构,21-出风管路,22-单向出风口,23-过滤网片,24-刀片;3-斜漏斗,30-沟槽,31-斜向开口;4-马达,41-心轴,42-凸缘片,43-孔;5-鼓风机,50-孔,51-吸风管,52-出风管,521、522-支管,523-出风支管;
6-扇叶轮座,61-斜向张口,7-上片体,8-下片体,70、80-螺丝,71-螺孔,81-叶片,82-刀片,83-固定孔,811、812-螺孔;9-输送管;11-粉碎料筒;12-新料筒,110、121-控制阀板,111、121-中心阀孔;100-射出成型机,101-承料筒座,102-滤清装置,103-滤清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的下端四脚各装有四只活动轮子10,,筒体2的上部通过绞链结构20及螺丝50连接呈单掀结构的斜漏斗3作为上盖。筒体2的中空内壁面等距固定四只刀片24,它可与螺旋式叶片81侧面所固定的刀片82作双向交错运动而达到相切粉碎的功效。同时筒体2的中空内壁面上还设有单向出风口22,并在单向出风口22处固定一过滤网片23,起到过滤作用。出风管21的一端与单向出风口22相通,另一端则连接于粉碎料筒11的上端。扇叶轮座6用螺丝70分别穿入螺孔71和812,将上片体7和下片体8锁合为一体,其中下片体8的上表面设有螺旋式的叶片81,每间隔一片叶片处均用螺丝80穿过螺孔811将刀片82固定,同时这些具有固定刀片的叶片81上还开具螺孔812,用来与上片体7螺固。扇叶轮座6的上端为扩张式斜向张口61,作为吸入口。为减少入料从斜漏斗3和斜向张口61处进入时的阻力,将二者的内壁作成相同斜度,并在斜漏斗3的内壁下部开具内凹的沟槽30,令斜向张口61卧于沟槽内。使斜漏斗3和斜向张口61的内壁达到平滑状。(请参阅图3)。扇叶轮座6的下片体8的中心开具一固定孔83,马达4中的心轴41从固定孔83中穿入并锁合,使扇叶轮座6能在马达4的驱动下整体转动。马达4的下端装设鼓风机5。鼓风机5上延伸出两个管,一为吸风管51、二为出风管52,分别起产生吸力及排风作用。其中吸风管51与位于射出成型机100上端的承料筒座101连接(参阅图4),形成一真空吸力、出风管52上则延伸出二支管521和522,支管521的出口朝向马达4的下端体,而支管522则固定于筒体2下端呈开通式,可直接向扇叶轮座6吹风,起冷却散热作用,而且该支管522还可与筒体2的另一端出风支管523连通,向马达4吹风,起双向冷却作用。粉碎料筒11下部伸出一输送管9与新料筒12下端连通。粉碎料和新料按一定的混合比混合后,通过输送管9直接向上进入射出成型机100的承料筒座101中。粉碎料筒11与新料筒12的下端出口处各有一抽屉式控制阀板110、120,二者中央分别开具阀孔111、121,通过推拉二个控制阀板,可调整阀孔111、121与粉碎料筒11和新料筒12的切错口径的大小,用以控制两种料的混配数量及比例。
其组装程序如下(参阅图2、图3)先将四只活动轮子10固定于底座1的四个端角;马达的心轴41从筒体2的中空槽底部的中心孔中穿入,并置于槽内扇叶轮座6的下片体8中的固定孔83内,组成一驱动旋转机构。然后将与马达4组合在一起的筒体2置于底座1上端的鼓风机5上,并将螺丝40依次穿入马达4下端的两个凸缘片42中的孔43和鼓风机上端面的50,使马达4和鼓风机5固定为一体。再将鼓风机5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塔座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图4所示的塑胶射出成型机100的射出程序完成而开模取产品时,废余料即由机械臂夹出(图中未示),并送至粉碎机上。此时,余料经过斜漏斗3的斜向开口31滑入,被扇叶轮座6产生的转动吸力吸入直至刀片82和刀片24处,经二者相互交错被切断粉碎。经粉碎后的料再经单向出风口22处的过滤网片过滤并被推压,由出风管路21通过,直至送至粉碎料筒11处。新料筒12内的新料则从中心阀孔121处直落而下,与粉碎料相混合,并一同被推送至塑胶射出成型机100上部的承料筒座101内,从而完成连续往复的自动化粉碎的过程。在推压排送新、旧混配料的同时,由马达直接驱动的鼓风机5中的吸风管51和承料筒座101之间可构成。一种双向推压和再抽吸的结构,形成一股真空状态的辅助吸力。可省却其他附加设备,而轻易地达到自动粉碎和混配送料的功效。本设计还在鼓风机5的吸风管51中的适当位置处固定一滤清装置102,滤清装置102的内部设置一滤清器103,以滤除废气中所含的杂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借助叶片的离心抛力吸入欲粉碎料,并能通过叶片上固定的刀片对其进行回转研磨,同时还可连续产生压缩推力推进研磨料。
2.承料筒座101上端与粉碎机下端所设的鼓风机5中的吸风管51连通,可产生一补充吸力,使粉碎机作压缩推送粉碎料的同时,再由另一端产生一辅助拉力,以达到一推一吸的双向送料功效。
3.本实用新型具备一合理的冷却散热系统,使马达和粉碎机的热量散发快,冷却效率较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通过设备气体过滤装置,能有效地过滤气体中的杂质,以保证鼓风机及室内空气的清新。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它由底座1、筒体2、斜漏斗3、马达4、鼓风机5、扇叶轮座6、粉碎料筒11、新料筒12组成;其中筒体2位于底座1的上部,筒体2内设置一扇叶轮座6,筒体内壁固定刀片24,筒体2的壁面上设有一单向出风口22并与出风管路21相通,单向出风口22上装置过滤网片23,筒体2上部还固定一个斜漏斗3作为上盖;马达4固定于筒体2下端的固定架座上,并与扇叶轮座6的底盘相连;鼓风机5则装设在马达4的下部,鼓风机上连接吸风管51和出风管52;扇叶轮座6的上端为扩张式的斜向张口61,内部则固定安装叶片81,叶片81上锁合刀片82;粉碎料筒11和新料筒12并排固定于底座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其特征在于鼓风机5的吸风管51直通至射出成型机100的承料筒座101上,出风管52延伸出支管521、522,支管521的出口朝向马达4的下端部,而支管522则固定于筒体2的下端呈开通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其特征在于鼓风机5的吸风管51中设有滤清装置102,该装置内设置一滤清器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其特征在于扇叶轮座6由上片体7和下片体8用螺丝70锁合为一体,其中下片体8的上表面设有螺旋式的叶片81,每间隔一片叶片处均固定有刀片8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尤其是一种具有真空吸料研磨、压缩推送料和辅助吸料功能的粉碎机。筒体位于底座上方,底座上固定有粉碎料筒和新料筒,鼓风机、马达与筒体固定为一体,筒体内部设置扇叶轮座,上部固定斜漏斗做顶盖。粉碎料经筒体内壁固定的刀片和扇叶轮座内设置的刀片粉碎,并同时受压缩推力,经过滤后送至粉碎料筒,与新料混合后,再送至射出成型机内。本粉碎机还具有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冷却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02C23/00GK2149967SQ92229039
公开日1993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31日
发明者徐有福 申请人:徐有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