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43541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涉及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新 原料而生产酱油调味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沙棘籽粕生产 酱油的工艺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酱油调味品生产中,普通采用的原料为豆粕、麸皮、 小麦,存在着在同等酱油质量前提下而成本高、酱油品种单一、 本来有用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却成为负担或造成环境 污染等不足、缺陷与弊端。鉴于本专利申请中发明人的专业知识 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多年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本发明就是在已有的公知生产技术基础上,经过认真而充分的调 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试验,为解决已有的公知生产技 术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而研究成功的。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这种工艺方法是在普遍使用的低盐固态发酵、固稀发酵、高 盐稀态发酵等工艺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完善而规范化,突 出的发明创造点是将无法处理而作为负担/或作为飼料/或作为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有机而充分地利用其富含植物蛋白的 特性,作为生产酱油的必备原料,尽而生产酱油调味品;以此而 开拓酱油生产的原料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使资源发挥更大 的效益、增加酱油新品种、降低酱油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最佳 的综合经济效益。本发明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按如下操作步骤 (1)、备料(1) .①、原料构成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 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 (1 ).②、原料配比以重量对所述原料构成按如下配比混合均匀待用豆粕麸 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 粕/或棉籽粕小麦=3~6. 5 : 2 : 0. 5 ~ 4 : 1;(2) 、种曲制备对米曲霉菌种经培养后移入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而制备
成种曲待接种时使用; (3)、酱油生产对所述原料构成以重量按所述配比混合均匀后加水浸润、蒸 制、降温,降温后接种所述的种曲、入室装入曲池、通风调温、 翻曲、后期通风培养而获得成曲,对成曲加盐水拌和入发酵池、 保温发酵、倒池翻拌获酱油醪,对酱油醪入淋油池保温浸泡后进 行淋油而获得酱油初产品,对酱油初产品经加热灭菌、调配、4企 测、包装获酱油产品。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原料构成中或棉籽粕为选择其中的一种、其中的两种、其中的三种、其中的 四种、其中的五种、六种同时使用中的一种。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原料构成中 的沙棘籽粕为选择沙棘籽粕、沙棘籽壳中的 一种。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种曲制备中 的米曲霉菌种其学名为Aspergillus Oryzae。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制后,,的水分含量为 40~60%。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30 4(TC。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1 ~ 0. 5%。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1 ~4次。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的 周期为15 ~ 200天。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利用沙棘籽粕生 产酱油的工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由于本发明以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 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为原料,从而 获得了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酱油液体调味 料,它既具有传统酿造酱油的特点和风味又完整的保留了沙棘/ 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的 各种营养保健成分的有益效果。2、 由于本发明的原料中增加了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 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新的原料品种,该原污染环境的物品。从而获得了可有机而充分地利用其富含植物蛋 白的特性,作为生产酱油的必备原料,尽而生产酱油调味品;以 此而开拓酱油生产的原料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使资源发挥 更大的效益、增加酱油新品种、降低酱油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
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等有益效果。3、 由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是在普遍使用的低盐固态发酵、 固稀发酵、高盐稀态发酵等工艺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完善 而规范化,从而获得了可充分应用已有的、普遍使用的各种酱油 发酵工艺方法而便于实施且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4、 由于本发明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 控制原料经"蒸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0~60%;从而获得了可 使原料蛋白质含有适量水分、以便蒸煮时受热均匀、达到蛋 白质适度变性(蒸熟),使原料中的淀粉质吸水膨胀、易于糊 化、以便溶解出米曲霉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给米曲霉 生长繁殖时(制曲)所需水分的有益效果。而且蒸料可使原料 在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完成蛋白质的适度变性和淀粉 的糊化,成为酶容易作用的状态,同时还可将附着在原料表 面的微生物杂菌杀灭、使米曲霉能够正常的生长繁殖。5、 由于本发明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 所控制的温度为30~4(TC,从而获得了可将温度降到适合菌种 生长温度、有利于菌种茁壮生长的有益效果。6、 由于本发明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 为种曲以重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1~0. 5%, 从而获得了保证接种数量并保证菌种的发芽快、繁殖力强、孢子 多、酶活力高、有利于酱油生产的有益效果。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方框窗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按如下操作步骤 (1)、备料(1) .①、原料构成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 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 (1 ).②、原料配比以重量对所述原料构成按如下配比混合均匀待用豆粕麸 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 粕/或棉籽粕小麦=3 :2:4:1;即豆粕30公斤、麸皮20公 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 /或棉籽粕40公斤、小麦10公斤;(2) 、种曲制备对米曲霉菌种经培养后移入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而制备 成种曲待接种时使用;(3) 、酱油生产对所述原料构成以重量按所述配比混合均匀后加水浸润、蒸 制、降温,降温后接种所述的种曲、入室装入曲池、通风调温、
翻曲、后期通风培养而获得成曲,对成曲加盐水拌和入发酵池、 保温发酵、倒池翻拌获酱油醪,对酱油醪入淋油池保温浸泡后进 行淋油而获得酱油初产品,对酱油初产品经加热灭菌、调配、检 测、包装获酱油产品。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原料构成中或棉籽粕为选^^其中的一种、其中的两种、其中的三种、其中的 四种、其中的五种、六种同时使用中的一种。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原料构成中 的沙棘籽粕为选择沙棘籽粕、沙棘籽壳中的 一种。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种曲制备中的米曲霉菌种其学名为Aspergillus Oryzae。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制后,,的水分含量为 40%。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30°C。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 投料总重量的0. 1%。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中 的"翻曲"次数为1次。 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所述酱油生产的 周期为15天。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的原料构成中的沙棘籽粕 /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分 别以其中的一种即分别以沙棘籽粕、葵花籽粕、花生粕、玉米胚 芽蛋白、菜籽粕、棉籽粕进行了实施,还分别以其中的两种即沙 棘籽粕与葵花籽粕各二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花生粕各二分之一、 沙棘籽粕与玉米胚芽蛋白各二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菜籽粕各二分 之一、沙棘籽粕与棉籽粕各二分之一、葵花籽粕与花生粕各二分 之一、葵花籽粕与玉米胚芽蛋白各二分之一、葵花籽粕与菜籽粕 各二分之一、葵花籽粕与棉籽粕各二分之一、花生粕与玉米胚芽 蛋白各二分之一、花生粕与菜籽粕各二分之一、花生粕与棉籽粕 各二分之一、玉米胚芽蛋白与菜籽粕各二分之一、玉米胚芽蛋白 与棉籽粕各二分之一、菜籽粕与棉籽粕各二分之一进行了实施, 还分别以其中的三种即沙棘籽粕与葵花籽粕与花生粕各三分之 一、沙棘籽粕与葵花籽粕与玉米胚芽蛋白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 与葵花籽粕与菜籽粕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葵花籽粕与棉籽粕 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花生粕与玉米胚芽蛋白各三分之一、沙 棘籽粕与花生粕与菜籽粕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花生粕与棉籽 粕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与玉米胚芽蛋白与菜籽粕各三分之一、 沙棘籽粕与玉米胚芽蛋白与棉籽粕各三分之一、沙棘籽粕与菜籽 粕与棉籽粕各三分之一 、葵花籽粕与花生粕与玉米胚芽蛋白各三
分之一、葵花籽粕与花生粕与菜籽粕各三分之一、葵花籽粕与花 生粕与棉籽粕各三分之一 、花生粕与玉米胚芽蛋白与菜籽粕各三 分之一、花生粕与玉米胚芽蛋白与棉籽粕各三分之一、玉米胚芽 蛋白与菜籽粕与棉籽粕各三分之一进行了实施,并以上述组合方 式、还分别以其中的四种即沙棘籽粕、葵花籽粕、花生粕、玉米 胚芽蛋白、菜籽粕、棉籽粕六种中任意四种而各四分之一的组合 方式进行了实施,以此类推还分别以其中的五种即沙棘籽粕、葵 花籽粕、花生粕、玉米胚芽蛋白、菜籽粕、棉籽粕六种中任意五 种而各五分之一的组合方式进行了实施,还以沙净束籽粕、葵花籽 粕、花生粕、玉米胚芽蛋白、菜籽粕、棉籽粕六种各六分之一同 时使用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原料构成中的沙棘籽粕分别以沙棘籽粕、沙棘籽壳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 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0%、 41%、 42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 控制的温度为30°C、 31°C、 32°C、 33°C、 34°C、 35°C、 36°C、 3rC、 38°C、 39°C、 40。C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 后接种"的"接种量"之种曲以重量计算的用量分别以原料投料 总重量的0.1%、 0.2%、 0.3%、 0.4%、 0. 5%进行了实施;对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分别以1、 2、 3、 4次进行了实 施;对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分别以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方法与固稀
发酵工艺方法、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方法进行了实施,即对所述酱 油生产的周期在以低盐固态发酵工艺方法、固稀发酵工艺方法实施时分别以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天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在以高盐稀态发酵工 艺方法实施时分别以150、 160、 170、 180、 190、 200天进行了 实施;均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二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3. 5: 2: 3.5 :1;即豆粕35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 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35公斤小麦10 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3%。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 32°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2%。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2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20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三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4 :2:3:1; 即豆粕40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 /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30公斤小麦10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6%。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 34°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3%。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3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28天。
具体实施方式
四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4. 5: 2 : 2. 5 :1;即豆粕45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 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25公斤小麦10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9%。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 36°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4 % 。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4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35天。
具体实施方式
五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5 :2:2:1; 即豆粕50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 /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20公斤小麦10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52%。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 38°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5%。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3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40天。
具体实施方式
六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5.5: 2 : 1. 5 :1;即豆粕55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 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15公斤小麦10 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55%。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 4(T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4 % 。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2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150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七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6 : 2 : 1 : 1; 即豆粕60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 /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10公斤小麦10公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58%。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37°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3%。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1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180天。
具体实施方式
/\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只是原料配比中的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 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6. 5: 2 : 0. 5 :1;即豆粕65公斤麸皮20公斤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 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5公斤小麦10公 斤;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制原料经"蒸 制后"的水分含量为60%。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控制的温度为35°C。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为种曲以重 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2 % 。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2次。 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200天。
具体实施方式
九在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具体实 施基础上,只是对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中豆粕籽粕/或棉籽粕小麦配比所述的重量均分别以其原来的1、 2、 3、 5、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70、 80、 90、 100 倍进行了实施;从而完成了原理性试验、小型试验、中型试验、 扩大试验、重复试验、生产性试验等各种试验;均获得了预期的 良好效果。本发明制作完毕后进行了如上所述的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 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并对本发明所制作的酱油产品进行 了专家鉴评,经有关专家鉴评、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与好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 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 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 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 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操作步骤(1)、备料(1).①、原料构成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1).②、原料配比以重量对所述原料构成按如下配比混合均匀待用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3~6.5∶2∶0.5~4∶1;(2)、种曲制备对米曲霉菌种经培养后移入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而制备成种曲待接种时使用;(3)、酱油生产对所述原料构成以重量按所述配比混合均匀后加水浸润、蒸制、降温,降温后接种所述的种曲、入室装入曲池、通风调温、翻曲、后期通风培养而获得成曲,对成曲加盐水拌和入发酵池、保温发酵、倒池翻拌获酱油醪,对酱油醪入淋油池保温浸泡后进行淋油而获得酱油初产品,对酱油初产品经加热灭菌、调配、检测、包装获酱油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构成中的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 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为选择其中的一种、 其中的两种、其中的三种、其中的四种、其中的五种、六种同时 使用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构成中的沙棘籽粕为选择沙棘籽粕、 沙棘籽壳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曲制备中的米曲霉菌种其学名为 Aspergillus Oryzae。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加水浸润之"加水量,,以控 制原料经"蒸制后"的水分含量为40~6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油生产中的原料经蒸制后的"降温,,所 控制的温度为30~40。C。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油生产中"降温后接种"的"接种量,, 为种曲以重量计算的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重量的0. 1~0. 5%。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油生产中的"翻曲,,次数为1 4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油生产的周期为15 - 200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利用沙棘籽粕生产酱油的工艺方法,涉及酱油调味品生产技术领域。以重量对原料的配比为豆粕∶麸皮∶沙棘籽粕/或葵花籽粕/或花生粕/或玉米胚芽蛋白/或菜籽粕/或棉籽粕∶小麦=3~6.5∶2∶0.5~4∶1;原料混均加水浸润、蒸制、降温后接种、入曲池、通风调温、翻曲、后期通风培养获成曲,成曲加盐水拌和入发酵池、保温发酵、倒池翻拌获酱油醪,酱油醪入淋油池保温浸泡后淋油获酱油初产品,酱油初产品加热灭菌、调配、检测、包装获酱油产品。用于酱油调味品生产。具有资源充分利用、适用于低盐固态发酵与固稀发酵及高盐稀态发酵各种方法而通用、开拓酱油新品种且风味独特而质量优、设备通用且利用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A23L1/238GK101124983SQ200710122569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建 张, 李东文, 王夫杰, 高国胜, 绯 鲁, 黄东亮 申请人: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