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

文档序号:592513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果实贮藏方法,涉及短货架期园艺产品贮运预冷方法,主要涉及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贮藏是园艺产品贮藏保鲜的最有效方法。采后果实冷藏或冷链贮运前,预先进行适宜的低温处理,使产品快速冷却到适宜的温度,以降低果实呼吸代谢,减少水分损失和病原生物侵染,减轻贮运工具热负荷,这一预先冷却的过程,称为预冷。预冷的目的是在产品采收之后与贮运之前,尽可能迅速排除其田间热。预冷可以延缓果实成熟和变质进程,同时可节省运输和贮藏中的制冷负荷,是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有关杨梅果实采后预冷方式对其贮运性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果实;(2)低温预冷,对杨梅果实低温冷藏前进行适宜的低温处理,以有效减少呼吸消耗,维持良好的产品品质;(3)低温冷藏。步骤(2)中的低温预冷温度为3-5"C,预冷时间2小时。步骤(3)是指放置于0"C下贮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适宜的预冷方式,即在3-5"C温度下预先预冷2小时(采用周转箱包装),再置于0'C下贮藏,以更为迅速排除其田间热,有效降低果实呼吸消耗,维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减少货架期的果实腐烂率。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操作。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结合实施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荸荠,杨梅(M,/can^raSieb.&Zucc)果实(9成熟),于2005年采自浙江仙居县,采后挑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和机械伤果实,进行以下处理(参见表1):表l处理方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定期对贮藏过程和货架期间的果实腐烂果率(360个果实)、外观色泽(50个果实)、白斑果(50个果实)、果实味觉(50个果实)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等检测。检测标准①外观色泽(鲜艳指数)发暗0级,鲜艳1级;②白斑果(白斑指数)无白斑0级,白斑面积《10%:1级,白斑面积〉10%:2级;③果实味觉(异味指数)正常0级,有异味1级,严重异味2级。检查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果实鲜艳指数、果实白斑指数和果实异味指数。指数=1:(级别)x(各级别中的果实个数)/(最高级数x检查果实总数)不同预冷方法对杨梅果实腐烂率影响较大,参见表2,实验结果显示,A组中杨梅的腐烂率从(TC贮藏后的第6天起直到第9天之后转移到20'C货架的第1天显著低于B组和对照组C,特别是从(rC贮藏转移到2(TC货架的第1天,A组的腐烂率只有8.33%,转移的货架的第二天,A组和B组之间的腐烂率差别不明显,分别为35和31.67%,但是显著低于对照组C的45.00%。总之,从贮藏和货架期间果实腐烂率变化可知,A组能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维持杨梅果实采后品质。表2不同预冷方法对贮藏果实腐烂率(%)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实施例二前期处理及分组、检测同实施例一。杨梅果实在贮藏的过程中,如果贮藏条件不利于果实品质的保持,会导致果实中花青苷分解,失去原有的鲜艳光泽,颜色暗红或褪色。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冷藏期间A、B和对照组C三个处理之间的果实鲜艳指数无明显差别,但当果实从0"C贮藏9天后转移到20'C货架时,三个处理之间的果实鲜艳指数有了差异,以A组的为好,参见表3。表3不同预冷方式对贮藏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以鲜艳指数表示)0°C货架20°Co天3天6天9天l天2天A组110.890.960.930.67B组10.990.870.960.840.71对照组C10.980.900.960.910.61实施例三前期处理及分组、检测同实施例一。杨梅果实无外果皮包被,肉柱柔嫩,易受机械损伤,受伤后在受伤部位会渗出果汁,浸渍果实表面,使受伤部位局部褪色而呈现白斑状。不同包装+预冷处理对减少果实机械损伤而降低果实白斑出现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0-C贮藏的前6天,三个处理之间的果实白斑指数无明显差别;经0"C贮藏第9天后,A组的果实白斑指数显著低于B组和对照组C,这种效应继续直至转移到2(TC货架,参见表4。表4不同预冷方式对果实贮藏期间的白斑指数影响0°C货架20°Co天3天6天9天l天2天A组00.020.170.180.230.34B组00.020.170.210.280.39对照组C00.030.190.520.360.475实施例四前期处理及分组、检测同实施例一。贮运期间杨梅果实发生异味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果实呼吸和代谢强度加大,同时果实表面和内部微生物活动异常,甚至使果实发生霉变而产生异味。本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可以有效减轻贮藏期间的异味出现,维持良好的果实风味,在从0"C贮藏转移到2(TC货架后,这种效应趋于减弱,参见表5。表5不同预冷方式对贮藏果实异味的影响(异味指数表示)0°C货架2(TCo天3天6天9天1天2天A组00.040.160.130.120.23B组00.020.110.120.200.21对照组C00.040.140.190.210.23实施例五杨梅果实在贮运过程中,可溶解性糖、有机酸以及其他化合物可以同时发生生物合成和分解变化,果实TSS随着果实贮运发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实在贮运过程中A组和B组的TSS逐渐上升,且相对于对照组C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转移到2(TC货架第2天A组的杨梅果实TSS为11.21%,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C的10.62和10.23%,参见表6。表6不同预冷方式对贮藏果实TSS(%)的影响0°C货架20。COd3d6d9d1d2dA组10.1310.7310.619.389.9911.21B组10.1310.6810.249.4811.3610.62对照组C10.1310.749.5710.079.7010.23无需进一步详细阐述,相信采用前面所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最大限度地应用本发明。因此,前面的实施方案应理解为仅是举例说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果实;(2)3-5℃低温预冷;(3)0℃低温冷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预冷时间为2小时。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杨梅果实冷链贮运的预冷方法,通过(1)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果实;(2)在3-5℃低温预冷;(3)0℃低温冷藏。本发明通过适宜的预冷方式,对杨梅果实低温冷藏前进行适宜的低温处理,以有效减少呼吸消耗,维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产品商品性,减少货架期的果实腐烂率。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操作。文档编号A23B7/04GK101112207SQ20071007096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申请日期2007年8月23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23日发明者孙崇德,张望舒,郑金土,陈昆松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