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及其转化方法

文档序号:41589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及其转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奎宁酮生产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药物以外消旋体药物为主,而以光学纯的对映体作为药物是绝大多 数手性药物的发展趋势。3-奎宁酮盐酸盐(C7H11NO · HCl,CAS No :1193-65-3),是一种用于合成阿扎司琼、 帕洛诺司琼的一种中间体,结构中含有潜手性酮基。R-3-奎宁醇,化学名R-(-)_l-氯杂双环[2.2.2]辛_3_醇,分子式为C7H13NO, 分子量为127. 18,CAS登录号25333-42-0,R-3-奎宁醇纯品为白色晶体,其熔点为217 224°C,沸点为120°C,比旋光度为-44. 5°,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00g/100mL ;R_3_奎宁醇是 很多抗胆碱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例如索利那辛、瑞伐托酯等都是含有R-3-奎宁醇结构的最 新抗胆碱药物,其对于治疗尿失禁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很好的疗效。R-3-奎宁醇盐酸盐 (C7H13NO -HCl CAS No :42437_96_7),是3-奎宁酮还原得到单一旋光性的手性物质,是一种 用于合成各类药物的重要手性醇,如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他沙立定(Talsaclidine)和 用于治疗慢性肺栓塞的瑞伐托酯(Revatropate)等。现有的合成R-3-奎宁醇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和微生物合成两种方法。化学方法合成1、以4-乙烯基吡啶为原料合成3-奎宁醇;4-乙烯基吡啶在冷的高锰酸钾盐水溶液中被氧化为(4-吡啶)-1,2_乙二醇, (4-吡啶)-1,2_乙二醇在酸性环境中被氢化为相应的哌啶乙二醇盐酸盐,哌啶乙二醇盐酸 盐在30(TC下在活性氧化铝的催化下生成3-奎宁醇。2、以3-奎宁酮为原料合成3-奎宁醇3-奎宁酮在乙醇中经过硼氢化钠还原以后得到3-奎宁醇,此反应在乙醇中进行 非常迅速,是制备3-奎宁醇比较实用的方法。化学合成法多以奎宁酮为反应前体,过渡元素为手性催化剂,通过多步反应得到 R-3-奎宁醇,反应步骤多,副反应多,理论产率只有50%,并且奎宁醇的光学活性不高,对 环境污染严重。酶或微生物制备法3、2003年M. Ikunaka报道了一种用蜂蜜曲霉(Aspergillus melleus)的蛋白酶来 拆分3-奎宁醇衍生物的方法,转化率达到了 42%,ee值达96%。但是这种外消旋物质酶 动力学拆分的理论最大转化率为50%,并有衍生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用奎宁酮生产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及其 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 命名为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X15,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 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664。一种利用酵母菌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方法,其采用如下步骤(1)、种子活化培养;(2)、发酵扩大培养;(3)、取发酵扩大培养所得的深红酵母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得湿菌体,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洗涤后重新悬浮于同一缓冲液中,再加入底物奎宁酮盐酸盐, 添加葡萄糖,在30°C、摇床上反应,反应72 84小时后,蒸干溶液,用二氯甲烷溶解搅拌,滤 除不溶物,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R-3-奎宁醇。深红酵母菌落特征菌落为深红色,圆形,隆起,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 齐;深红酵母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通过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单端出芽生殖,无假菌丝生 成,经生理生化和18S rRNA鉴定,鉴定为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命名为Rhodotorula rubra Xl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酮基还原酶或者具有还原酶活性的微生物静息 细胞催化底物奎宁酮,底物无需衍生化处理,只需一步还原反应就可得到反应物,理论产率 100%,更由于酶的高特异性,R-3-奎宁醇的光学纯度在97% e. e.,采用固定化深红酵母全 细胞催化还原奎宁酮盐酸盐,反应转化率达到86%,R-3-奎宁醇的光学纯度达到99. 3%, 这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步骤少、能量消耗少、产率高、产物纯度高,属于环境友好、可 持续型生产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命名为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 X15,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6640一种利用所述的酵母菌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种子活化将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X15菌株从保存的甘油菌转接于 种子液体培养基中,于30°C、150 250rpm培养24h。取培养好的菌悬液稀释,均勻涂布到 种子固体平板培养基中,25°C培养箱培养48h后,用牙签挑单菌落再次接种于种子液体培 养基试管中,300C、150 250rpm培养过夜,取5mL培养好的菌悬液转接到装有150mL种子 液体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置摇床30°C振荡培养,转速为150 250rpm。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蛋白胨5g/L,酵母膏15g/L,氯化钠4g/L,葡萄糖10g/L,琼 脂20g/L,pH为5. 0,种子液体培养基为缺少琼脂的种子固体培养基。(2)发酵培养,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g/L,蛋白胨0. 5g/L,酵母膏0. 5g/L,硫酸镁 0. lg/L,磷酸二氢钾0. lg/L,硫酸铵0. 15g/L,2mol/L盐酸调pH为5. 0,在接种量为6%,转 速450r/min,通气量为6L/min的条件下,经30°C,3天的发酵培养,得深红酵母发酵液;(3)取6L深红酵母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得到IOg湿菌体,在用20mmol/L、pH为 7. O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洗涤2次后重新悬浮于IOOml同一缓冲液中,再加入10g/L、pH为7. 0的100ml的底物奎宁酮盐酸盐,添加葡萄糖0. 2g,在30°C,160r/min的摇 床上反应,反应72小时后,在100°C条件下蒸干溶液,用纯度大于99. 0%的二氯甲烷溶解搅 拌1小时,滤除不溶物,在-0. 85Mpa, 35 40°C条件下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R-3-奎 宁醇0. 866g,利用HPLC检测固体纯度,奎宁醇纯度为99.0%,奎宁酮及其他杂质为1%。R-3-奎宁醇ee值采用3_奎宁醇衍生成苯甲酸3_奎宁酯,然后用HPLC检测。首 先将0. 123mL的苯甲酰氯滴入含有少量三乙胺的二氯甲烷中,0. 5小时后加入0. lg的本反 应完成后的R-3-奎宁醇,常温搅拌4 6小时,将溶剂减压蒸除,直接溶于纯度大于99. 0% 的乙酸乙酯,并用HPLC测定ee值。色谱条件如下,柱型Chiralpak AD-H,柱温25°C,流动 相速度lmL/min,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比例97%正己烷,3%异丙醇。经HPLC测定,本 反应完成后的R-3-奎宁醇的ee值为99. 3%。实施例2一种利用所述的酵母菌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种子活化将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X15菌株从保存的甘油菌转接于 种子液体培养基中,于30°C、130 270rpm培养24h。取培养好的菌悬液稀释,均勻涂布到 种子固体平板培养基中,30°C培养箱培养48h后,用牙签挑单菌落再次接种于种子液体培 养基试管中,30°C、150 250rpm培养过夜,取5mL培养好的菌悬液转接到装有150mL种子 液体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置摇床30°C振荡培养,转速为150 250rpm。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蛋白胨5g/L,酵母膏15g/L,氯化钠4g/L,葡萄糖10g/L,琼 脂20g/L,pH为5. 0,种子液体培养基为缺少琼脂的种子固体培养基。(2)发酵培养,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g/L,蛋白胨0. 5g/L,酵母膏0. 5g/L,硫酸镁 0. lg/L,磷酸二氢钾0. lg/L,硫酸铵0. 15g/L,调pH为5. 0,在接种量为6%,转速450r/min, 通气量为6L/min的条件下,经30°C,3天的发酵培养,得深红酵母发酵液;(3)取6L深红酵母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得到10g湿菌体,在用20mmol/L、pH为 7. 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洗涤2次后重新悬浮于100ml同一缓冲液中,再加 A 10g/L、pH为7. 0的100ml的底物奎宁酮盐酸盐,添加葡萄糖0. 2g,在30°C,160r/min的 摇床上反应,反应84小时后,在100°C条件下蒸干溶液,用纯度大于99. 0%的二氯甲烷溶解 搅拌1. 5小时,滤除不溶物,在67Kgf/cm2,35 40°C条件下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 R-3-奎宁醇0. 867g,利用HPLC检测固体纯度,奎宁醇纯度为99. 1%,奎宁酮及其他杂质为 1%。R-3-奎宁醇ee值的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测得R-3-奎宁醇ee值为99. 4%。
权利要求
一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其特征在于其命名为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X15,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664。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酵母菌株转化奎宁酮为R-3-奎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其采用如下步骤(1)、种子活化培养;(2)、发酵扩大培养;(3)、取发酵扩大培养所得的深红酵母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得湿菌体,在磷酸氢二 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洗涤后重新悬浮于同一缓冲液中,再加入底物奎宁酮盐酸盐,添 加葡萄糖,在30°C、摇床上反应,反应72 84小时后,蒸干溶液,用二氯甲烷溶解搅拌,滤除 不溶物,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R-3-奎宁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奎宁酮生产R-3-奎宁醇的酵母菌株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酵母菌株为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X15,现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3664,本发明涉及的生产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种子活化培养,2、发酵扩大培养,3、取发酵培养液,离心收集并洗涤菌体,再加入底物奎宁酮盐酸盐,添加葡萄糖,在摇床上反应72~84小时后,蒸干溶液,用二氯甲烷溶解搅拌,滤除不溶物,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白色固体R-3-奎宁醇。采用本发明可以得到产物产率高、纯度高的R-3-奎宁醇,且其方法对环境无破坏、能耗低。
文档编号C12P17/18GK101864370SQ2010101975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宋水山, 张霞, 邱健, 马宏, 黄媛媛 申请人: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