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4262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孵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孵化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板与送风管形成为一体,通过送风管的动力传递肋与翻蛋部件齿轮结合来旋转翻蛋部件的紧凑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般,孵化器是人工孵化孵化蛋的装置,孵化器考虑孵蛋时所需的影响提供最佳的环境,即所提供的环境类似母鸟孵蛋时的环境、湿度、温度及翻蛋。
[0003]所述孵化器用于工业领域或学习领域,工业领域例如在养鸡场等为了孵化大量有精卵而使用,学习领域例如在幼儿园及学校等为了让儿童及学生学到孵化蛋的孵化过程及孵化学习信息而使用。
[0004]用于学习的孵化器有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17966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适合孵化蛋的孵化环境的孵化器。
[0005]这种现有孵化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6]由于旋转齿轮连接于旋转盘上,因此,使用者亲自旋转旋转杆来旋转旋转盘。
[0007]此时,使用者为了周期性地翻滚蛋而需用手动旋转旋转杆,因此,使用不方便,且由于手动操作旋转盘的速度不均匀而翻蛋也不均匀。
[0008]【现有技术】
[0009]【专利文献】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179667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是旋转板与送风管形成为一体,通过送风管的动力传递肋与翻蛋部件齿轮结合来旋转翻蛋部件,并且,无需设置其他的旋转轴,送风管可同时执行旋转轴及送风管的作用。[0011 ] 为达成所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其中,包括:上部主体,在上端部设置有显示器及控制部,根据使用者的操作选择性地操作孵化模式,在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周围空气的热线部件;下部主体,以规定间隔隔开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的下部,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盘形状,在内部储藏有多个蛋;排风扇,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的中央部,用于往下方向排放通过所述热线部件加热的空气;驱动部件,具备:旋转板,形成为圆盘形,设置于所述排风扇的下部,在侧面形成有多个齿轮;送风管,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在所述旋转板的中央朝下方向突出形成,用于朝下方向引导被加热的空气;动力传递肋,突出形成于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部,根据所述送风管的旋转传递所述旋转板的旋转力;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旋转板的一侧,与所述旋转板啮合来旋转所述旋转板;翻蛋部件,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件的下部,插入所述动力传递肋,随着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而朝左右方向旋转。
[0012]所述翻蛋部件,包括:翻蛋盘,形成为圆盘形,插入于所述下部主体的底面,在上部面储藏有多个蛋;多个翻蛋孔,以所述翻蛋盘的中心轴为准径向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以椭圆形贯穿所述翻蛋盘的上部面而形成;送风引导管,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在所述翻蛋盘的中央部朝上方突出形成,送风管朝内部引导被加热的空气。
[0013]在所述送风引导管的上端部进一步包括多个肋插入槽,所述肋插入槽以所述送风引导管的中心轴为准按规定间隔径向凹陷形成,用于插入动力传递肋。
[0014]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进一步具备窗口盖,所述窗口盖由透明材料而成,形成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的外壁,通过所述窗口盖可以用肉眼确认储藏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内部的蛋的孵化状态。
[0015]在所述下部主体的中央部进一步具备湿度调节部,所述湿度调节部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在所述湿度调节部的内部储藏有水,在所述湿度调节部的外侧插入所述送风引导管并可旋转地支撑送风引导管。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构成为旋转板与送风管形成为一体,通过送风管的动力传递肋与翻蛋部件齿轮结合来旋转翻蛋部件。
[0018]因此,无需另外设置旋转轴,送风管可同时执行旋转轴及送风管的作用,从而,零件数得以减少,节俭材料费用,提供空间利用度。
[0019]排风扇与送风管以及送风引导管并排设置于孵化装置的中央,使得循环空气顺利循环在下部主体的内部,从而提供空气循环效率,供应热风时,热风迅速循环至储藏有蛋的空间而提高热风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内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0022]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4]图5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部件与翻蛋部件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6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风扇与热线部件28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7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风扇与热线部件28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8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部主体的结构的截面图。
[0028]图9是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部主体的底面结构立体图。
[0029]图中;
[0030]10-上部主体,12-操作部,18-检蛋槽,20-支撑部,30-排风扇,40-驱动部件,42-旋转板,44-驱动马达,48-送风管,52-动力传递肋,60-翻蛋部件,62-翻蛋盘,64-翻蛋孔,66-送风引导管,68-肋插入槽,70-下部主体,74-湿度调节部,76-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003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内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风扇与热线部件28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风扇与热线部件28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部主体的结构的截面图。图9是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部主体的底面结构立体图。
[0033]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包括:上部主体10,在上端部设置有显示器及控制部,根据使用者的操作选择性地操作孵化模式,在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周围空气的热线部件28 ;下部主体70,以规定间隔隔开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10的下部,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盘形状,在内部储藏有多个蛋;排风扇30,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10的中央部,用于往下方向排放通过所述热线部件28加热的空气;驱动部件40,具备:旋转板42,形成为圆盘形,设置于所述排风扇30的下部,在侧面形成有多个齿轮;送风管48,在所述旋转板4 2的中央朝下方向突出形成,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用于朝下方向引导被加热的空气;动力传递肋52,突出形成于所述送风管48的下端部,根据所述送风管48的旋转传递所述旋转板42的旋转力;驱动马达44,设置于所述旋转板42的一侧,与所述旋转板42啮合来旋转所述旋转板42 ;翻蛋部件60,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件40的下部,插入所述动力传递肋52,随着所述旋转板42的旋转而朝左右方向旋转。
[0034]所述上部主体10具有内部中空的半球形形状,在上端部形成平面形操作部12。在所述上部主体10的操作部12设置有显示器14及控制部16等。所述显示器14是一般的LED显示部,在此省略详细说明。所述显示器14是根据控制部16的操作使用者能用肉眼确认孵化装置的温度、湿度以及孵化装置的工作状态等的部分。
[0035]所述控制部16由触摸屏或按键式构成,是使用者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部16来操作孵化装置的温度、湿度及孵化装置的操作模式的部分。
[0036]在所述上部主体10的操作部12的一侧形成有检蛋槽18。所述检蛋槽10形成为半球形,朝下方凹陷形成。在所述检槽18的上部放置蛋E,利用设置于内部的光源检查蛋。
[0037]在所述上部主体1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支撑多个零件的支撑部20。所述支撑部20大致以圆盘形形成在所述上部主体10的底面,在支撑部的上部面支撑多个零件。
[0038]在所述支撑部20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空气循环孔22。所述空气循环孔22大致为矩形,所述支撑部20上下贯穿形成。所述空气循环孔22沿边缘部形成有多个,用于引导储藏有蛋的空间的空气循环至后述的排风扇30。
[0039]如图6所示,在所述上部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热线支撑部24。所述热线支撑部24为圆筒形,沿外周面形成有朝圆周方向凹陷形成的多个固定槽26。所述热线支撑部24以所述上部主体10的中心轴为准径向设置有4个。在所述热线支撑部24的固定槽26插入并固定支撑后述的热线部件28。
[0040]在所述热线支撑部24的侧面插入并固定热线部件28。所述热线部件28可使用一般热线、硅胶热线、碳线等,此处使用碳线。所述热线部件28分别插入于4个热线支撑部24的固定槽26,以方形的环形态固定。所述热线部件28发热以加热周围空气。
[0041]在所述热线支撑部24的中央设置有排风扇30。所述排风扇30是一般的排风扇,在此省略详细说明。所述排风扇30将通过所述热线部件28加热的空气排放到中央下部方向。
[0042]在所述排风扇30的下部设置有驱动部件40。所述驱动部件40,具备:旋转板42,形成为圆盘形,设置于所述排风扇30的下部,在侧面形成有多个齿轮;送风管48,是内部为中空的圆筒形,在所述旋转板42的中央朝下方向突出形成,用于将加热的空气引导至下方向;动力传力肋52,突出形成于所述送风管48的下端部,随着所述送风管48的旋转传递所述旋转板42的旋转力。
[0043]所述旋转板42形成为圆盘形,在侧面形成有多个齿轮。所述旋转板42可旋转地插入固定于安装部21的内部,所述安装部以规定深度凹陷形成于所述支撑部20的中央。
[0044]即所述安装部21支撑所述旋转板42的下端,所述旋转板42位于规定高度上。
[0045]在所述旋转板4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马达44。所述驱动马达44为一般的马达,在此省略详细说明。在所述驱动马达44的驱动轴设置有驱动齿轮46,从而与所述旋转板42相啮合。所述驱动马达44根据控制部16的操作以规定速度进行正反旋转,从而旋转所述旋转板42。
[0046]在所述旋转板42的下部中央设置有送风管48。所述送风管40具有内部为中空的圆筒形形状,其上下部被贯穿。在所述送风管48的内部形成有送风道50,用于将通过所述排风扇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