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828870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农作物育种
技术领域
,确切地说是一种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菜用大豆(Vegetablesoybean)俗称毛豆,是我国南方地区居民喜食的传统特色蔬菜,因其营养丰富,口味鲜美独特,近十年来,已发展成为颇受国际市场欢迎的出口加工大宗蔬菜,并逐渐受到我国北方地区居民的青睐。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我国各地研宄人员们纷纷开展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研宄,旨在我国更多的区域开展菜用大豆的栽培生产。[0003]菜用大豆属于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GlycineMaxL.Merr),是典型的喜温短日照植物,即短日照和高温分别促进大豆的生殖发育,而长日照和低温的作用则相反。因此,不同炜度地区有不同栽培生态型的品种相适应,而同一地区又根据其适宜的栽培季节(不同光温周期变化),将品种分为春播生态型和夏播生态型。因此,每个菜用大豆品种都有其适宜的栽培季节和栽培区域,可应用推广的范围相对较窄,大大限制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面积。[0004]研宄表明,对光周期和温度的反应敏感性强度是决定大豆品种栽培生态适应性的关键因素,而在光温影响因子中,光周期起主导作用。研宄发现,不同生态地区的大豆品种对光周期的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其敏感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南方夏大豆一一北方夏大豆一一南方春大豆一一北方春大豆。即使是同一生态地区的大豆品种,其对光周期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一般早熟品种受光周期的影响较小,而晚熟品种则相反。因此,需要筛选对光温反应钝感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育成对光温反应钝感兼具优质、丰产和抗病性状的菜用大豆新品系(品种)。[0005]技术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7]⑤对光温反应钝感种质的筛选:广泛收集各类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并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的鉴定,获得对光反应钝感种质;[0008]⑥广适遗传基因型种质的创制:以光反应钝感种质为核心亲本,与具有优质、丰产及抗病等优异农艺性状的种质杂交后再进行自交,创造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类型的F2代分离群体种质库;[0009]⑦广适、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在上海地区,分别采用春播早熟覆盖栽培技术和夏播露地栽培技术,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1年2代连续6代以上的定向自交系统分离筛选,并在分离筛选过程中对后代群体进行目标性状的逐级选择鉴定,得到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0010]⑧新品种的多点区试鉴定:优选的目标单株或单系经秋繁和南繁加代提纯和扩繁后,进行品系鉴定和多点区试品比鉴定,最终确定可推广示范的广适应性、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0011]具体的说,一种广适应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2]①对光温反应钝感种质的筛选:在上海地区,分别于3月1日-5日(长日照-低温组合环境)、5月1日-5日(长日照-高温组合环境)、6月1日-5日(短日照-高温和7月1日-5日(短日照-低温组合环境)等4期,将收集的各类菜用大豆品种资源播种于大田,出苗后分期调查各品种的开花期、结荚期、株高、节间数、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和单株荚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并分析比较各品种资源在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从中筛选性状变化相对较小的资源作为对光温反应钝感的种质;[0013]②广适遗传基因型种质的创制:以鉴定筛选出的光温反应钝感种质为核心亲本,与具有优质、丰产、抗病等优异农艺性状的菜用大豆种质杂交,产生具有广适遗传性状的Fl代目标新组合,再将该Fl代新组合自交后种子混收,获得具有丰富遗传基因型(包括光反应钝感、优质、丰产及抗病、抗逆等)的F2代分离群体种质;[0014]③广适、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在上海地区,采用春播早熟覆盖栽培技术(长日照处理)和夏播露地栽培技术(短日照处理),对获得的具有丰富遗传基因型的F2代分离群体种质进行6代以上的连续自交系统分离筛选,并对各分离后代进行目标性状(对光温反应钝感、荚长大于5.5厘米,荚宽大于1.3厘米、鲜豆粒柔糯微甜、单株结荚25个以上、荚毛白色,鲜荚浅绿至绿色、干籽百粒重大于35克)的逐级选择鉴定,优选单株或单系再通过大棚秋播栽培及海南三亚南繁加代栽培方式,进一步提纯选优。[0015]④新品种的多点区试鉴定:在上海地区,将提纯选优的单系分别进行春播和夏播栽培条件下的品系鉴定试验,考察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优选新品种再进行不同生态型地区的多点区试品比鉴定,最终决选可推广示范的广适、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0016]本发明根据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的敏感性性,创新建立了菜用大豆的大田自然光温反应鉴定技术,并根据品种间对光温反应敏感性强弱不同的差异,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中的有性杂交和连续自交定向系统选育手段,创新出优质、高产、对光温反应钝感的菜用大豆新种质,进一步通过品系鉴定试验和多点区试品比鉴定试验,最终育成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周年播种栽培及适合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生产的广适应性菜用大豆新品种。[001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各地现有栽培菜用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较敏感、可适应栽培的区域范围狭窄的缺点,利用上海地区适合菜用大豆栽培生产的生长期较长,且春、夏、秋三季具有不同的自然光温组合环境(长日照、低温一一长日照、高温一一短日照、高温一一短日照_低温)的有利条件,分别采用春播早熟覆盖栽培技术、春播露地栽培技术和夏播露地栽培技术,对菜用大豆品种资源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的鉴定,从中筛选对光温反应钝感的资源。再利用获得的钝感种质为核心亲本,与具有优质、丰产目标性状的种质杂交后,再进行连续自交定向系统分离,并在上海地区不同自然光温组合栽培条件下,对分离后代的目标性状(光温反应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逐级选择鉴定,优选的目标单系经品系鉴定试验后,进行不同栽培生态型的多点区试鉴定,最终育成可推广示范的广适应性菜用大豆新品种。[0018]本发明的优势和特点:[0019]1、本发明利用上海地区适合菜用大豆栽培生长的春、夏、秋三季所特有的不同自然光温组合环境,创新建立了菜用大豆品种的大田自然光温反应鉴定技术,该技术有效避免了室内人工光温反应鉴定技术的局限性,鉴定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可靠。[0020]2、本发明是将大豆品种的光温反应鉴定与杂交后代的分离筛选有机结合,在对目标杂交分离后代进行光温反应鉴定筛选的同时兼顾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使鉴定、筛选和种子繁育同步完成,即在完成目标材料光温反应鉴定筛选的同时收获优选材料的种子,再进入下一代的分离、鉴定和筛选,避免了室内人工鉴定技术的阶段性和单一性,从而加速目标新品系的选育进程,育种实践应用价值更强。[0021]3、本发明是巧妙利用上海地区的不同自然光温组合优势环境,完成目标新品系的定向分离和筛选,使育成的新品系首先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周年播种栽培。再通过海南地区(短日照低温组合)的冬季越级加代提纯,及新疆地区(长日照低温组合和长日照高温组合)的种子扩大繁育试验,鉴定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型地区的栽培适应性,使新品种的选育、加代、扩繁和不同生态型地区的栽培适应性鉴定有机地融合,同步完成,将大大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22]图1'沪VS8-13-7'菜用大豆新品种选育系圃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内容和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0024]实施例1[0025]①对光温反应钝感种质的筛选:在上海地区,分别于3月1日-5日、5月1日-5日、6月1日-5日及7月1日-5日,分四期,将收集获得的35份菜用大豆品种资源播种于大田,其中,3月1日-5日采用大棚覆盖早熟栽培技术,5月1日-5日、6月1日-5日及7月1日-5日等三期均采用露地直播栽培技术。每个品种播种1行,行长3米,每穴播种2粒,出苗后定苗1株,每行播种10穴,定当前第1页1 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